第四届钱仁康学术讲坛《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专题》讲座

第四讲“由《乐纬》的研究引申到《乐经》与《乐记》的问题”综述

主讲人:罗艺峰教授

 

时间:2007102313:30

 

 

 

与前三讲一样,罗教授讲授的内容丰富多彩又具启发性。承续着第三讲以音乐“占候术”和音乐“谶纬术”论述了中国音乐思想中前史研究的重要意义,这一讲则由《乐纬》的研究引申到中国最古老的音乐经典文献《乐经》与《乐记》的问题

 

经学史上一个与音乐学术有关的千年难题是:《乐经》是否存在?《乐经》如果存在,其丧亡的原因是什么?《乐记》是不是古来相传的《乐经》?我们有没有可能证明《乐记》就是《乐经》?与此相关的是,《乐纬》与《乐经》是什么关系?本次讲座的重点就是在回答这些问题,内容共有两大部分:1、立足经学史,讨论《乐纬》的内涵、意义与价值;2、由以纬证经的传统思路,探讨《乐纬》与《乐记》的关系,再引申到《乐纬》《乐记》《乐经》三者关系的问题。

 

一、关于《乐纬》的初步研究

 

《乐纬》现今只留存三篇,即《动声仪》、《稽耀嘉》、《叶图征》,是目前可见唯一的乐纬文献,明·孙嗀《古微书》、清代黄奭《汉学堂经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赵在翰《七纬》等有辑佚。另外有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录的《纬书集成》全三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是目前所见最完备的谶纬图书。

 

罗教授归纳《乐纬》有两大特色:1、浓厚的星占意识;2、浓厚的卦气说色彩。

 

1、   浓厚的星占意识

 

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的“音乐天文学”,确定了天道与乐理的关系,体现为十二月与十二律对应,旋宫与月历一致的法则,而这与星占意识有关。所谓”音乐天文学”,是把律调关系对应到宇宙法则,如十二律与十二宫,五音与十天干,六律与十二辰等,人为地发生关连,从而造成礼乐的至尊地位,甚者乃至于将音乐与谶纬联系起来,而可以占测吉凶。

 

罗教授举“夏商周断代工程”因《国语·周语》中的“七律对”而解决商周断代难题这个例子说明不能小看星占这种小道:

 

周景王23年,伶州鸠答“七律者何?”:

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自鹑及驷七列,南北之揆七同。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故以七同其数,而以律和其声,于是乎有七律。

 

现代天文年代学因此推定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4年1月9日。由此确定商和周两个王朝的准确系年。

 

《乐纬》开篇即确定了其思维的基本方向,“乐”与“历”决不可分开论述,乐之谶纬功能不能离开“天”和“数”的支持,正是的“政教兆于人理,祥变应乎天文”。《乐纬》开头的“岁星与日常应。太岁月建以见。”这两句话,表明了一种特别的历制,即岁星纪年法与太岁纪年法同时使用,即是颛顼历的混合历法。故可知“岁星与日常应。太岁月建以见。”这两句话确非多余,它表明《乐纬》造出的时间正是应用岁星太岁混合纪年法的时候,当在战国末至秦汉时代。

 

《乐纬》如同古代许多典籍一样构拟了一个天上的王国秩序,天上星座的秩序与人间的统一礼法,就是乐纬思维的法理基础。罗教授举了《乐纬》中一些例子来说明:

 

“五音和则五星如度”

宫音和调,填星如度。不逆,则凤凰至。宫音和调,则填星行常度,应四季,四时和顺,万物阜丰。角音和调,则岁星常应。太岁月建以见,则发明出,为兵备。(注:发明,金精鸟也,金即克木,又兵象者也。)征音和调,则荧惑日行四十二分度之一。伏五月得其度,不反明。从海则动应致焦明,至则有雨,备乐以和之。焦明,水鸟。(以上《开元占经》引)

 

五星与五音、五常:

(中)宫至凤凰,身信;(北)羽至幽昌,身智;(东)角至发明,身仁;(南)征至焦明,身礼;(西)商至鹔鹴,身义。”

 

音位、方位、时位与人文观念和神话也完全统一了,政治与星占也统一了

 

《乐纬》的结论即天人同度。

 

“天有五音”,即指五音自倍而应天十干,所以司日;“地有六律”,即指六律自倍而应地十二支,所以司辰。天干地支是自然节律,五音六律是音乐法则,都可以认为体现了古人的自然哲学与音乐哲学,而在中国音乐思想看来,它们有着必然的联系。

 

2、   浓厚的卦气说色彩

 

何谓卦气?以易卦与二十四节气相配合,以合周天之数,以测吉凶,即是卦气。

 

乐律与卦气之数有天然联系,十二律与十二辰,十二月,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恰相配合,故可以因律以知天,听乐以测祸福,《乐纬》的思维也是建立在卦气说的基础上。

 

乐纬的思想系统里,自然之气是卦气的根本,然后才上升为人文之气、哲学之气。

 

“气从其类”的音乐卦气说:

 

六律:黄钟十一月。太蔟正月。姑洗三月。蕤宾五月。夷则七月。无射九月。

六吕:大吕十二月。夹钟二月。仲吕四月。林钟六月。南吕八月。应钟十月。阳为律,阴为吕,总谓之十二月律。

 

四夷乐:东夷之乐《株离》,助时生也 ;

        南夷之乐《 任 》,助时养也;

        西夷之乐《 禁 》,助时煞也;

        北夷之乐《 昧 》,助时藏也;

 

四季与五音也以卦气联系起来

 

春气和,则角声调;

夏气和,则征声调;

季夏气和,则宫声调;

秋气和,则商声调;

冬气和,则羽声调。

 

根本原理是阴阳消息的变化。

 

另外,乐律学与历法学都用三分损一法

 

黄钟,中宫,数八十一。以天一、地二、人三之数以增减。律成五音,中和之气也。增治上生,减治下生。上生者三分益一,下生者,三分损一。

 

《汉书·律历志》:

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与长相终。律长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终复。三复而得甲子。夫律阴阳九六,爻相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之谓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

 

“黄钟纪元”即元封七年(前104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是汉代许多天文学家和儒学大臣详细论证过的推步起点,也正是《叶图征》所说的“天元,以甲子朔旦冬至,日月起于牵牛之初”。

接着,罗教授提到《乐纬》的卦气理论与实践问题,有两个重点:

1、卦气说与整个纬书的“元气”思想体系是统一的。

2、卦气说包含了古人的和谐理想

 

“九家为井,八家其治 ”:黄钟律九而音有八;

“三年余一年之蓄,九年余三年之蓄 ”:三分损一法;

“均贫富”:音再多不过五声,物至繁不过五行;

“因诸政所请,行五官之府,各受其当声”:

 

音乐之理成为社会法则,音乐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统一,这是一个必然的展开逻辑:

 

气应天(宇宙节气、自然规则);

音出数(数出律生、音乐法则);

人伦立(人间秩序、天然合理)。

 

罗教授最后提到卦气说常常带有幽隐的巫术色彩,整个纬书的系统都有这样的气息。其实,谶纬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颇似巫术,天象-人事,物候-乐声,卦气-政治,为什幺会发生联系?巫术性思维也!古人于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纬书入了术数,与谶纬有关的人事或者文献入了历代正史的“五行志”或者“符瑞志”,而不在其它部类就是证明。

 

二、《乐纬》与《乐记》《乐经》的关系问题

 

首先提到关于《乐经》有无问题的几个基本观点:

 

1、乐本无经说。

2、秦火燔亡说。

3、乐经即曲谱说。

4、《乐记》即《乐经》说。

 

讲座里只讨论《乐记》是否为《乐经》的问题。罗教授引用熊十力和徐复观的观点以为《乐记》就是古之《乐经》。而《礼记正义》中常称《乐记》为“经”。

 

接着,罗教授从《乐纬》与《乐记》的文字关系、《乐记》的卦气思想、乐情论思想在两种文献里这三方面论述了《乐纬》与《乐记》的关系。

 

1、《乐纬》与《乐记》的文字关系

 

《乐记》的思想精微宏大,严密周全,有浓厚的儒家伦理色彩,其天人观念更为纯正,是对西汉之前与音乐相涉之天人迷信,天人占测,天人神话的升华和提炼,《乐记》更得到在朝文化和政治权力的支持,成为社会文化价值指向的标示,具有明确的地位和鲜明的特色。而今传《乐纬》则文字断续不齐,文气不畅,乃至芜杂混乱,是辑佚的必然。

 

以下是几段《乐纬》与《乐记》的文字比较,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二者有极为密切的关联。

 

乐者所以生音,由皆是人心之感也。是故哀心运则其声噍而杀;乐心运则其声啴而缓;喜心运则其声发而散;怒心运则其声粗而厉;敬心运则其声直而廉;爱心运则其声和而柔。六者非生也,皆感于物而后运。故先王因其运而节之以感。所以用礼以导其志,政以一其行,乐以和其神,刑以杜其伪,四者其极一也。——《乐纬·稽耀嘉》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心哀以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性,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乐记·乐本篇》

 

音安而乐,其政平和;音怨而怒,其政乖戾;音哀而思,其政苛刻;音柔而荡,亡国之征;音声之道,与政为表(里)矣。——《乐纬·稽耀嘉》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记·乐本篇》

 

大乐必易。宋均注:凡乐代易之,故必易。大乐,宗庙之乐。——《乐纬·协图征》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乐记·乐论篇》

 

从文字上看,可以这样来思考:《乐纬》正是以《乐记》为“经”,而加以解说、引申、发挥的,此正是传统的以纬证经、经纬互证的现象。故可知,造纬的时代的确是把《乐记》作为“经”来对待的。

 

《乐记》与《乐纬》的关系正是经纬关系,经显纬隐,经主纬从。

 

2、《乐记》的卦气思想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记·乐礼篇》

 

在卦气理论看来,雷《震》霆《艮》,风《巽》雨《兑》,日《离》月《坎》,四时节气即在卦中,《震》东《兑》西,是表述日月运行,《离》南《坎》北,则有四时风雨。地气阴,故曰上齐,天气阳,故曰下降,正是阴阳消息,气机变化,卦气循环。《坎》《离》《震》《兑》暗伏二分二至,节气往复,正是物候应焉,百化兴焉。也正应了下文所谓“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云,乐云。”

 

礼乐之象,关键在气。按《内经·六节藏象论》:

 

“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气即节气:宇宙大化的节奏;行乎阴阳:乐舞运行的法则。

 

罗教授也对几个“气”的关键词“逆气”、“顺气”、“奸声”、“正声”作了解读。结论是:顺气,逆气,淫乐,和乐,都是指与自然宇宙的节奏正常如否的关系。

应了逆气,则邪气浸润扩散而有淫乐之兴,应了顺气,则“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如是和乐生。

 

在《乐记》中也可清楚看到古代乐舞的宇宙意识和以象行事的思维逻辑。

 

“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行事”──《乐言篇》

 

象,即卦象,由卦象反映的阴阳之气的升降、开合的气机变化,反映了自然宇宙的运行规则,而有了敝、烦、衰、犯的物候,所以才能够以声律之管的小大短长来比拟天道终始之序,这样的“乐”也才可能“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

 

3、乐情论思想在两种文献里

 

诗人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作。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乐纬·动声仪》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乐记·师已篇》

 

乐者所以生音,其由皆是人心之感也。——《乐纬·稽耀嘉》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记·乐本篇》

 

由此可知《乐记》、《乐纬》的“物感心动,天人合德”来自于天人哲学。

 

结论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对《乐纬》、《乐经》与《乐记》三个文献关系的拟测就有以下三项:

 

1、《乐纬》与《乐记》有文字上的、思想上的确切联系;

2、造纬的时代,是把《乐记》当作“经”书的,有经纬互证的关系;

3、若《乐记》即《乐经》,则六经未亡,秦火说、曲谱说可再商榷。

 

罗教授在演讲中再次强调,这个讲座的题目有没有确定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献材料与研究方法,我们从罗教授钜细靡遗的考证与古今对照的例证中,确实体认很深,也颇受启发。第五讲从《路史》、净土宗、《文子》看儒、释、道音乐思想的基本性格”将于102513:30在教学楼805教室举行。

 

本讲主要涉及的文献

 

1、《乐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诸子百家丛书·纬书》,是以1934年江都朱氏补刊《黄氏逸书考》即题名为甘泉黄奭的辑佚本为底本的影印本,亦是本文所据文献。

2、 《乐记》,十三经注疏本,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