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民
吉阿科莫·普契尼是继“歌剧大师”朱塞普·威尔第后的又一位著名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58 年12 月20 日普契尼出生于意大利卢卡城的一个面包师家庭, 父亲是一名教堂风琴手,普契尼早年家庭贫寒, 没受过正规音乐教育, 只在家乡师从安杰洛尼学习音乐, 后来在别人的资助下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在米兰, 普契尼师从作曲家彭奇埃利, 在校期间创作的《随想交响曲》, 深受好评。1884 年他创作的歌剧《神灵》在米兰上演, 获得成功。1893 年因创作《曼侬·莱斯科》而一举成名。以后陆续创作了《艺术家的生活》、《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特》等名剧,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他的创作标志着意大利传统歌剧历史的完结。
19 世纪末受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影响, 真实主义歌剧出现。许多歌剧作曲家加入了现实主义运动, 尝试把左拉、易卜生及同时代作家的自然主义加到抒情戏剧中, 多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 用客观冷漠的手法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和事。管弦乐得到突出, 作曲家大都通过管弦乐的伴奏达到写实效果。旋律上一改传统的附点音符而在关键时刻突然采用三连音来增强旋律的表现力, 为取得真实的效果而采用主调以外的音, 使旋律显得丰富多彩。普契尼深受真实主义影响, 他说:“我热爱小人物, 我只能也只想写小人物。如果他是真实的, 热情的, 富于人性的, 并且是能通向心灵深处的。”所以他善于描写为爱情而牺牲的、温柔的妇女的内心情感世界, 演员的演唱声音刚柔相济, 多用浓厚深沉的、富有弹性的、流畅的、灵活的混合声音去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歌剧声乐与乐团水乳交融, 音乐细腻动人。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名《绣花女》) 是贾科萨和伊利卡根据法国作家穆勒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活》中的片断改编而成的, 1895 年普契尼完成歌剧音乐, 1896 年2 月由著名指挥家斯卡尼尼指挥,《艺术家的生涯》在意大利图林首演,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普契尼最优秀的作品。描写了19 世纪30 年代聚集于巴黎拉丁区的年轻艺术家的欢乐与忧伤。这些人来巴黎碰运气, 想出名。默格把他们由大胆梦想和痛苦现实交织而成的不稳定的生活方式称为“欢乐而可怕的生活”。普契尼的音乐特别适合表现这种含泪的笑, 作品中的艺术家有作家本人在米兰生活的影子。
第一幕歌剧开始时富于节奏性的动机奠定了玩世不恭的艺术家的情绪。诗人鲁道夫的第一首小咏叹调“巴黎的天空”表达了青年人的热情与梦想。这一幕里诗人鲁道夫与绣花女咪咪初次相逢, 互表身世的两段咏叹调非常有名。一段是《多么冰凉的小手》; 一段是《人们叫我咪咪》, 旋律朴实无华, 深刻展示了两人的善良品格, 细致的描绘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朦胧的爱情, 富于浪漫色彩, 和声配器手法新颖, 像一幅清纯的水彩画。《多么冰凉的小手》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唱道“多么冰凉的小手, 让我把它来温暖”; 第二部分鲁道夫用“啊! 我美丽的姑娘, 请你听我来表白”, 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工作、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咪咪的爱慕之情, 以“爱情的歌高唱”结束; 第三部分“你可愿意对我讲?讲讲你的生平。”自然过渡到咏叹调“人们把我叫咪咪”, 它是咪咪对鲁道夫的回答, 也是情窦初开的少女真实情感的流露; 最后以热情洋溢的爱情二重唱结束。
第二幕写的是拉丁区的圣诞夜, 意大利的情感与巴黎的景象交织在一起。这幕中女工缪塞塔园舞曲把缪塞塔美丽的形象, 善良的心灵, 坦率而任性的性格及内心深处的爱与痛苦展示的淋漓尽致。第三幕是发生在一个无生气的寒冷的清晨的故事: 咪咪找到马塞尔倾吐自己的痛苦, 她与鲁道夫之间因为鲁道夫的疯狂妒忌心理, 难以生活在一起。鲁道夫醒后也向马塞尔倾吐了自己的心事, 他不能摆脱妒忌心与恐惧, 害怕生病的咪咪会因无钱医治而离他远去。这一幕的高潮是结尾的四重唱。咪咪唱着“再见没有辛酸”向鲁道夫告别, 二人歌唱表现了他们屈从于所担心的分离, 构成了辛酸的二重唱; 这时缪塞塔与马塞尔也发生冲突, 马塞尔指责她轻佻, 缪塞塔反唇相讥, 这部分普契尼式的哀婉与喜剧的混合提供了一个范例。它显示一首重唱曲可以怎样表现几个人物间的互相冲突。第四幕歌剧场景又回到阁楼, 这幕戏用两人初次见面的音乐作背景, 展示鲁道夫与咪咪的生离死别, 让人感伤不已。《艺术家
的生涯》不愧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
歌剧《托斯卡》是普契尼根据伊利卡和贾科萨的剧本创作的。这故事取自法国剧作家萨尔枉的话剧。1900 年1 月14 日在罗马孔斯坦齐剧场首次上演: 画家玛里奥·卡瓦拉西多爱上了著名歌唱家弗罗丽亚·托斯卡, 他在教堂画圣女玛丽·玛格达伦的神像时不自觉地画了托斯卡。作画时卡瓦拉西多发现一名政治逃犯安格罗蒂, 具有民主思想的卡瓦拉西多藏匿并帮安格罗蒂逃走, 因而被捕判了死刑。托斯卡找警察总监斯卡尔皮亚求情, 人面兽心的斯卡尔皮亚看上了托斯卡, 要求她以清白换卡瓦拉西多的生命, 托斯卡假意应承, 待他下了命令并发给离境通行证时, 乘其不备杀死了斯卡尔皮亚。第二天托斯卡发现自己受骗了, 卡瓦拉西多被枪决了, 痛不欲生的她自杀殉情。
普契尼不喜欢歌剧序曲的创作。歌剧《托斯卡》的引子只是三个和弦的最强音, 表现了斯卡尔皮亚的阴险毒辣。《托斯卡》中有三段抒情咏叹调, 有力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一段是第一幕中卡瓦拉西多在教堂里作画时唱的:“奇妙的对比的和谐”, 表达了卡瓦拉西多对托斯卡火一般的爱情和对艺术美的赞美。“艺术, 你多么神奇! ”“为艺术为爱情”是第二段咏叹调, 托斯卡面对斯卡尔皮亚的威逼时演唱的, 有力地表达了她对艺术、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和假意应承欢笑下的内心苦痛。“艺术、爱情就是我的生命, 我热爱着生活, 我渴望着幸福。在绝望的时刻, 痛苦忧愁折磨着我。啊! 万能的上帝啊! 为何抛弃我?”堪称现代意大利歌剧中最美的咏叹调。第三幕中“星光灿烂”一段是卡瓦拉西多临刑前在囚室内写给托斯卡的决别信时歌唱的。以“天上星光多灿烂”开头, 回忆了两人第一次相会时的场面“甜蜜的亲吻, 温柔的拥抱, 真叫人难忘”。接下去是一段痛苦的音调:“我死的多么失望。”作曲家用强音和保持音深刻的刻画了画家悲愤、失望和痛苦的心情。最后一句“我从来没有这样热爱生命, 热爱这生命! ”是咏叹调的高潮, 真实地流露了他临刑前的思想情感。一句“热爱这生命”的重复, 在低沉的音上结束, 乐队加以烘托, 预示了悲剧的气氛, 是男高音的杰
作。这些咏叹调唱段中往往夹杂宣叙调, 使抒情与叙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引起强烈的共鸣。
《蝴蝶夫人》是具有东方异国情调的歌剧。脚本是来自约翰·路德朗的同名小说。1904 年2 月17 日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 描写了生性活泼可爱的“蝴蝶姑娘”巧巧桑和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恋爱、结婚后遭遗弃, 最终被迫自杀的故事。痴心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为爱抛弃了自己的民族信仰和一切的旧关系和财产, 辛苦等待了3 年换来的是被遗弃。最后一幕既感人又令人异常悲愤。巧巧桑自杀倒在地上, 匍匐着爬到儿子身边, 无知的孩子正高兴地玩着玩具, 手里摇着小美国旗。平克尔顿出场带走儿子, 蝴蝶夫人气绝身亡。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咏叹调是巧巧桑唱的“晴朗的一天”。背景是平克尔顿一去不返, 三年杳无音讯, 孩子长大了, 巧巧桑痴心等待, 女仆铃木劝告她平克尔顿不会回来, 巧巧桑用这段咏叹调向女仆解释, 幻想有一天丈夫回来团圆的幸福情景。这段曲调大幅度适用了宣叙调, 但很抒情, 把蝴蝶夫人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的心情、幻想与平克尔顿久别相见的幸福场景, 描写的细致动人。乐队在这里发挥了交响性伴奏功能, 很好地烘托了唱段。利用乐队的交响性把欢快的曲调和嘈杂的混响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增加戏剧的感染力, 这是普契尼歌剧的一大特色。欢快的场面有力地烘托了巧巧桑即将与
丈夫见面的心情“期待着和他幸福地相见”, 这和后来悲惨地遗弃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力地遣责了平克尔顿的负心。普契尼成功地采用日本曲调作为歌剧的背景, 一方面增强了异国情调; 另一方面也一改过去歌剧作曲家只注重曲调而忽视戏剧环境刻划的不足。在这以后普契尼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西部女郎》是以美国西部为背景的。写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在西部“奋斗过、笑过、赌博过、咒骂过、恋爱过, 而且在一种我们今日所无法相信的情况下度过了他们奇异的一生。唯一确知的是: 他们生活过”。其中有一首名为“她以为我逍遥地远走高飞了”的咏叹调, 为大多数人所熟悉。1914 年~ 1948年期间是军队行军时爱唱的一首歌。
《燕子》是普契尼应一位奥地利出版商所邀写的轻歌剧。音乐的性质是轻松的, 常采用圆舞曲的节奏。写了巴黎富人郎巴尔多的情人格纳与青年男子鲁热罗的爱情悲剧。
普契尼还创作了《三折画》或称《三部曲》包括《外套》、《修女安杰丽卡》、《詹尼·斯基奇》。情节剧《外套》起初不太受欢迎, 后来由于它最能体现普契尼的“真实主义”的特点, 写了一些普通人的欲望和追求, 并不表现追求“自由”等复杂的思想, 表现得直率有力, 逐渐受到欢迎。描述的是货船主米歇尔的年轻妻子古奥尔热塔与工人路吉的纠葛及情杀。
《修女安杰丽卡》是第二部, 写了未婚先孕的安杰丽卡悲剧的一生。其中安杰丽卡唱的一首哀歌“没有妈妈”非常出色, 可与前面提及的咏叹调媲美。《詹尼·斯基奇》是部喜剧, 写了意大利传奇人物詹尼·斯基奇的故事。斯基奇机智的处理了博索的遗产, 成全了女儿劳蕾塔与里努奇奥的婚姻。这部作品表现了普契尼泼辣轻快的一面, 有点受威尔第的《福斯塔夫》的影响。其中女高音劳蕾塔的咏叹调:“啊, 亲爱的爸爸”非常动人。劳蕾塔是詹尼·斯基奇的女儿, 她与里努奇奥真心相爱, 而里努奇奥的亲戚却看不起她。这首咏叹调是劳蕾塔向父亲诉说自己痛苦心情的唱段, 一个忧郁的陷入爱情旋涡中的女性跃然而出。
普契尼英俊潇洒, 举止文雅得体, 无论到哪里都受欢迎, 他自己说:“我老是堕入情网, 当我不再这样时, 就是举行葬礼的时候了。”当这位青春与爱情的歌颂者步入中年后, 他感到时光的流逝:“我正在变老, 这使我厌恶, 我怀着满腔
热忱想写作, 但是没有脚本, 我处于痛苦的状态中。我需要工作, 就像需要吃饭一样。”经过大量寻找之后, 他找到了一个能激发灵感的故事, 开始创作最后一部作品《图兰多特》。普契尼一生的最后四年都致力于这部作品, 使它具有了完
美的艺术性, 尽管作曲家不辍劳作, 但可恶的喉癌还是夺去了这位天才的生命, 留下了《图兰多特》这部未竟之作。为完成大师的遗愿, 他的弟子弗兰科·阿尔方诺根据普契尼的遗稿, 完成了关键的最后一场。1926 年4 月25 日在斯卡拉剧场首演。
《图兰多特》可以说是普契尼的总结性作品, 艺术上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境界。故事发生在元朝的北京, 为洗雪先辈女祖的耻辱, 公主图兰多特要报复男人, 她要求前来求婚的人必须先猜三个谜, 猜中可招为驸马, 猜不中要被处死。被放逐的鞑靼国王的儿子卡拉夫被图兰多特的美貌所迷, 不顾父王贴木儿与深爱他的刘姑娘的劝说, 冒着生命危险要求猜谜。聪明的卡拉夫猜中了, 公主恳求卡拉夫给她自由, 卡拉夫对公主说如果第二黎明前猜出他的名字, 自己可以放弃权利, 甚至自己的生命。图兰多特派人四处打听, 抓住了知情的刘姑娘和贴木儿, 严刑逼供, 刘姑娘死也不说, 并且告诉图兰多特是爱在支持自己, 并演唱了“你这个冷血的人”的咏叹调, 使图兰多特看到了女性的美德和爱的伟大,心有所动。刘姑娘唱完后自杀。卡拉夫被刘姑娘的感情打动, 责怪图兰多特冷酷残忍, 并抓住
图兰多特, 强吻了她的双唇, 图兰多特的报复心消失了, 在卡拉夫怀里哭泣。卡拉夫把自己的名字告诉给公主, 并表示为爱可以献出一切。图兰多特对她的宫臣和老皇帝说:“我已经发现了这位外国人的秘密, 而他的名字就是——爱”。这
里有一段有名的爱情二重唱, 其中的音乐充分展示了图兰多特从一个冷血公主向热情恋人转化的全部的复杂心理过程, 为处理好这个过程普契尼煞费苦心最终还是没有完成。
这部歌剧中有一段有名的男高音咏叹调, 卡拉夫猜中谜后回到住处, 感情激昂, 思念公主, 难以入睡, 唱了“今夜不能入睡”的咏叹调, 热烈而充满激情。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常选它作为音乐会的压轴节目。这部歌剧以其恢宏大气的合唱、激情洋溢的个人咏叹、色彩斑 的乐队处理与诙谐怪诞的喜剧因素为广大听众倾倒。近两年来随着高雅艺术的兴起,《图兰多特》被介绍到中国。电影鬼才张艺谋和川剧鬼才魏明伦分别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和《中国公主杜兰朵》。除了在表现形式上有创新之外, 主题上也有所开拓, 诠释了古今中外的人对美的永恒追求和不同的理解, 指出了美在真诚与奉献中, 在平凡的自然与质朴中, 美不是遥远虚幻的想象, 美时刻在我们身边。普契尼是一个纯情的歌剧作曲家, 比其他同时代的同行更注重戏剧效果的营造。他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前辈的经验, 从“真实意义”创作中汲取营养, 另外还学习法国歌剧, 学会了比才的经济戏剧手法, 玛斯内的多愁善感, 德彪西丰富的色彩。他的有效果的戏剧创作手法, 对于入声在歌剧中的理解, 对新的色彩与想象手法的敏感, 尤其是独具特色的旋律, 有趣的和声, 明智不浮夸的配器, 都体现在他早期的作品中。
普契尼的作品以其婉转如歌、如泣如诉咏叹调或二重唱旋律而引人入胜。这种独特的旋律一直贯穿他创作的始终, 他的女高音咏叹调更为突出。“人们叫我咪咪”、“为艺术为爱情”、“晴朗的一天”、“啊! 我亲爱爸爸”、“啊! 主人请听我讲”等历来久唱不衰,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咏叹调风格。普契尼的咏叹调的起句均选择在抒情女高音声部较易控制的中低音区, 容易发出柔和清晰又含有深情的声音。咏叹调中还时常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宣叙性的、突出剧词语言化
的乐句或乐段, 使唱段亲切自然, 与抒情性较强的流畅的旋律形成对比, 从而使作品丰富多彩而不失呆板。普契尼的女高音咏叹调还以细腻而微妙的速度变化来展示女性人物的细腻微妙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普契尼是位女性作曲家, 他的12 部歌剧中有7 部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歌剧中的女性形象曼侬、咪咪、托斯卡、巧巧桑、刘姑娘等也都非常动人。
普契尼歌剧的优点也正是他的缺点所在。令人难忘的动听旋律, 令人肝肠寸断的柔弱女子决定了普契尼歌剧的审美目的就是“催人泪下”, 但同情的眼泪不是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只能是艺术效果的一种, 普契尼的缺点在他沉溺于表现多愁善感, 所以尽管他的创作剧目和保留剧目间比例比其他很多大师要高, 但他的作品缺乏理性的深度, 没有涉及人性及宗教的终极关怀(如瓦格纳的音乐) 等重大问题, 普契尼也曾尝试在《图兰多特》的创作上有所突破但收效不大。作为一名伟大的作曲家, 普契尼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从不认为自己可以和大师威尔第齐名, 自己只是个情感的歌咏者而非理性的阐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