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口CD不完全手册篇  (作者:欢欢)

同其他的洋垃圾一样,ZCD也称打口碟深受欢欢等众多碟友的喜爱,根据欢欢最近的购碟经验,原声CD是在国外生产的原版CD由于质量或其他原因,达不到出售的要求,于是国外的商家就象当初经济危机时商家把多余的棉花扑在路上也不愿降价出售一样把这些次品划上一道,于是就有有识之士将其*价整批买来,然后挑出对听觉影响不大或不影响的货出售,货物质量也参差不齐,分为原盘、打眼与打口几种:  

1
  原盘,就是盘面与包装完好无损,是此类货物中的极品,也是众多碟友追逐的对象,常常会因为在大量的垃圾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高兴好几天,此类盘基本是有塑料包装,碟面是通常贴有价格或一些标签;  

2
  打眼:是指一种销毁方式,通常是将盘连同包装纸(不包括盒)叠在一起,用一个锥子之类的东西凿下,于是在碟面内圈会出现一个孔,如果被凿到数据层,整片就无法听,如果没凿到,基本正片完整听完没什么问题,在外观上封面和碟面上只有个点,粗看不会发现,有些JS会用塑料膜包好谎称原盘,大家要注意。由于有孔,会造成碟面的不平,于是JS通常会用电烙铁将孔处磨平,这也是有点技术,因为碟面受热不均匀会造成内圈数据层裂开,或者将碟面最内圈的数据层(这层很重要,CD中有点象硬盘的分区表似的东西都放在里头,有时损坏一点,全片都不能听)损坏,也会影响正常收听,购买时要注意观看;  

3
  打口:此类碟算比较垃圾的,因为单从碟面上就让人不爽,以前的打口是象锯齿一样的,基本无价值,现在市面的打口碟通常只切一个小小的细长长方形口,如果没伤到数据层一般没什么损害,如果数据层被割到,则会影响后几首歌的正常收听,不过对器材没什么影响(这点有待考究),读到被割到的歌曲时,片就放不下去,有时需要人工干预,因此大家购买时尽量买没割到数据层的,否则意义不大。  

   
从价格上来看,原盘当然很贵,市价一般10/片,以数量衡量,紧俏的价格就高点,听说在广州有时一张好货原盘达到三十与五十,有些国外限量版的居然卖到百元以上,例如一些摇滚的带收音机头的,(外表看象一本书的样子)不可思议,其中以古典音乐最昂贵,通常价格是普通的两倍,主要原因是此类消费群体多是一些对于高雅音乐的发烧友或是一些音乐工作者,对于收集同个乐章的各个演奏版本乐此不疲,而且JS大肆鼓吹听音乐的最高级别就是听古典音乐也造就一些附庸风雅之流,不过古典音乐确实有其好听之处,只是价格贵得离谱,很普通的原盘在福州基本在二十元以上,大家购买时要认准古典音乐碟面上的一些制作公司的LOGO,这也有名牌,有些卖得较精的碟商会根据这些LOGO认好货卖好价钱;打眼碟由于是整叠进行摧毁,通常是没有包装盒,裸碟放在一起的,这也令好多JS很头痛,因为这样对碟面的保护不好,处理不好会花掉,影响销路,而且要JS自己加一个塑料盒,成本也加大了,这边打眼与打口的价格基本持平5/片,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的打眼也要达到10/片,打口没打到的价格也较贵。  

   
从质量上来说,一般认为原盘较好,没什么问题;打口的和打眼的由于制作问题,总会造成碟面的重量部分不均匀,因此在碟机中旋转就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不过幸好音质一般听不出有区别,也有人觉得会影响音质和损坏碟机,这点有待考证。  

   
至于JS的批发价格也有分好几种,有所谓的挑选和不挑选(整箱打包)的两种,价格前者是后者的3倍左右,所谓不挑选的是由批发商随便打包的,里头有打口的,也有原盘,鱼目混珠,东西好坏以及品种你只能听天由命了,有时会有很多原盘,有时会有很多锯得很深的打口CDJSCD的箱子是9/箱,25/条,普通的批发价是3000/8箱,推算大概是1.7/片,通常JS刚刚批发回来时为先讨回成本会贵一点,不过好货也多,成本回来后就会便宜很多。  

购买注意事项:  

1
、有朋友提到可能会买到国外的盗版碟,其实二者很好区分,正版的一般印刷都比较清晰,如封面上有价格标签,一般就没有问题,大多数的盘,数据层的外圈会有一个显目的光圈,在碟中芯的塑料或碟的内圈有很小很小的IFPI字样,大家要仔细找  

2
、有些碟是一个品种的法版、德版,因此包装上写着德文或法文,购买时不要以为是德语、法语,只是有些片授权在这些国家境内销售而已。  

3
  影片与音乐的好坏不一定成正比,一般来说大片大制作,投入大,配乐的也是大师级的,但也有一些不入流或不好看的影片,原声音乐却十分精彩,因此选购时不应盲目追求名片或大片,同时原声音乐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个性,因此不同的配乐,风格也迥异,还要看是否合自己胃口,因此最好先听后买,在选购时带上CD随身听是较佳的选择。  

4
  原声音乐一般会有纯音乐和歌曲,或者其他的,因此有些电影会将歌曲和音乐区分开来,分成2CD出售,例如《拳王阿里》和《龙之吻》,更有甚者分成好几张,例如久石让的《幽灵公主》就分成三张,分为人声、交响和流行,因此购买时要注意区分。  

5
  一般购买时欢欢比较喜欢整张原声,而不喜欢精选的,因为原声音乐通常与剧情联系教紧,听时会联想到剧情,而精选就不然,不过也有好的,例如威廉母斯的精选。  


打口CD真伪鉴别  /GMKILLER  

其实打口CD究竟是原版还是D版的鉴别并不困难。

当然光靠IFPI编号鉴别是不够的。下面是几条比较实用的简易鉴别法,老鸟就不用看了。

1  
包装印刷  
只要经常接触D版和原版CD,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直接的。D版因为无法得到原版印刷版式,包装永远不可能一模一样还原原版。即便是用精度再高的扫描仪扫描出来的封面和封底,经过印刷之后,细节方面还是不可能完全还原。这点只要注意封底的小字就可以分辨得出。原版字体的边缘锐利,D版遇到很小的字边缘势必比较模糊。有的D版后面的曲目和版权信息都是制版时候重新输入的,比如DDVD中的QMJQ的外包装,一眼就能辨别。  

2  
碟面印刷  
D
版的碟面印刷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最低劣的自制碟面,除了专辑名和一些简单的文字信息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这种D版相比谁也不会上当。第二种是比较高级的自制碟面,即整张碟面照抄CD封面或者封底。还是因为扫描技术的问题,碟面的图案不可能像封面封底那么容易扫描下来,所以为了和CD内容符合,D商往往直接照搬封面或者封底做成碟面。而国外的正版CDDVD的碟面绝大部分是不会和封面或者封底完全相同的。第三种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种碟面制版,D商会在网上寻找一些高精度的和CD内容相关的图片作为碟面的印刷图案。因为D版的碟面印刷程序本来就在正规印刷厂完成,所以遇到这种D版碟,在未见过正版碟面之前,很难分辨。这还需要结合最后一招来帮助。  

3  CD
内圈信息辨别  
D
版的CD内圈信息不外乎IFPI号和假的ISRC编号。但是国外的原版CD内圈信息是很有规律的。一般性会包括唱片公司的CD编号,封底条形码的编号,有的时候还有生产厂家的名称。唱片公司的CD编号大部分出现于美版。比如早期的环球的MCAD-XXXXX编号系列,内圈一定会有和CD两侧相同的编号信息,但是因为此种编号一般性取的就是条形码编号中的几位,所以可能内圈不包含条形码编号信息。内圈包含封底条形码的编号方式有几种,有的是全部包括,大部分近年来的美版和欧版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有的是取条形码中最后几位数或者中间一段。很少有内圈不包含任何条形码信息的原版CD。但是如果碰到这种类型的CD,也未必就一定是D版。再看最后一种信息:出版或者生产公司的信息。下面是一点例子:比如欧版的EMI,内圈一般性都会有EMI  UDEN字样。还有很多美版和欧版的BMG公司出品的唱片,内圈大部分都会有BMG的生产厂商SONOPRESS的字样。而WARNER出品的大部分CD内圈也会有其自己的标志。  

   
以上三种比较适合刚刚接触打口CD的入门者,结合三种方法多接触一点各种厂牌各个时期的CD,很快分辨真正的原版和D版就不是一件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