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想象在一場僅僅兩個小時的講座裡,領略到西洋的、民族的、通俗的等音樂各個領域的音樂,並能夠了解其中的知識嗎?你能夠想象在兩個小時裡從一個音樂的門外漢轉變為一個音樂愛好者嗎?假如你聽了今天上午周廣平教授的專題音樂講座,就會從中找到答案。
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市民早早趕來,其中不乏白發蒼蒼的老人,更有十多歲的小孩。據了解,第一個到場的聽眾是1987年聽過周教授講座的一個市民,聽到今天有他的講座,專門一早趕來並贈送給周教授一盒唱片,場面十分感人。
在講座一開始,周廣平首先闡明了他作為一個學院派音樂人對於音樂與人的立場。他說自己非常希望能夠走出課堂,走到廣大群眾中去傳播音樂知識,交流文化。因為音樂不能夠離開社會,離開群眾。然而音樂在走進市民中去的時候,往往會遇見這樣的問題:“一般市民都很喜歡音樂,但是就是聽不懂”。為此,周教授認為是五線譜把我們的群眾拒之門外,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在普及音樂教育的時候,還是應該盡量的使用簡譜。因為不管是簡譜還是五線譜,隻要廣大大群眾能夠接受,我們就應該去做。
(一)人類與音樂
人類可不可以沒有音樂?音樂是什麼?音樂是一門很難懂的藝術嗎?有人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但為什麼大家都覺得這麼難以走近呢?這些問題在講座中被一一解答。音樂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稱之為聽覺藝術。音樂一直伴隨著我們走過社會的各個發展階段,音樂之所以能夠和人類結下這麼深厚的緣分,周廣平認為主要是一個“情”字把它和人類聯系在一起。他特別強調這次講座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樹立信心,讓大家的音樂愛好得到肯定。因此整個講座是以音樂鑒賞和音樂知識講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的,因此在場聽眾,都聽得入了迷,真正走入了音樂的殿堂,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周教授和在場的所有聽眾一起先后欣賞了《辛德勒的名單》小提琴插曲、鄧麗君的《小城故事》、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以及一段歐洲中世紀的教堂音樂。
《辛德勒的名單》小提琴插曲
(點評:小提琴如泣如訴的演奏出壓抑的、憂郁的、憂傷的情感。體現出了一種悲劇性的美以及人經過苦難后的快樂。)
鄧麗君的《小城故事》
(點評:鄧麗君的這首歌體現了一種溫馨的鄉情、親情和友愛之情,我所喜歡的就是那種能夠表達我們情感的音樂。)
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點評:我給一個60多歲的老人聽這首曲子的時候,他聽后老淚縱橫,他說他聽到了抗日,聽到了反右……一個中學生聽后,說他想起了老師帶他們去郊游﹔而一個中年人則說他想到了自己所受的挫折,同樣忍不住熱淚涌眶。我認為貝多芬的音樂會給我們一種很大的激勵作用,他對命運的看法和柴可夫斯基截然不同,后者的音樂是一種悲劇的美。)
歐洲中世紀的教堂音樂
(點評:這段音樂體現出一種虔誠的情感,我們應該大膽的去聽,想聽什麼就聽什麼。欣賞音樂好比是吃菜,我們第一次吃川菜會辣的要命,但是過后一想還不錯。音樂也是這樣,不要因為暫時聽不懂五線譜,分不清聲部、和聲而自卑。
講座的第一部分在悠揚的古琴曲《高山流水》結束。
(二)豐富多彩的音樂
人們常常將音樂分為:西洋的、民族的、通俗的﹔或古典的、流行的﹔傳統的、現代的等等,然后極力褒己所好,貶己所惡,進而相互指責、甚至謾罵。但卻忘記了一個根本的問題:音樂從它產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屬於全人類的,就是為了抒發每一個人的情感的。怎麼可以剝奪了別人享受音樂的權力,而將音樂據為己有!
希臘著名的音樂大師雅尼曾說過:“人類起源之初,皆單純無邪……希望未來地球上沒有國界、疆域之分,全人類互相關懷。”
1、通俗
所謂通俗音樂在我國一開始是不予以承認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需求的改變,通俗音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通俗歌曲最大的特點就是個性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別人很難模仿。通俗音樂的健康發展証明:人們是有分辨能力的,他們喜歡那種表達他們真情實感的音樂。
在這個板塊裡,大家共同欣賞了李谷一的《鄉戀》、毛阿敏的《渴望》、李春波的《小芳》三首代表不同時代通俗音樂發展的歌曲。聽眾也好像在音樂的時空隧道中重溫了歷史。的確,音樂有時候是能代表一個時代的。
2、器樂
周教授首先讓大家欣賞了希臘的雅尼、日本的西多郎、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以及陳美四位音樂家不同風格的器樂表演。然后告訴大家說:“音樂的發展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大膽嘗試不同風格的音樂和表現方式,我們對於音樂的接受也要經歷一個過程。但是也要有一個根本的底限,那就是文化的導向問題。我不贊成那種露肚臍的音樂表演”。
3、民族類
民族的唱法實際上是和地方的腔調有關的,譬如廣東的粵語,山東的方言都會體現在民族音樂中。音樂對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都是一種不同的感覺,在有的民族,音樂是與生俱來的,而在有的國家音樂與宗教關系密切。我們漢族的音樂受儒家影響,強調含蓄美,而少數民族則多為載歌載舞,非常熱鬧。通俗音樂和民族音樂之間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各種腔調是可以模仿的。
4、民族器樂
有很多年輕人連二胡有幾根弦都不知道,對於年輕人的民族音器樂教育在一段時間裡曾經是一個空白,這是非常讓人痛心的。我們的民族器樂非常豐富,樂器非常多。一個小小的嗩吶可以吹出百鳥叫﹔一個琵琶可以彈出千軍萬馬的氣勢。但是由於缺乏有力的推廣,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現在,應該說這種現象有了很大改觀,本屆金鐘獎將琵琶列為比賽項目,就是對民族器樂發展的一個有力的推動。周教授邊講邊讓大家欣賞了二胡的演奏和著名的《春江花月夜》。美妙的音樂使聽眾陶醉其中。
5、西洋類
以一段1945年的西洋樂和美國人凱奇的《四分三十三秒》為例,周教授認為我們的音樂一直在探索,有很多新的形式會出現,甚至可能群眾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但是積極的探索有益於音樂的發展。我們不要因為聽交響樂就覺得高雅,聽通俗的就認為庸俗。
當然,無論什麼樣的音樂都必須與人溝通,都必須接受人們的檢閱。不能與人溝通的音樂必將滅亡。最后,周教授深情的寄語大家:人類是具有特殊情感的高級動物,音樂正是為了抒發人類的情感而來到我們身邊的。讓我們在寶貴的人生之旅,攜音樂為伴,使我們的旅途充滿歡樂。
整個講座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到此,由廣州市文化局委托廣州圖書館舉辦的五場中國音樂金鐘獎專題音樂知識講座也已圓滿結束,五場講座場場爆滿,場場精彩,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廣州文化局黨委副書記方治齊和廣州圖書館的黨委書記都表示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將會繼續舉辦下去。
周廣平,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副院長、音樂理論副教授、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理事。
周廣平副院長從事音樂理論研究及教學工作,擔任《外國音樂史》、《中外音樂史及作品欣賞》、《音樂欣賞》等教學,兩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發表論文數十篇,專著一部,參與編寫全國性音樂教材數本。曾在省內多所大學客座任教,講授《中外音樂史》、《音樂名作》等課程,並在省內大中小學、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部隊舉辦專題音樂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