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郑明勋执棒东京爱乐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交响音乐会。除了柴可夫斯基与肖斯塔科维奇这两位作曲大师的作品外,还特别选择了一位旅美作曲家葛甘孺的曲目《六首五声音调》。日前,记者特地专访了这位出生于上海的作曲家。
创作以中西合璧见长
葛甘孺以融合中西音乐元素的创作享誉乐坛,《中国狂想曲》、《兀》和《六首五声音调》是他的三部重要作品。前两部将中国打击乐器和西方管弦乐队结合,1994年《中国狂想曲》在卡内基大厅举行了首演,而《兀》则是根据他的一首室内乐作品改编的大型钢琴协奏曲。这次被东京爱乐选中演奏的《六首五声音调》是葛甘孺在上音时以中国民间曲调“五声”为基础创作的六首钢琴序曲,同样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毕业作品曾引发争议
1974年,葛甘孺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时学的是小提琴,但对作曲的强烈兴趣使他在三年级时转到作曲系。毕业前,他写了一部后来引起争议的大提琴协奏曲。“所有音乐无外乎声音、节奏、音色和力度这4个元素,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是如此。在研究了东西方音乐后,我发觉这两种音乐在这四点上竟截然不同:二胡演奏中的滑音在小提琴上不会出现,吉他的共鸣效果琵琶却完全做不到,所以我把大提琴的弦放松,又减少了音箱的共鸣效果,用大提琴的音色表现传统民乐的韵味,但当时很多人无法接受这样的改变。”1983年,葛甘孺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作曲专业博士学位,成为又一位先锋派旅美作曲家。
东方音乐正逢机遇
在谭盾、陈其钢等一批中国音乐家出现后,世界乐坛吹起一股中国风,甚至影响了不少西方音乐家。葛甘孺认为当下世界乐坛已为中国作曲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古典浪漫派之后,西方交响音乐已发展到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现在的西方音乐家只是在复制这种辉煌,他们苦于无法找到出路;而对于东方音乐家来说,眼前却豁然开朗,因为我们与西方音乐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这是我们东方音乐家的机遇。就比如让外国人唱京剧,唱得再好我们也不会认为那是纯正的中国韵味,所以西方作曲家借鉴中国曲调只是他们的浅尝辄止,真正能把东方音乐推向世界的只有我们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