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熟悉的節奏想必所有的華夏子孫都不會感到陌生﹔而更有越來越多的西方音樂人為之傾倒。明天,國際打擊樂最高規格賽事──「世界馬林巴比賽」將在上海舉辦,大賽組委會同時宣佈,指定德國斯圖加特、日本東京和中國上海三地為本項賽事的固定舉辦地。記者在今天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採訪得知,中國打擊樂已經日漸成為第一個進入西方交響樂團常規編制的音樂項目。
民樂是真正的「中國音」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民樂才是最能代表華夏文明的「中國音」。不論是江南水鄉月夜下的《春江花月夜》,還是楚漢戰爭中的《十面埋伏》,中國的民族音樂腳下踩的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堪與西方交響樂一比高下。然而,當西方交響樂團在中國演出市場掀起一次又一次熱潮的時候,來自中國民樂的聲音卻越來越小了。
「觀眾少、票房差、新作缺、演奏家青黃不接。」此間音樂界人士一語道出中國民樂所面臨的尷尬。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朱磊表示,中國民樂的獨特風格決定了它相對西方交響樂而言缺乏規模化理論體系,不易被系統地發展壯大。近十幾年來,中國民樂也曾昇溫,在西方音樂會上幾度引起轟動,但一直沒有形成持續的熱點。
「敲敲打打」漸成主流
中國民樂的發展令人堪憂。然而,民樂中一股「敲敲打打」的分支卻另辟蹊徑,在西方交響樂的重重包圍中嶄露頭角,這就是中國打擊樂。
據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朱磊介紹,在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中,打擊樂從來都是重要角色。各類戲曲中的「武場」自不待說,單單浙江鑼鼓的雄壯與山西腰鼓的靈動,就稱得上是力量和激情並存,民族風情與文化內含並重。而在西方交響樂中,打擊樂遲至二十世紀中才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門類,這使得中國的打擊樂具備了走入西方經典音樂殿堂的可能。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楊立青表示,目前中國打擊樂已進入西方交響樂團常規編製,許多歐美著名音樂學院紛紛開設中國打擊樂課程,此間國際打擊樂壇最高級別賽事更是決定永久落戶上海等城市,這標誌著中國打擊樂已經成為西方樂壇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世界樂壇期待中國聲音
對中國打擊樂發展感到興奮的同時專家也提醒說,打擊樂切莫走上「牆內開花牆外香」的老路。
回顧中國民樂在世界樂壇的發展,許多精品民樂項目都是「東方不亮西方亮」,以「女子十二樂坊」為代表的民樂組合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中國民族打擊樂雖然具備先天優勢,但自西洋打擊樂進入國門以來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國音樂學生,以至於中國現代打擊樂發展緩慢,與國際打擊樂的發展速度相差極大。本次比賽藝術指導、國際著名打擊樂大師克勞斯在此表示,打擊樂在世界樂壇日益興起已成定局,西方音樂人希望聽到的是更多來自中國本土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