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向祖国汇报——郭淑珍从艺从教62周年学生音乐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幺红、张立萍、吴碧霞、王静、郑绪岚、冯国栋等“郭门弟子”组成了豪华演出阵容。
在郭淑珍身上有新中国声乐历史上多个辉煌的第一:她是新中国第一代西洋歌剧演唱家;她是第一个荣获声乐国际金奖的中国人;她是迄今为止唯一因成绩优异而将名字永久镌刻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金榜上的中国学生;她是苏联歌剧舞台上第一个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的扮演者;她是新中国第一个录制个人唱片的人、第一个开个人音乐会的歌唱家……而今,她是最有威望、桃李满天下的声乐教育家。面对如此丰硕的艺术成就,82岁的郭淑珍说,回顾此生,个人了无遗憾,唯有对祖国“情难了,恩难报。”
艺术家的生涯
■生逢其时
1958年10月,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声乐系国家考试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上,国家委员会考试主任、时任苏联文化部长的哈那耶夫留下了如下评语:“郭淑珍的演唱很感动人,她很成熟了,唱得很美、纯朴、迷人。她的演唱是发自内心的。我建议把她的名字刻在音乐学院的金榜上。这将是献给中国的特别好的礼物。她的成功使我震惊。歌剧和音乐会成绩均为优秀。”
在那之前,中国学生郭淑珍已经获得1955年华沙国际比赛的铜奖、1957年莫斯科国际声乐比赛的一等奖和金质奖章,并且由于在学校出色地完成了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女主角塔姬雅娜一角而大获好评。
由于这么优秀的成绩,当她的同学吴祖强按时毕业回国的时候,郭淑珍破例留在苏联开音乐会、演歌剧,直至1959年1月才回国。她获得了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模范音乐歌剧院、乌克兰里沃夫大剧院出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及《艺术家的生涯》女主角的邀约。由于《艺术家的生涯》是莫斯科的歌剧舞台首次排演普契尼的歌剧,郭淑珍技压群芳,更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那时的郭淑珍,真是祖国的骄傲啊。
回首当初的荣耀,郭淑珍平静而自信:“我底子厚,也非常用功。”
她说自己“生逢其时”。小时候长在天津,母亲天生的好嗓子,会唱各种民谣,而天津卫是个“大码头”,戏曲、曲艺演出异常的丰富,她从小耳濡目染,民歌、京剧、单弦、京韵大鼓,样样来得。“我老去戏园子看戏,看完前台看后台,我她的中学音乐老师李鸿宾是留日的男高音歌唱家,平时上课教他们听交响乐,还经常带他们去好友沈湘(新中国第一代声乐教授)家听外国歌剧唱片。李老师私下收徒,让郭淑珍学唱歌,她不乐意:“唱歌还用学什么呀,不是张嘴就唱吗?”那时候她是天津女青年会合唱团的成员,一唱就是亨德尔的《弥赛亚》,水准很高。
从小总是稀里糊涂功课考第一的郭淑珍从没想过当歌唱家,父亲给她灌输的理想就是当个老师,又体面又高尚。1947年她考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时候,父亲觉得那是“下九流”,结果是表舅说她是“天才”,搞的是“艺术”,把父亲弄懵才同意了。
在北平艺专,郭淑珍受教于美国女中音珍妮·汉基。后来解放了,汉基夫人回国,北平艺专的音乐系和几个院校合并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郭淑珍转投沈湘门下学了半年,就参加了中央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团,用文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去了。
郭淑珍一开始被大家说唱歌“洋腔洋调”。“简直气坏我了,我还是中国人呢!”她不服气,就什么都学什么都唱,《王大妈要和平》、《妇女和平歌》、《翻身道情》,还有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歌,学什么像什么。
1952年,郭淑珍毕业留校,正当她参加治理淮河的大军下到工地的时候,一纸电报把她调回北京,让她参加考试。那时,每年都会选拔学习尖子去苏联留学。1953年首次派出艺术类学生,音乐类的选拔中只有李德伦、吴祖强和郭淑珍通过了考试。
从小生长在贫寒的家庭,郭淑珍从没想过还能出国留学,而且国家负担全部费用,每个留学生还配发订制了两大箱衣物及生活用品,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内衣甚至手绢都备全了,料子好到被苏联朋友说是“部长级的”。“国家这样培养我,恩难报啊,我心里就觉得要好好学,学不好你没脸见父老乡亲。”
一开始郭淑珍很紧张,生怕跟不上、学不好。直到有一次学校里有外国人参观,她被安排演唱,然后心里就有底了。有同学问她:“你是不是在意大利学过?”她说:“大家的反应,说明我的声音、吐字都很好,再加上我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演唱有表情,老师也认我。”
心里不紧张了,剩下的便是刻苦。她说自己一晚上可以背下一首难度很大的歌曲,在别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老师惊讶地夸:“你记忆力有多好啊!”“她哪儿知道我为了准备这首歌整晚都没有睡觉呢?”
天赋加努力再加时势造人,留苏创造出郭淑珍生命里最辉煌的成绩。毕业巡演过后,惜才的老师卡杜里斯卡娅希望她留下读研究生,然而祖国建设需要人才,郭淑珍于1959年1月回到了北京。她的才华和成绩显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中央音乐学院给她安排了最轻的教学工作,让她借调到中国歌剧舞剧院,充分展示演唱和表演的才华。
后来演歌剧,就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