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开始接触Dark  wave的听众,这一大范畴的所谓黑浪潮音乐似乎总是会使人摸不着北(本人就是)。这其中的金属黑浪潮、工业黑浪潮、氛围黑浪潮等等都是很依赖于电子合成器的音乐风格,所以不乏一些印象派、抽象派、反传统乃至于极端的音乐作品。
   我想唯一建立在成熟的创作基础上而又不断推陈出新颇具成果的,便是Dark  wave中的新古典派。  
         
古典音乐从20世纪开始走向没落,前人几乎不可逾越的巅峰和现代音乐工业的兴起曾使古典音乐创作者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虽然期间涌现出很多出色的演奏家,
各种游戏作品、电影作品中也有过不少令人惊喜的原声音乐为人所知,但仅仅放下身段作为影视文化的陪衬品和一再重复前人的道路其实更显古典音乐的悲哀。

        
很多新古典乐队都有学院派的严肃音乐背景出身,却不喜欢总摆弄一些刻板不变的东西。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开始尝试通过广阔的电声平台来营造一种既具有古典气质又能超越特定时代气息的新古典音乐风格。这种创作经过多年的历练之后,开始朝着更加自由的多元文化发展。如今不同的民族性、不同的哲学观、宗教观、不同的时空背景和音乐主题都不是新古典音乐创作的约束条件。
        
与那些激进和尖锐的情绪音乐相对立,新古典派的音乐往往都是庄重的、典雅的、内敛的、理性的。即便如此,新古典还是可以包容Dark  wave的一切非主流意识特质,再通过新古典主义的审美需求表现出来,较容易得到听众的认同和共鸣。虽然这些完美主义者决不会被外界因素左右自己的创作,一张专辑之后往往是极为漫长的等待,但正是这些廖若晨星的珍贵作品,一直在黑浪潮运动中作为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而为世人所仰望。
      
         
新古典和传统的古典音乐有着很深的联系(本文中的新古典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古典音乐),但是她并不是在单纯的重复古典音乐。即使在编曲的复杂度上完全不及古典音乐,新古典听众往往依然能感受到一定的聆听压力。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甚至在探索古典音乐的种种可能性。同时,有些新古典乐队的确能够得到很多古典死忠的青睐。只不过我听到过一些旋律和声绚烂繁复冠冕堂皇却缺少创作灵魂的作品,这恰恰是与新古典精神相互违背的,因为再正统的新古典主义也是会反对那些堆砌华丽旋律的巴洛克音乐的。这个道理就如同玩的过火的旋律死、旋律黑总被注重内涵和追求意境的金属听众所质疑一样。所以有些过于专注技巧和旋律本身而非创作意识的乐队往往变成了审美疲劳的制造者。
   一支出色的新古典乐队一定拥有很优秀的古典音乐功底并且常常向往于创作原汁原味的古典音乐,但是他们决不会卖弄单纯的音乐技巧。技巧很重要,但它永远不是新古典音乐的灵魂。另外,那些用巨细的音乐术语评论或者解构新古典音乐的人很另人反感。在这个浮躁的科技时代,在很少有人能用欣赏音乐的今天,巨细的理论性评判显得是如此的可笑。
            
         
若是只看表面,现在新古典音乐的大部分构成都是电声。有些新古典乐队有着完整的管弦乐阵容或者有一部分真实的器乐演奏,而大多数乐队则是用电声模拟作品的器乐部分。如果按照其它音乐风格的经验,电声一直是一把双刃剑。不过在新古典领域中,电声永远只是一种手段,她会尽自己的本份扮演还原原声的朴实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出格和能被人指责之处。
    除了条件所限,这种创作方式的另一个原因兼长处就是可以方便的进行更多的和声与配器(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乐器,不可能一一采用实物)技巧、使音乐形式更加自由多变。倾向电子化的中世纪乐队是电声运用的极端案例(电声能弥补中世纪音乐在形式上的单薄),他们可以随意把各种中古节奏型有序的混合在一起,甚至加上实验性质的电子节奏,再配以丰富与模糊的管弦乐和声,更多的乐队会重新拾起中世纪和民族音乐的残卷、奏起被世人所遗忘的古代乐器,给人营造一种既神秘又前卫的后现代主义氛围。Qntal就是此类电子流派新古典的杰出代表。虽然新古典音乐和古典音乐在复杂度上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如此一来,在音色的搭配上,新古典自然就比古典音乐丰富了许多,给听众留以更多的选择余地。虽然电子化的声音往往会败坏整首作品的意境,也许会给你带来冷冰冰的感觉,不过如今电声和新古典乃至新民谣之间的成熟默契和完美的融合度只能令人汗颜。而且,有条件的乐队在录音和现场肯定会尽量的使用各种原声乐器。

        
语言的丰富性是新古典在形式上的另一个特点。欧洲各国共享了太多的历史文化,各类语言也被跨越国界的艺术家所广泛采用。拉丁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都是最常用的语言,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新古典音乐中的歌词甚至全部是以各种中古语言的形态和语法出现,每支乐队对于自己所创作的不同主题的歌曲所采用的语言也截然不同,这对于国内听众是极大的考验。
        
作什么就是什么,西方人的这种决不含糊的严谨态度决定了新古典的多元性和可信度。我们知道奇幻世界中的吟游诗人总是喜欢用精灵语创作歌谣,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乐队开始尝试采用昆雅语、辛达林语创作歌曲了,想感受一下精灵歌谣是什么样的,在如今的新古典领域中寻找吧。(注:创作世纪之书《魔戒》的托尔金以语言学教授的身份,穷其一生创造出了优美的精灵语言,《魔戒》甚至就是为精灵语而作。)

     
无论是民族主义还是什么在作祟,在国内经常有人把包括新古典派在内的黑浪潮归于一种水土不服的音乐,或者有些古典乐听众从所谓的技术上来诟病黑浪潮,质疑国内听众的动机。就和以前质疑歌特金属在国内听众中为何如此流行一样。
  不可否认大多数人都过于狭隘的理解黑浪潮的本质,在浮躁的国内涌现出如此多借Dark  wave无病呻吟、或是当成简单的融合音乐来对待的听众也实属憾事。虽然Dark  wave中不乏极度颓废的音乐作品,但这些按照直接生理反应选择音乐的听众群体,包括很多仅仅针对这一点就彻底反感黑浪潮的评论者,他们往往都忽略了黑浪潮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和独特美学。
   有光的地方就有影。Dark  wave的确为听众们带来了一片阴影,懦弱的人会陷入其中一蹶不振,只有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的心灵旅者才能有别于那些彻底陷入黑暗和彻底暴露在阳光下的人,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光明的存在。很多听众武断的认为Dark  wave仅仅是绝望和黑暗的代名词,是单纯对死亡美学的崇拜,然后无知的做出一副看破红尘、无病呻吟的病态。这种情况其实在极端金属的听众中也早已屡见不鲜了。

        
这些不被感情主义所左右,崇尚沉静冥想的新古典创作者明白:新古典音乐毫不掩饰的歌颂人们对于古代文明的美好向往,是超越人类自然情绪本身的更高的精神追求,是意识和理性的升华。对那些永远一去不复返的古代文明,对神话、史诗、大自然的赞美永远都是新古典音乐的主题。民族音乐、中世纪音乐、氛围乐、中古民谣、配乐诗、圣咏、歌剧、交响乐、室内乐甚至军乐、舞曲、弥撒曲、祭祀乐等复古的音乐形式都能从新古典音乐中找到,而奇幻、神话、魔法、天文、地理、宗教、哲学、美术、建筑、雕塑、诗歌、舞蹈、戏剧等等古典文化的精髓都是新古典所倡导的主题。新古典音乐的这种自由特性使听众毫无约束的重归充满未知与惊奇的神秘主义精神世界,寻找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

        
上面提到,一支出色的新古典乐队并不会卖弄音乐技巧和宣泄情绪,也不会在特定的框架内按照一时的冲动和目的而主导创作。这里的旋律更像是宁静人格下的思想延伸。所以个人认为比起浪漫主义,新古典乐的理性大于感性,比起古典主义,新古典乐的意识超越了形式。这不但不矛盾,而且展现出令人惊异的和谐。
         
与新古典巨匠STOA那些更为雅致的曲目相比,STOA的同名曲STOA反而成为一首不太被人关注的作品。这首结构清晰的歌曲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例子。STOAstoicism(斯多葛哲学流派)在历史上的语源之一,她以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廊为题,用淡雅素净的笔触、舒缓恬静的咏唱为听众展现出一幅历经几千年风雨的沧桑画卷。 瓢泼大雨中,一声闷雷勾勒出模糊的灰白色调。淡然与忧伤的氛围牵动着人们平静的思绪,使我们和STOA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那文明初曦之时,一同见证人类的黎明之火...女声那渗透人心的咏唱极为自然的展现出stoicism的淡泊和对神性的至高信仰,我们的心弦随之颤动,却不带丝毫世俗的迷醉或者悲伤。随后女性的吟唱渐逝,古人的信念残存于心,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男声在铿锵与轻快并进的键琴声中默默低吟...在时空之轮的转动下,阴霾再次笼罩天空,面对人类脆弱的生命与情感,就像是恒久不变的天空大地在作无奈的叹息。曲末雷声再起,旷古文明和如烟往事在神降之雨的冲刷下悄然褪色,只剩下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柱廊依然在风雨中屹立,供世人游走其间,无限追思...
   那些只注重华而不实的旋律技巧或者庸俗的黑暗氛围的评论者与听众岂能明白,这首看似简单,采取重复段落的音乐作品究竟蕴涵了多少心血与智慧。其展现出的,究竟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当人类世界开始被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表象所笼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早已忘记了如何去感受自己的呼吸,如何去感受空气中弥漫的每一丝生气。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他们都是出色的诗人。而诗,则永远需要人们的细细咀嚼。
         
新古典音乐的灵魂并不是旋律本身所带来的愉悦,而是作品中所蕴藏的精神宝藏。这种入木三分、散发着浓厚人文气息的精神盛宴并不是用一个某某主义就能够概括的。对于很多年才出一张唱片、每首作品都精益求精的新古典乐队来说,每张唱片都值得反复聆听和细细体会。我只能说,和那些正统的严肃音乐一样,在某种彻底摆脱世俗情绪的基调和意境中,你的每次用心聆听都会为你展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古典音乐不同历史阶段中被分割的宗教主题、人文主题、浪漫主题在此重新聚集为一体。在更加多元的选择中,像STOA这样的乐队无疑是新古典乐的杰出代表和领军人物。她们在暗潮中的中世纪/复古民谣/新古典群体中脱颖而出,呵护着新古典音乐尚存的精神火种。
宁缺勿滥,今天顺便丢下2张较新的唱片作评:



唱片名称:Not  A  Second  Time
发行时间:2004
    家:Ophelia's  Dream(奥菲利亚之梦)
      区:德国
      言:德语
风格类型:新古典/黑浪潮
http://www.weimei.org/forum/content/465280
我的评价:
      奥菲利亚之梦沉寂四年之后的又一经典之作。以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为名,这支乐队高贵的悲怅气质可见一斑。记得我第一次听完整张专辑后呆坐了许久,感动的泪流不止却浑然不觉。
            
比起其它暗潮团体,奥菲利亚之梦一直以来都更倾向于创作正统的古典音乐。在这种原则之下,他们并不满足于重复之前的辉煌,保持着对各种风格的探索。新古典的种种可能性也都在这张专辑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凄美与典雅的古典乐编排必然经过无比细致的精心雕琢,华丽女声嫣然闪过之处,无不散落阵阵流光银烁。整张专辑以恢宏的气势和氛围化开场,大大小小数十首几近完美的各类风格作品把新古典唯美、雅致、静寂、神秘、柔美、高贵、深邃、超凡脱俗等等气质一一展现。
   可恨道不可言啊!何况是用如此狭小的篇幅来述说一张如此完美的唱片。这张唱片就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浑然天成、晶莹剔透。我现在一直在极力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以至于自己不要再次坠入奥菲利亚之梦而忘记介绍接下来的一张唱片。可就是这忍不住的回首一望,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惊叹与唏嘘。
    悔不该提,这一提就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中文名称:Dusk  And  Void  Became  Alive
发行时间:2006
    家:Die  verbannten  Kinder  Evas(爱娃被流放的孩子)
        区:奥地利
        言:英语/德语
风格类型:新古典/仙音/黑浪潮
http://www.weimei.org/forum/content/465261
我的评价:
   爱娃时隔七年的回归之作,由于前几张作品的巅峰难以超越(个人最喜欢第二张《Come  Heavy  Sleep》),回归后的爱娃风格大变,以令人惊艳的天籁仙音示人......
   橘色阳光在绯色迷雾中缓缓散去,夜莺亮开她那嘹亮婉转的歌喉,为世间最后一丝灿烂和辉煌放声歌唱。我听见月精灵的竖琴声在迎面的微风中流动、听见小鹿穿梭林间的优雅步调、还有树叶轻声齐唱的悦耳歌声...万物都在夕阳下跃动着生命之光。在一曲片刻间,天边的云彩带着黄昏的迷醉缥然而逝,萧瑟之风为心灵插上透明的双翼,随着怅惘的歌声默然起舞...
  夜幕渐渐笼罩了天空,天使们圣洁的咏唱、悠然的长笛声在月光呵护下拥抱着纯洁的祝福飘向遥远天际。在那里,诸神却早已带着痴恋的泪水静静睡去,只为这凄怆尘世留下自己那宁谧的梦境...
  伴随Catharsis曲末渐行渐远的清澈琴声,在我灵魂深处的悸动也随之尘埃落定......
        
请问此时此刻,除了擦拭那残存于两颊的泪水,我还能够做些什么?!?!

后记:      
        
我时常在想,她究竟靠的是什么,能使人如此坦然的触碰彼此的灵魂、能使人如此平静的流下心中的泪水。就像昨夜那飘荡在梦中的歌,没有人能在梦醒时分记住她的旋律,却早已在心中印下了永恒不可磨灭的痕迹。那是每个人意识深处触不可及的黯然神殇。
        “......
        
我们创造了诸神的同时也创造了龙,因为我们需要它们,因为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觉得没有龙的世界是不值得我们在其中生活的。
    在这块土地上有许多人希望找到生命中,甚至生命结束之后,每一件事确定的答案。他们反复研究试验,而只因为其中一些人找到了某些简单问题的答案,他们就假设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要有答案。在人们出现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在日月星辰出现之前,世界上除了黑暗只是一片虚空吗?那时有任何东西存在吗?我们每一个人出生之前是什么样子?而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是,我们死后又是什么样子?
  出于同情,我希望这些提出疑问的人永远找不到他们的答案。
            .......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神秘的事情,那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呢?如果我们知道一切事情的答案,我们还会拥有什么希望呢?
  那我们心中为什么还这么拼命地希望否认魔法,并且想解开所有的神秘?我猜是生命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恐惧,特别是对死亡的不确定所造成的。我希望人们能将这些恐惧抛开,不被这些恐惧钳制地活下去,因为如果我们向后退一步,看看这世界的真相,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的魔法,是不能用数字跟公式来解释的。背水一战的指挥官动人演说所激起的热情,不是魔法是什么?躺在母亲怀里的婴孩所感觉到的安详,不是魔法是什么?爱不是魔法又是什么?
   不,我绝对不希望活在一个没有龙的世界上,我也不希望活在一个没有魔法的世界上,因为那是一个没有神秘的世界,一个没有信仰的世界。
   这对任何一个有理性、有自觉的生命来说,将会是最残酷的欺骗。
                                                                                                                        
  ——崔斯特·杜垩登  《白银溪流》  

   此时此刻我才明白。在这个物质科学和利益网络独裁世界的混帐年代。
      
         
她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尚存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