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艺考时,而今年,我省的艺考生们又比去年提高了30%。越来越热的艺术考试,也成为一种令人关注的“艺考现象”。

  为“艺考”而献身

  邢台的小马和他的同学在省会已经住了半个多月了。

      自从外省院校艺术类招生测试在石家庄学院开始以来,他和同学们就开始了“赶考”之旅。25日,省里的美术类联考一结束,他还要到一些没有在河北设立招考点的专业美术院校考试去。

  在 石家庄学院的周围,聚集着太多像小马一样参加艺考的考生们。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咨询各个院校的招生情况、专业设置,然后报名,之后就是考试、考试。

  来自石家庄赵县的媛媛,学习声乐。一参加完省里音乐类联考,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这儿,继续寻找着合适的学校和专业,“我已考了两个学校了,又报上了湖南的一所学校,明天就考试。”媛媛说,在这里设招考点的是外省市设有艺术专业的院校,而那些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比如中央美院、北京电影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都不在各省设考点,考生们还得在这些学校之间奔波。“比较起来,这种集中招考还是比较好的,起码省了很多舟车劳顿。可是越有名的学校,越‘牛’,不愁生源,越要大家追随它。”

  “我们每个人在这里至少都得考三四个学校。”留着美术生标志性的长发、已累得又黑又瘦的小马无奈地说,“多考一次,就意味着多一次机会,但也意味着多一分付出,多一分劳累。”据小马说,光考试这点累还撑得住,最累的是还要在各省的不同学校间赶来赶去,考试紧张加上休息不好,真有点挺不住的感觉。而在备考期,他们还要加大训练量,有时甚至一天画10来个小时。

  媛媛说,她们也是在考试前遍访名师,不停地请老师进行发声指导,累得不行。她的一位同学,底子有点薄,为了考试拼命练声,结果把嗓子弄肿了。

  一遍遍地画,一遍遍地唱,一遍遍地跳。或者背着画夹、提着颜料箱挤在公共汽车上,辗转奔波在各个考点之间……艺考生为着自己的梦想,不停地穿梭着。

  为“艺考”而献“金”

  除了个别的考生外,大部分考生在艺考面前,采取的都是“广泛撒网”的策略。正像小马说的,“多考一个学校,就多一分机会。”

  可是,每一分“机会”,也是用钱堆起来的。“每次考试,都要花上几千块钱。”小马说。

  同样来自邢台的美术生小慧,没像小马这样在省会“长驻”,而是选择在考试前几天再来,“我来了三四回吧,也花了不少钱了。”小慧说,备考阶段,每个月花在颜料、纸和笔这些专业“耗材”方面的钱就得200多元。这几年艺术类考试越来越热,报名费考试费也跟着水涨船高,最便宜的也得100多元,贵的300多元。还得加上考试期间的住宿费用,日常生活费用,一般如果考生考六个学校,大概下来得花3000元左右。

  “这不算多的。”邯郸的考生小于说,“我的一个师姐,曾经报考了16所学校,家长带着她在全国周游考试,花了两万多块钱。”

  不过,小慧说,也有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考试,所以就只报考一两所学校,而且为了保险起见,不浪费钱财,一般都报专科。

  实际是,即使考上了,等待考生的,还有更大的花费。

  “艺术类学校的学费随着艺考热,也在逐年增加。纯艺术类院校,如八大美院,学费更是高得惊人,西安美院艺术设计专业一年学费为15000元,其他专业也在一万元左右。”小慧咋着舌,摇着头,“我们有很多同学都负担不起那么高的学费,考上了,也上不起。”

  不仅仅是艺考费,学费,在这之前,支撑起学生走上艺考之路的,也是一条“金”光大道。

  省会曹女士,正在培养女儿学习钢琴。“我都算不清自己花了多少钱了。”曹女士说,不算买钢琴的几万块钱,光是学费就像个无底洞。曹女士的女儿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辅导课,一节课就是90元钱,一年花费将近9000元,等到女儿考大学时,这笔钱就得十多万,还不算考级费、名师指导费等。“没个十几万二十万,培养不出一名艺术类大学生。”

  每个艺考生的背后,都是一个长长的由时间与金钱堆起的链条。

  “艺考热”别有玄机

  艺考如此炙手可热,难道真的是“仓禀实而知礼节”,高雅艺术受到越来越大众化的青睐?

  “有一部分学生确是出于个人爱好与天赋,而参加艺考。”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老师坦言,“更大多数的学生有着更实际的想法。比如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门槛要求低,一些专业将来有可能走上‘明星’之路等。”

  小慧说,在她的同学当中,选择艺考的,大部分人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担心将来考不上大学,所以中途“转行”到艺术上来。“很多同学都是从高三才开始练习美术或音乐的。”

  家住省会谈中园的一位美术老师,最近又新收了三个学生,“已经上高三了,都是想明年参加艺考的。”这位老师说,这些“半路出家”的学生一般都是看中了艺考的文化课门槛低,上大学的几率大,根本不是爱好,有些人甚至连美术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更谈不上基础,只有靠“恶补”。邯郸的一位女生也很直率地表示,自己练舞蹈才一个月,就来考试了。

  而事实上,除了“分数”的因素,艺考生们选择艺术的目的,还有更实际的一面。“选择艺考,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将来能多挣些钱。”小慧说,从美术生们的报考志愿上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一般都报实用美术类,什么艺术设计、装饰装潢等,很少有人学纯粹的绘画,更少有人报史论类的,尽管这些专业的学费一年还便宜一两千块钱,“大家的目的很明确,实用美术将来的‘钱景’好呗。”

  一位音乐考生说,在备考期间,请有点名气的老师指点一下,一节课就需要三四百元,“虽然我们现在花费比较大,但将来学成后,也能像这些老师一样,把钱挣回来。”

  而“超女”的成功,更给梦想一夜成名的少男少女们加了一把火。周笔畅的母校星海音乐学院,李宇春、何洁的母校四川音乐学院都迎来了众多的报名者。一些考生坦言,超女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不上电影学院,也能一夜成名。

  据一位中学老师透露,艺考热,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有时也愿意同学们报考艺术类。因为根据高招规定,考生即使报了艺术或体育类,仍然可以兼报文史和理工志愿。“穿着马甲”报考,更多了一份保障。而且,如果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转报艺术类,对学校也有好处———按照常规,教育部门统计学校的高考录取率时,通常只统计文史和理工类,音乐、美术和体育的录取率一般不被重视。所以,分母小了,特别是那些“拖后腿”的分母没了,录取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并非人人满意的结局

  工匠式的培养方式,“ 中奖”一样的考试心态,让艺考越来越热,而并非人人都能得到满意的结局。

  目前,随着报考人数几何级式的膨胀,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专业艺术考试的录取率低于10%,已大大低于普通文理高考录取率。同普通高考相比,由黄金铺就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更像是名副其实的“独木桥”。一些仓促上场,想迈过文化课的低门槛,为升学而学艺的考生们,大多数可能会被绊倒在艺术的门槛上。

  而且,即使跨过了独木桥,考生们美好的愿望也不都能成为现实。省考试院的一位相关人士表示,连年来艺考生不断增加,已经引起了很多老师的注意,一再提醒,未来就业可能存在风险。

  在省内某高校学习美术的小雪,如今已工作了几年,她告诉记者,就业时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美好,“能当上学校的美术老师就很不错了。”小雪说,自己的同学大部分都转行了,还有一部分人分散在各个广告公司,做设计,“可广告公司的生意并不完全靠专业,最主要的还是拉客户。所以挣的钱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很多。”据小雪介绍,在艺术这个领域,能成名成家的,可谓凤毛麟角,能挣大钱的,也寥寥无几,大部分人还是和其他人一样,为生活而奔波劳碌,“能一夜成名的人,那就更少了。多少个艺术生里才出一个李宇春?!”

  山东一所高校负责人在媒体上坦言,艺术专业就业率低是教育界人所共知的事实,这个学校的艺术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只有20%左右,远远低于一些基础学科的就业水平。他说,艺术专业对口就业渠道较少,大部分学生4年学习完成之后,发现可以选择的就业岗位非常少。以他们学校来说,音乐、体育专业的学生进入中小学校任教比较理想,但这些岗位十分有限,只能安置极少一部分学生就业,大部分学生面临就业难题。实用美术专业就业前景相对广阔一些,但除此之外的专业也面临就业难、考研难的问题。

  “当前的艺考热明显走入了误区。”业内人士已经生出忧虑,“学校、家长和考生都应该端正心态,加入考艺大军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