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亚当 heo Adam 1926-
德国男低音,幼年入德累斯顿当地的"圣十字架教堂童声合唱团",后入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深造,1949年毕业后在德累斯顿歌剧院的《鲍利斯·戈多诺夫》和《魔弹射手》中首次登台。1953年被聘为柏林国家歌剧院歌唱家,在1952年拜鲁伊特音乐节中,被发现是赫特之后最伟大的佛旦的演唱者。他的宏大而又庄严的歌声令人震撼。他所演唱的《纽伦堡的名歌手》,也被世人推崇为最了不起的汉斯·萨克斯。亚当的拿手戏,除《尼伯龙根指环》、《纽伦堡的名歌手》,还有《鲍里斯·戈多诺夫》和理查·斯特劳斯的一些歌剧。他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上,也同样展示出非凡的才华。
02.艾迪森 Adele Addison 1925-
美国女高音,曾获普林斯顿的威斯特敏斯特合唱学院和唐古任德的波克夏音乐学校奖学金,师从B.古德斯基学声乐。1945年在波士顿首次登台,师从D.弗里希进一步深造后,开始成名,是巴托克歌剧的理想演唱者。她在《马太受难曲》、亨德尔的《西西里颂》中都有出色表现。
03.阿尔巴内西 Licia Albanese 1913-
意大利出生的美国女高音,从G·巴尔达萨利学声乐,1934年在米兰莱利克剧院临时顶替生病的A角演唱《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而一举成名。阿尔巴内西1937-1939年在英国科文特花园剧院,1940年赴美国,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45年入美国籍。一生共演出1000多场歌剧,扮演过 48个角色,以与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唱普契尼的歌剧最为著名。
04.阿美玲 Elly Amering l934-
荷兰女高音,就学于海牙音乐学院,曾师从过几位荷兰声乐教师,最后因P.贝纳克(pierre Bernac)指导主攻法国歌曲而一举成名。1958年在日内瓦获声乐比赛一等奖,1961年在阿姆斯特丹首次举办独唱音乐会。1966年在伦敦、1968年在纽约首演。阿美玲的主要精力是举办个人音乐会,她擅长演唱艺术歌曲,其演唱音色纯净,擅长于对最弱乐段的处理及对颤音的控制。她演唱的舒伯特、萨蒂的艺术歌曲、巴赫·亨德尔的清唱剧、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都获很高的评价。她演唱的曲目还包括门德尔松、沃尔夫、马勒、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布里顿的作品和巴洛克及古典时期作品。她最好的合作者是获艾迪生奖的钢琴伴奏家D.巴德威(Dalton Baldwin)。
05.安德森 Marian Anderson 1902-
美国黑人女中音,毕业于费城南方高等学校,在纽约师从G·鲍格蒂,1930年赴欧洲,在伦敦举办音乐会,1936年首次在纽约举办个人演唱会。1955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扮演威尔第《假面舞会》中的乌尔里卡,成为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的第一位黑人歌唱家。安德森音域宽广,托斯卡尼尼称其嗓音为"百年难遇",其演唱的咏叹调,黑人灵歌,音域与表情都很有魅力。
06.安吉莱斯 Victoria de los Angeles 1923-
西班牙女高音,就学于巴塞罗那音乐学院,学生时期就曾登台演唱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斯》, 1945年在巴塞罗那首次登上歌剧舞台,扮演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公爵夫人,一举成名, 1947年在日内瓦国际音乐节中获声乐比赛一等奖。1948年,她在英国首次演出--英国BBC邀请她在法雅的《人生朝露》中饰萨鲁德。1950年,她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咪咪,50年代,她在科文特花园剧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受到始终如一的宠爱,演唱角色主要是咪咪、巧巧桑、曼侬和卡门、狄朵,她扮演的巧巧桑和曼侬尤其受人注目。1969年后,她退出歌剧舞台,只在音乐会上演唱。安吉莱斯的演唱,以音色甜美著称,尽管其整个音区不是完全均衡,但最低的音总是圆润而又丰满。尽管她师从E,格哈德学习德国艺术歌曲,但最拿手的是法国歌曲,而西班牙本国的歌曲又总能激发出她演唱的最高水平。
07.安塞尔米 Giuseppe Anselmi 1876-1929
意大利男高音,1896年在雅典演唱图里度,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01年在意大利的圣·卡尔罗和拿波里等地歌剧舞台上出现,同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弄臣》、《波希米亚人》及《乡村骑士》而成名。他的音色柔美,发音清晰,在西班牙,人们将他与卡鲁索相比。1900-1910年是他演唱的黄金时节,有幸有历史录音,他对威尔第《路易丝,米勒》、焦尔达诺的《费多勒》及《乡村骑士》中男主人公的演唱,无人能与之相比。
08.阿拉加尔 Giacomo Aragall 1939-
西班牙男高音,曾在巴塞罗那师从F.普格,在意大利师从V·巴狄雅里,1963年在布塞托声乐比赛中获奖后,1963-1964年在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季中首演马斯卡尼的冷门作品《友人弗里勘》,1966年又在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弄臣》中的曼图亚公爵,获好评。阿拉加尔声音的穿透力强,音色动人,对乐句的处理极为完美。
09.巴魁尔 Gabriel Baequier 1924-
法国男中音,在巴黎音乐学院得一等奖后, 1950-1952年在贝克曼的歌唱团开始歌唱生涯,后进入巴黎歌剧院,于1958年9月21日首演《茶花女》,很快确立了自己的声誉。创造的角色中有奥菲斯、格劳德、鲍卡尼格拉以及莫扎特歌剧中的角色。1964年在科文特花园唱《清教徒》中的里卡尔多,并在大都会歌剧院唱《参孙与达丽拉》中的高僧。他的声音丰厚、坚实,对音色的细微变化掌握有特色,塑造的人物跨度大,得到好评。
10.巴克 Janet Baker 1933-
英国次女高音,1953年到伦敦,先师从H.依塞浦,后又师从M.圣克莱。1956年获卡特里思·费利尔二等奖,同年夏天加入格林德包恩合唱队,在斯美塔那的《秘密》中饰罗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她扮演的角色如格鲁克《奥菲斯》中的女巫,普塞尔《狄朵与埃涅阿斯》中的狄朵、《贼鹊》中的皮普等,1959年后在亨德尔的一系列歌剧中扮演角色。1964年在布里顿的《卢克莱修受辱记》中饰卢克莱修,充分显示了才华,布里顿因此在《欧文·温格拉夫》中专门为她创作丁朱利安这个角色。巴克在歌剧中的演唱特点是完美的感情处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她在戏剧性作品的高潮中大胆加装饰音的技巧非常出众。巴克演唱的柏辽兹,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柏辽兹的作品的色彩感配合下,达到非常完美的境界,而巴克塑造的歌剧人物中,最无与伦比的是《狄朵与埃涅阿斯》中的狄朵。
11.巴尔查 Agnes Baltsa(不详)
希腊女中音,在新一代女中音歌唱家中,她能胜任意、法、德各类歌剧中的角色,堪称全才,其演唱,有很强的造型能力,也有高超的表演技能,善于把握性格复杂或心理状态反差大的角色。巴尔查的最佳搭档是卡雷拉斯,她和卡雷拉斯合作,卡拉扬指挥的《卡门》和西诺波利指挥的《命运之力》,都已成为经典版本,而她在DG公司录制的一张包括11首希腊民歌的《祖国教我的歌》,也十分出色。
12.巴斯蒂安尼尼 Ettore Bastianini 1922-1967
意大利男中音,1945年在拉文纳作为男低音开始歌唱生涯,1951年改变成男中音在波洛尼亚重新登台。3年后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声誉开始传遍全球。巴斯蒂安尼尼不仅有美丽的音色,且有出众的表演才能,他擅长于唱威尔第的歌剧,如《命运之力》、《游吟诗人》、《弄臣》和多尼采蒂的《拉莫摩尔的露契亚》等。他与卡拉斯、苔巴尔迪、斯苔芳诺、科莱里的合作均为名录音,在他的舞台生涯后期,与当时年轻的帕瓦罗蒂合作过 (艺术家的生涯)。
13.贝尔冈齐 Carlo Bergorzi 1924-
意大利男高音,师从格兰迪尼,随后进鲍艾图音乐学院,于1948年先作为男中音演唱罗西尼的费加罗,并在里斯首场演出。随后3年,他成功地演唱丁格蒙特、利戈莱托、玛尔切罗、夏菁莱斯及其他男中音。1951年,他发现自己的声音出现了变化,经过学习,他作为男高音演唱安德莱·谢尼埃进行第二次首演,很快使自己成了意大利最杰出的戏剧男高音。1951年的威尔第庆典,意大利电台邀请他唱了一组威尔第的歌剧角色。 1953年他以《命运的力量》中的阿尔法罗这一角色在伦敦斯多尔剧院首演,1962年又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重演这个角色。他在这个剧院多次饰《游吟诗人》中的曼里科、《阿伊达》中的拉达梅斯、《托斯卡》中的卡瓦拉多西等角色。贝尔冈齐演唱过40多个歌剧角色,被认为是当代十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他与后起的帕瓦罗蒂、多明戈一起创造了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的歌剧艺术黄金时代。贝尔冈齐有辉煌的高音区,优雅的乐句处理和全面的音乐修养,他的音色优美、明亮,音色、音量和气息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高音区的渐强与渐弱的转换非常迷人。他被认为是演唱威尔第歌剧中男高音的权威,对威尔第所有作品有深入的研究,追求造型感。1990年,他66岁,在日本大阪举行独唱音乐会,演唱了21首歌剧咏叹调与拿波里歌曲,Victor公司据理现场录音,整理成两张著名的唱片:《我的太阳》和《绿叶青葱》。
14.贝尔冈扎 Teresa Berganza 1935-
西班牙著名次女高音、女中音歌唱家,曾在马德里音乐学院学钢琴,同时作为第二专业师从 E·舒曼的一个学生L·罗德琳格兹·阿兰高学声乐。1954年在音乐学院声乐比赛中获一等奖,次年又在马德里举行首场音乐会,1957年在伊莎贝尔,卡斯特罗声乐比赛中获一等奖。在1957- 1958年的演出季中,她在斯卡拉剧院饰罗西尼歌剧《奥里伯爵》中的伊莎利尔,大获成功。她在英国首演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凯鲁比诺, 1958年夏在美国首演《意大利人在阿尔及尔》中的伊莎贝拉,与卡拉斯同台演唱了《美狄亚》中的尼丽斯。贝尔冈扎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女中音,她演唱华彩乐段和润色歌词、乐句的能力十分出色。贝尔冈扎被公认是《卡门》的最佳诠释者,她和多明戈、米尔恩斯、科特鲁巴斯合作的《卡门》(阿巴多指挥),其演员阵营最为齐整。她也演唱艺术歌曲,以演唱西班牙歌曲最为突出。
15.贝尔格 Erna Berger 1900-
德国女高音,先在德累斯顿学习钢琴和歌唱,后被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聘用,于1925年6月首次在《魔笛》中登上歌剧舞台。1932年首次在萨尔茨堡演唱布兰德,1934年首次在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玛采琳娜,1935年又在那里演唱了沃格琳德、伍德伯格以及夜后。1938年担任了康斯坦茨以及莎菲等角色。1949年和1951年再回伦敦演出,其间还常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以后直到1954年一1955年的演出季节她一直在德国、奥地利等地的歌剧院演出。随后她全部精力致力于艺术歌曲的演唱,1968年2月15日在慕尼黑举办最后一次独唱音乐会,1959年之后在汉堡音乐学院执教。她在漫长的演唱生涯中,始终保持了少女般新鲜和年轻的嗓音。在戏剧花腔女高音几乎不存在的时代,她的夜后和康斯坦茨被认为无可匹敌,她演唱纯真的吉尔达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版本。
16.毕约林 Jus Si Bjorling l911-1960
瑞典著名男高音,幼年随父亲学声乐,1928年入斯德哥尔摩音乐学院,师从希斯劳普和福塞尔。1930年7月21日在歌剧《曼侬列斯科》中扮演角色,首次登台,同年8月20日在《唐璜》中以奥塔维奥的角色获公认,随后5年,在斯德哥尔摩成功地扮演了20多个歌剧角色,但他确立国际地位是在芝加哥歌剧院1937年演唱《弄臣》中的公爵之后。毕约林在二战前的世界级男高音中是最年轻的一位,公认为是继卡鲁索·吉里之后最伟大的男高音。二次大战中,他回归故里,战争结束后重归歌坛,此时他的艺术造诣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卡拉斯与其合作演出《游吟诗人》后,曾认为他是"最杰出的曼里科"。毕约林的演唱生涯持续了30年,1960年因心脏病而病逝。毕约林受过极好的训练,音区从最高音到最低音表现出高度的统一。他有宽阔的音域、抒情而又温柔的音色,多明戈认为他歌唱的热情是含蓄的,但并不留下"冷感",他平滑的连音很适合古诺的浮士德和罗密欧,但他主要的保留剧目是威尔第的公爵曼图阿、曼里科、里卡尔多、唐卡洛斯和普契尼的鲁道夫、卡瓦拉多西等。他最佳的合作对象是安吉莱斯,EMI公司为纪念他,出版了一套《毕约林的歌唱艺术》全集,收罗了在EMI公司录制的他毕生的优秀录音。
17.卡巴耶 Montserrat Caballe 1933-
西班牙女高音,在巴塞罗那师从E·吉尼和N·安诺瓦奇,1954年荣获里西奥金质奖章,同年在卡萨尔斯的清唱剧中首次登台。1956年加入巴塞尔歌剧团,先饰一些小角色,顶替唱主角的演员饰咪咪后,开始积累歌剧角色。1959年,她应聘在不来梅饰威尔第《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并成功演唱了德沃夏克的《阿尔米达》和《水仙女》, 1960年首次在斯卡拉歌剧院饰瓦格纳的《帕西发尔》中的花卉少女。但她的真正成名是1965年在卡内基音乐厅唱多尼采蒂的《卢克雷契亚·博尔贾》,一夜之间,使她名震全球。卡巴耶是卡拉斯和萨瑟兰的最佳继承者,她的演唱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是当代演唱威尔第和多尼采蒂歌剧的主要女高音。她演唱延长的纯净而具感染力的长句时,连贯而毫不费力,具有很深的气息功底。卡巴耶自己最喜欢的3部歌剧是贝里尼的《诺尔玛》、威尔第的《茶花女》和理查·斯特劳斯的《莎乐美》,她最迷人的其实是高音区柔美的轻声。
18.卡拉斯 Maria Callas 1923-1977
美籍希腊女高音,在美国度过童年,13岁回希腊,入雅典音乐学院,师从西班牙花腔女高音艾尔丽拉、希达尔戈。首次登台是在雅典皇家歌剧院唱阿尔伯特的歌剧《低地》中的玛尔莎,1945年回美国,1947年被著名男高音齐纳泰罗推荐到意大利沃伦纳中央剧场首演后一举成名。赛拉芬此时发现了她的才华,把她带到威尼斯,她在那里演唱了伊索尔德与图兰多。卡拉斯事业上的另一转折点是1948-1949年的演出季,她成功地顶替生病的演员演唱了贝里尼的《清教徒》中的女主角艾尔薇拉,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能唱花腔的戏剧女高音。整整一个50年代,几乎是卡拉斯独步歌坛的状况,她以极富变化的声音唱遭了歌剧作品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而被称为"女神"、"歌后"。卡拉斯其实不是那种漂亮、优美的歌喉,她的低音区和中音区含糊浑沌,高音区的声音也不是那样游刃有余,但她以对角色的出色理解、感人的情感倾诉和极富变化的音色见长。她演唱的《美狄亚》被认为是20世纪歌剧舞台上最伟大杰出的表演,而她的安娜·波莱娜被誉为既达到了歌唱家又达到了悲剧演员的顶峰。卡拉斯强调的不是作为歌唱家技巧化的演唱,而是极富表情的表演,所以她被认为是歌剧艺术的化身。卡拉斯演唱的最感人的角色除美狄亚外,还有露契亚、薇奥列塔、诺尔玛等。
19.卡普契尔里 Pero Cappuccilli 1930-
意大利男中音,就学于拿波里圣西西里音乐学院,1957年首次登台,在米兰新剧院扮演莱昂卡瓦罗的《丑角》中的托尼奥。1964年在斯卡拉歌剧院扮演《拉莫摩尔的露契亚》中的安里科,引起高度评介,此后被公认为"意大利新一代男中音歌王",活跃于世界各大歌剧院舞台。卡普契尔里与弗蕾妮、帕瓦罗蒂、多明戈等组成了70- 80年代的最佳阵容。卡普契尔里以奇异地控制呼吸著称,他的声音优美,技巧纯熟,他的特长主要在威尔第的歌剧,他喜欢西蒙、麦克白、雅戈这样一些性格较复杂的角色,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威尔第歌手",像《唐,卡洛斯》中,只有他的演唱才得到承认,他在《弄臣》中的演唱,也被公认为是最高水平。
20.卡雷拉斯 Jose Carreras 1946-
西班牙男高音,幼年因观看《伟大的卡鲁索》而入迷,父母认为其有天赋,送入巴塞罗那公立艺校、巴塞罗那音乐学院深造。10岁在利塞奥首次登台,在法雅的音乐木偶歌剧《彼德罗先生》中饰报幕少年。1968年,卡雷拉斯的一次演唱被卡巴耶的哥哥看中,把他推荐给卡巴耶,卡巴耶邀他同台演出多尼采蒂的《露克蕾契亚·博尔吉亚》,开始引人注目。1971年,卡雷拉斯参加意大利的"威尔第之声"比赛夺得桂冠,1972年,卡雷拉斯在纽约市歌剧院首演,演唱《蝴蝶夫人》中的平克尔顿,随后的16个月,他演唱了11个歌剧角色,终于成功地登上大都会歌剧院舞台,扮演《托斯卡》中的卡伐拉多西。卡雷拉斯获取世界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1975年,卡拉扬选他作为威尔第《安魂曲》中的男高音,而他与多明戈、帕瓦罗蒂的联袂演出,使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1987年,卡雷拉斯突患白血病,他战胜疾病重返舞台,获得更热烈的欢迎。卡雷拉斯的嗓音清峻柔美,注重技巧的控制,演唱中以抒情色彩而见长,但在唱到最高的C音有一定的困难。卡雷拉斯在威尔第的《托斯卡》、《命运之力》、比才的《卡门》、伯恩斯坦的《西区的故事》等曲目中,都有很精彩的表现。
20.卡鲁索 Enrico Caruso 1873-1921
意大利男高音,师从威尔吉(Vergine)和罗巴蒂(Lomnbardi),1894年在那不勒斯首次演唱,塑造过奇莱亚的歌剧《阿德里安娜·勒克弗勒》和焦尔达尼作品中的角色,不很成功,1902年在蒙特卡罗与著名女高音梅尔巴同台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使他获得国际声誉,同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弄臣》,开始被誉为不朽的男高音。1903年,到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了18年,担任过67个不同的角色,直到1920年在舞台上吐血,后又患胸膜炎而逝世,年仅48岁。卡鲁索被誉为声乐史上最伟大的男高音、高音歌王。他的声音宏亮、热情而辉煌,又不失柔润、甜美的音色;他的音色丰富,分句又极完美,再长的乐句也能处理得从容自如。卡鲁索的迷人之处其一在于他对连音的处理,他的连音能使两个音天衣无缝地熔化在一起,音乐转调时能符合于和声的泛音,极细致地转变;其次在于能以极浑厚的音量强调单音的强弱变化,能从一个最弱的音出发在瞬间唱到一个最强的音。卡鲁索应用的是两肋--横膈膜的连合呼吸法,他的音量与技术都令人惊叹。卡鲁索的演唱曲目幅度很宽,既能唱戏剧性强的《阿伊达》中的拉达梅斯,又能唱抒情优美的《爱的甘醇》中的内莫里诺。他毕生录有250余张唱片,RCA公司将其中的精华集成12张为《卡鲁索全集》。1951年他逝世后,有一部纪录片《伟大的卡鲁索》同世。
21.夏量亚宾 Fedor Lvnovich Chaliapin 1883-1938
俄国男低音,早年未受过正规教育,但生就一副动听的歌喉。1892-1893年随乌萨托夫学声乐,在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成功地演唱了许多角色,1894年在彼得堡参加皇家歌剧团,又赴莫斯科加入马蒙托夫歌剧团。1896年因演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斯普科夫的姑娘》中的暴君伊凡和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多诺夫》中的戈多诺夫等,声名大震。1901年首次在斯卡拉歌剧院登台,开始获国际声誉。1908年以后主要在伦敦和巴黎演唱,十月革命后,应好友高尔基之邀重返俄国,1921年定居巴黎,夏里亚宾被誉为"低音歌王",其音域宽广,音色多彩而有柔韧性,声音运用能从极强到极弱,假声、半假声、笑声、哭声的使用和转换完美无瑕。夏里亚宾在演唱俄国民族歌剧的角色时尤其充满魅力,他最有魅力的角色是戈多诺夫。
22.克利斯多夫 Boris Christoff 1918-
保加利亚男低音,曾在罗马师从斯特拉齐亚利学声乐,并在萨尔茨堡深造,他在大学里担任领唱,被保加利亚国王所赏识,由此而支付他赴意大利学习的奖学金。1946年在罗马首次登台,随后加入斯卡拉剧院,1949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出《鲍里斯·戈多诺夫》,声名大震,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鲍里斯扮演者","夏里亚宾的再世"。克利斯托夫音域宽广、音量宏大,他演唱的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格林卡等的作品有绝对的权威性,他最拿手的角色是梅菲斯托夫勒。
23.科莱里 Franco Corelli 1921-
意大利男高音,少年时期就显露出歌唱天赋,就学于米兰、佛罗伦萨及斯波莱托,1951年参加佛罗伦萨5月音乐节歌唱比赛,获大奖。从此开始歌唱生涯,拜斯基帕为师,几年后成为斯卡拉剧院的首席男高音。科莱里1951年首次登台演唱《卡门》中的唐霍塞,1953年与卡拉斯在米兰同台演出,1960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成功地演唱了《游吟诗人》,其高音C以极大的音量震撼人心,获得轰动。按多明戈的说法,科莱里的嗓音"极富金属性和穿透力",他与莫纳科、斯苔芳诺代表了五六十年代男高音的最高峰,他最杰出的歌剧表演,是与尼尔森合作的《托斯卡》与《图兰多》。他演唱的拿波里歌曲,比帕瓦罗蒂有更迷人和辉煌的高度。
24.柯索托 Fiorenza Cossotto 1935-
意大利女中音,早年在托利诺音乐学院学习,其声乐指导老师是康波加利亚尼,康波加利亚尼也是弗蕾妮与帕瓦罗蒂的老师。1956年,柯索托在斯卡拉剧院登台,演唱《卡麦尔派修女的对话》中的玛泰德,第二年应邀在牛津音乐节演唱多尼采蒂的《安娜·波蕾娜》而一举成名,1960年在维罗纳演唱威尔第《阿伊达》中的阿慕诺丽丝,是柯索托成为世界级歌唱家的标志。西米奥纳托引退之后,柯索托作为她的继承人,继承了她的全部剧目,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的头牌女中音。她有宽广的音域,端庄的音质,巧妙的控制,柯索托最出色的是在威尔第作品中充满戏剧性的女中音角色的表演。
25.科特鲁巴斯 Ileana Cotrubas 1939-
罗马尼亚女高音,在罗马尼亚音乐学院学声乐,1964年首次在布加勒斯特歌剧院登台饰伊尼欧尔德。1965年在赫特金布什声乐比赛中获奖, 1967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1968年入法兰克福歌剧院,演唱了梅丽桑德,并于1969年首次在格林德包恩歌剧院演唱此角色,1971年,她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彼得、豪尔作曲的《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1974年她塑造了诺里达和薇奥列塔、科特鲁巴斯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大号抒情女高音,她能演唱激动人心的花腔,她演唱的莫扎特的角色是风格纯净的典范,她的真正成名其实是 1975年,在斯卡拉剧院顶替弗蕾妮演唱咪咪。除莫扎特歌剧中的角色外,她所塑造的薇奥列塔、曼依和咪咪,也都是有口皆碑。
26.德勒 Alfred Deller 1912-1979
英国高男高音,曾在教区教堂合唱团训练,当发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高男高音时,就自行训练。1940-1947年在坎特伯雷大教堂任在俗神职人员,1947年入圣保罗大教堂合唱团,在蒂佩特指挥的莫利学院音乐会任独唱,1948年创办德勒歌唱团专门演唱巴洛克音乐,主要是普赛尔、亨德尔和蒙特威尔第的作品,1960年在布里顿的《仲夏夜之梦》中首次扮演奥伯伦。德勒的高音宏亮而又优美,其于马克·德勒亦为高男高音。
27.多明戈 Placido Domingo 1941-
西班牙男高音,1950年随父母到墨西哥,学钢琴和指挥,后又学声乐,1957年首次以男中音在西班牙方言歌剧中演唱,演唱男高音则始于 1960年在《茶花女》中饰阿尔弗雷德。多明戈 1962-1965年为以色列国家歌剧院成员,在12部歌剧中演唱了300多场。1965年,多明戈被邀请到纽约市歌剧院,1968年大都会歌剧院上演契雷亚的歌剧《阿德里安娜·莱科夫露尔》,原定主演科莱里有病,他顶替而演唱,获得轰动。这之后,1971年,多明戈与萨瑟兰合作演出《拉莫摩尔的露契亚》、与苔巴尔迪合作演出《艺术家的生涯》、与普赖斯合作《游吟诗人》、与尼尔森合作《图兰多》,在大师的扶植下,他渐渐成熟。1969年,是多明戈首次录制唱片,由梅塔指挥,录《游吟诗人》,与他合作的是普赖斯、柯索托和米尔恩斯。70年代,是多明戈艺术上最辉煌的时期,他成为公认的威尔第和普契尼作品的诠释者,1974和1975年他分别突破了威尔第歌剧中难度最高的两个男高音角色;《西西里晚祷》中的阿里戈和《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整个70年代,他每年要演出75场歌剧,平均每5天唱一场,差不多所有最受欢迎的歌剧的唱片都邀请他演唱,他的演出场次到1986年时已达1900场,相当于两个人的演出生涯。进入90年代,多明戈主要是与帕瓦罗蒂、卡雷拉斯的联袂演出。多明戈的演唱以抒情性见长,充满情痞和戏剧性的征服力,他的舞台感觉好,表演细腻准确,表演上的才能甚至高于演唱的技巧。多明戈的高音不如帕瓦罗蒂漂亮,但他有一种美丽的音色,他演唱带悲剧色彩的男高音尤有魅力。多明戈在歌剧中的表现,除奥赛罗之外,应该是与萨瑟兰合作的《霍夫曼的故事》、与科特鲁巴斯合作的《茶花女》及和里恰蕾莉合作的《阿伊达》。
28.埃文斯 Geraint Evans 1923-
英国男中音,17岁始学声乐,同时参加地方业余演出,二战期间在皇家空军中服务,其演唱被著名男低音狄奥·赫尔曼看中,收为学生。埃文斯回伦敦后到市音乐学院,师从海德,1948年加入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了许多角色。1949年因扮演费加罗成功而巩固了其地位,1950年他在格林德包恩剧院扮演法斯塔夫而获成功,这两个角色是他最为成功的角色。
29.菲舍尔-迪斯考 Dietrich Fischer-Dieskau,1925-
德国男中音,曾在柏林师从G·瓦尔特和H·韦森伯恩,随后进柏林高等音乐学院深造,1943年因服兵役而中断学习。菲舍尔-迪斯考1947年在弗赖堡首次登台演唱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次年在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斯》中唱波沙。1948年在柏林广播电台演唱《冬之旅》,并在莱比锡举办了首次独唱音乐会。1951年,迪斯考分别在爱丁堡音乐节和伦敦等地举办舒伯特歌曲独唱会,轰动欧洲大陆,从此被誉为"二战后最杰出的艺术歌曲演唱家"。菲舍尔-迪斯考保留有1000多首曲目,录制了舒伯特、舒曼、沃尔夫为男声所作的全部歌曲和贝多芬、布拉姆斯、李斯特、理查·斯特劳斯等的大部分歌曲。他录制的舒伯特的《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和《天鹅之歌》,是他最出色的演唱。富特文格勒称,听了他演唱的《亡儿之歌》和《旅伴之歌》,"才领悟到马勒的伟大"。除艺术歌曲外,菲舍尔一迪斯考参与安魂曲的演唱,他掌握的歌剧角色也不胜其数,在他的歌剧录音中,最出色者是与贝尔冈齐合作的《弄臣》和与普赖斯·雅诺维兹等合作的《费加罗的婚礼》。
30.弗蕾妮 Mirella Freni 1935-
意大利女高音,童年曾参加儿童歌唱比赛并获奖,吉里听了她的演唱后认定她有潜力,并鼓励她学习声乐,于是她求师于康波加利亚尼门下。1955年,弗蕾妮在摩德纳登台,首演《卡门》中的乡村少女米开拉,1957年在凡尔赛的G,B.维奥蒂国际比赛中获奖。1962年,她演唱了歌剧史上的两个重要角色--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和多尼采蒂的《爱的甘醇》中的阿迪娜,获高度评介。1963年弗蕾妮在斯卡拉剧院饰《卡门》中的米开拉,被卡拉扬看中后,参与与普赖斯、科莱里、梅里尔合作录制《卡门》。1965年,她与帕瓦罗蒂合作,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轰动美国。弗蕾妮属于抒情女高音,她的音色漂亮、高贵而又细腻,高音不仅清澈亮丽而且相当圆润。她最精彩的角色是《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阿伊达》中的阿伊达等。
31.盖达 Nicolai Gedda 1925-
瑞典男高音,幼年随父亲,1948年在斯德哥尔摩师从著名男高音C,M,奥尔曼。1952年在斯德哥尔摩首次登台唱亚当的歌剧《隆瑞莫的驿车夫》,其演唱吸引了EMI公司的W·莱格,1953年让其与著名男低音克里斯朵夫一起录制《鲍里斯,戈多诺夫》,同年,在卡拉扬指挥的奥尔夫的歌剧《特里奥菲》中唱唐·奥塔维欧,1954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弄臣》中的伯爵,又在巴黎演唱了浮士德和塔米诺,1955年在普罗旺斯音乐节上演唱格鲁克《奥菲斯》中的男高音,在1956-1957年间录制了大量唱片,1957在大都会歌剧院首演浮士德。盖达可称为男高音中的全才,他的形象把握能力强,精通6国语言,音乐处理和表达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他的代表作是与卡拉斯合作的《卡门》和《蝴蝶夫人》,与安吉莱斯合作的《浮士德》。
32.吉奥罗夫 Nicolai Ghiaurov 1929-
保加利亚男低音,少年曾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是一位神童。1949年进索菲亚音乐学院学声乐,师从声乐专家布伦巴罗夫,第二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55年获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金质奖和巴黎国际比赛大奖。这 -g在索菲亚歌剧院首次登台,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巴西利奥。1958年开始在国家大剧院演唱,担任过《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托夫勒等角色。第二年登上斯卡拉歌剧院舞台,演唱《鲍里斯·戈多诺夫》中的华兰一角,一举而成名。同年秋,吉奥洛夫在大都会歌剧院再次演出《浮士德》,奠定了国际明星地位。吉奥罗夫音量无比丰厚,这位男低音还能唱出优美而嚎亮的高音,同时兼有男中音的音域。吉奥罗夫所演唱的《唐·卡洛斯》中的费利波二世,堪称巍峰之作。
33.贾尼尼 Dusolina Giannini 1900-1986
美国女高音,生于费城,最早师从其父--意大利男高音F·贾尼尼,后师从M·塞姆布里克。 1923年在纽约音乐节首次登台,大获成功,1925年在汉堡首次唱阿伊达,1928年起在柏林、维也纳、科文特花园等地演唱。1934-1936年在萨尔茨堡唱《唐璜》中的唐娜·安娜,在托斯卡尼尼指挥下演唱《法斯塔夫》。1936年以后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1961年退出舞台,从事声乐教学。贾尼尼是戏剧女高音,她演唱的唐娜·安娜最具特色。
34.吉利 Beniamiro Gigli 1890-1957
意大利男高音,最初在罗马师从A·邦纳西,后得到利西奥音乐学院的奖学金,在那里师从卡托尼和罗萨蒂。1914年在帕尔玛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头奖,同年又在洛维哥首演《欢乐的歌女》。吉利早期事业的高峰是1918年在斯卡拉剧院为纪念博伊托而上演的《梅菲斯特费勒斯》中担任主角,1920年他在大都会歌剧院连续上演12个演出季,扮演了28个角色。吉利被称为卡鲁索第二,从20年代初一直到40年代末,他演唱过整整 60个曲目的歌剧、弥撒曲、清唱剧,乐评家马克斯·斯密特曾这样描述他的演唱:"吉利的声音是抒情男高音,在中音区特别柔和、热情--音色很美。当他唱中强音时,是非凡的柔软、文雅;当他大声唱时,则是饱满而宏亮。吉利的嗓子是在卡鲁索之后在纽约听到过的最漂亮的男高音,吉利的歌唱中特有的高亢的强度、热情洋溢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则是他最典型、最突出的特点。"
35.戈比 Tito Gobbi 1913-1984
意大利男中音,从1933年起才开始学声乐, 1937年取得斯卡拉学校奖学金,并在维也纳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头奖。1938年起一直在罗马演唱, 1942年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舞台,1950年到伦敦,因演唱费加罗与《托斯卡》中的斯加比亚,而显示出权威性。1958年,他在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唐卡洛斯》,以出色的表现奠定了其当代最伟大歌唱家的地位。戈比最突出的成就是他与卡拉斯、斯苔芳诺作为"三驾马车",在赛拉芬指挥下录制的意大利歌剧,几乎张张精彩。戈比所塑造的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角色,像利戈莱托、雅戈、鲁那伯爵、亚芒、法斯塔夫、斯卡皮亚,被认为在他之后无人能够超越。
36.霍恩 Marilyn Home 1934-
美国女中音,幼年随父学声乐,后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师从保罗·维幼德,又进著名声乐专家洛蒂、雷曼主持的优秀学生班。霍恩后来认识了斯特拉文斯基,经常跟他一起参加洛杉矶的演出活动。1956年,她参加威尼斯音乐节后,开始在欧洲各地的巡回演出,1960年她回到美国,在旧金山歌剧院饰《沃采克》中的玛丽,1964年又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重演这个角色,获得佳评。此后,霍恩在旧金山歌剧院演唱了许多角色,其地位进一步被确认。似乎是1969年伯恩斯坦邀请她演唱威尔第的《安魂曲》之后,整个70年代,是霍恩演唱的黄金时节,她演唱的《在阿尔及尔的意大利女郎》和《科林斯之围》,好评如潮,而她和苏萨兰合作的《诺尔玛》,伯恩斯坦指挥她演唱的卡门,她演唱的《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也都是极精采的角色。霍恩有绝佳的声音,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能从女低音声部一直唱到女高音音域,是名副其实的全能女中音。1981年她与苏萨兰、帕瓦罗蒂在林肯中心举行的演唱会,把声誉推向顶峰。
37.雅诺维慈 Gundula Janowitz 1937-
德国女高音,在格拉茨的斯蒂利安音乐学院学习,21岁时被卡拉扬聘用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1961年首次演唱帕米娜,随后演唱狄多和咪咪,1962年在卡拉扬指挥的《费德里奥》中演唱玛尔采琳,取得极大成功,接着在《没有影子的女人》中演唱女皇,1963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她在由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演唱女高音,1970年上演莫扎特的伯爵夫人,1976年在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唐娜,安娜。她的剧目角色还包括斯特劳斯的公爵夫人、阿利亚德尼、阿伊达、阿美莉亚、阿拉贝拉、埃娃、伊莉莎白和齐格琳德。雅诺维慈起初是抒情女高音,后发展成戏剧女高音,她的特色是技巧的控制,并善于挖掘出演唱的丰富情感。雅诺维慈的代表性角色是《魔笛》中的帕米娜,《自由射手》中的阿格泰。她在演唱艺术歌曲,类似《马太受难曲》、《德意志安魂曲》等宗教作品中也有良好的表现。
38.朱丽纳克 Sem Jurinac 1921-
南斯拉夫出生的奥地利女高音,在萨格雷布音乐学院从科斯特利尼西克学习声乐。首次演出是21岁在萨格雷布歌剧院上演咪咪,1945年加入维也纳国家歌剧团,1947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随维也纳国家歌剧团和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了两次多拉贝拉之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9年在格林德包恩出现后立刻成了最受宠爱的演员,她塑造的费奥狄里吉和一年前的多拉贝拉一样令人难忘。尽管她早年最知名的是莫扎特的角色,但她建立起的剧目角色范围很宽,她在世界大多数主要歌剧院都演唱过,成熟的角色从凯鲁比诺、奥克塔维安、玛尔采琳,以及莉亚到莫扎特的伯爵夫人、玛尔莎琳、雷奥诺尔和埃莱克特拉。她演唱的著名的角色还有《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作曲家、伊莉莎白、耶奴发、巧巧桑、托斯卡、苔丝德蒙娜、玛丽、帕皮亚以及陶里安、伊菲吉尼亚等,优美纯净、丰满,各个音区的声音都很匀称,具有高贵气质和光彩的个性。
39.卡纳娃 Kiri Te Kanawa 1944-
新西兰女高音,其父是毛利族,母亲是欧洲人,养母是爱尔兰人,沙利文的后裔,11岁时进圣玛利大学学声乐,在校时有"金嗓女郎"之称。 1965年,卡纳娃在澳大利亚击败了对手,在《墨尔本太阳》咏叹调比赛中获胜,以所获的奖金进英国伦敦歌剧中心学习。1971年,卡纳娃进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歌剧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她演阿尔玛维瓦伯爵夫人。1974年,大都会歌剧院邀请她扮演威尔第的《奥赛罗》中的苔丝德蒙娜,演出成功,马上把她推向"时代的伟大歌唱家"的宝座。这之后,卡纳娃以丰满而自然的歌声及动人的舞台形象征服了世界,每年她在全世界的十几个大城市的演出都会达到50-60场,她被认为是莫扎特歌剧的主要表演者。在《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西蒙·博卡涅拉》中的阿美利亚、《卡门》中的米开拉、《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理查·斯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中的玛夏琳等角色的表演上也都显示出魅力。她和卡雷拉斯合作演唱的伯恩斯坦的《西区故事》,也是这个曲目风行世界的版本。
40.A.克劳斯 Alfredo Kraus 1927-
西班牙男高音,从济帕特学声乐,1956年29岁才在都灵首演,唱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的阿尔弗莱德,获成功。翌年就被邀请在科文特花园剧院、斯卡拉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巡回演出。 A.克劳斯技巧全面,能唱意、法、德等不同风格的歌剧,最擅长的是19世纪的古典美声作品,如《爱的甘醇》和《清教徒》。他的高音能力出色,高音可唱到d乎,在表现罗西尼《威廉·退尔》的19个高音C时,显得游刃有余,他善于表达细腻的感情,换声区的技巧也有口皆碑。A.克劳斯与卡拉斯、斯科托、西尔斯合作的《茶花女》,与施瓦茨科普夫、露德薇合作的《女人心》,与斯科托合作的《艺术家的生涯》,都是名录音。
41.O.克劳斯 Otaker Kraus 1909-1980
英籍捷克男高音,在布拉格师从瓦莱尔斯坦,(K.Wallerstein),后到意大利,在米兰学习歌唱,师从卡皮(F.Carpi)。在意大利歌剧舞台上塑造过布里顿、蒂佩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作品中的角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入英国籍。 1935年,他在布尔诺举行了首次演唱会,随后成为布拉迪斯拉发歌剧院重要男中音。希特勒占领捷克期间,他抵达伦敦,后一直生活在那里。二战期间,他加入卡尔,罗萨演出公司,唱过许多歌剧。1951年他在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了瓦格纳歌剧角色阿伯里奇,接下来他反复演唱这个角色。这一年,他还在威尼斯音乐节演唱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历程》,后来在斯卡拉、格林德包恩等著名歌剧院都演过这部戏里的尼克·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