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陈鸿铎

论文主要内容: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它与本科阶段知识积累性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既然是研究性的学习,那么就不是停留在一般的对研究对象的认知层面,而是要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解释。对于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特别是与西方音乐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完全不需接触音乐作品的研究除外),这种研究性的学习不外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音乐作品本体的研究,二是对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所有其他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来讲,前者应被视为后者的基础,即作为进入后者的前提。或者说,前者能对后者的研究起促进作用,并保证后者的研究不会偏离方向。即使对于那些纯音乐文化层面的研究,进行音乐作品本体的分析也很重要,因为对音乐文化意义的研究往往最终也要能够通过音乐作品来加以说明,即通过实际音乐作品来检验其立论的正确性。

    然而,通过对当前研究生阶段学习现状的观察,笔者发现在音乐分析方面有三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研究生的生源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目前考入音乐院校的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大部分来自师范院校音乐系,其所接受到的音乐分析方面(实际上只有所谓“四大件”的一般知识)的训练相当于音乐院校表演专业的程度,因而在认识音乐本体的能力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以这样的分析基础进行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并要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显然是有点力不从心的;二是研究生的修课时间短,大家知道,不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目前都要求在三年时间内完成学业(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其中最多只有一年半的修课时间,剩下的时间就要集中精力进入学位论文的写作。而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由于客观上开课与主观上选课都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尽管学生的选课有一些必修板块的制约,然而老师的开课内容大多数还是根据主观愿望确定的,这就使得为那些研究生在音乐分析能力补上一课的目标较难得到实现;三是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罗列性”分析较为明显,由于对音乐本体分析的深度不够,从而常常造成技术分析与理论归纳不能很好的挂钩甚至脱节。从层次上讲,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理应达到较高水准,然而仅从音乐分析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实际情况与这个高水准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如果把笔者上述对研究生阶段学习现状的观察做一个概括的话,可以归纳为十五个字,即:“分析基础弱,修课时间短,成果要求高。”

    根据音乐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对目前实际情况的观察,笔者认为,在目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应尽快把音乐分析当作一门基础性的必修课程来考虑(这里特别就西方音乐学研究方面而论)。在这门基础课程中,可分为两个层面进行教学,一是对作曲技术手段的分析,二是对各种分析方法和经验的讨论。前者通过对各种作曲技术手段的介绍,着重解决和积累认知能力,在内容上应补充本科阶段学习的不足,早期音乐和现代音乐中的一些技术现象可作为重点;后者通过作品分析实例的介绍,着重解决如何掌握对一部新作品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设定分析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这应是教学的重点。

    关于教材,目前介绍20世纪以来出现的新的作曲技术及其分析方法的书已经出版了一批,如中央音乐学院姚恒璐教授的《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和《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武汉音乐学院彭志敏教授的《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下册)等,这些都可以根据课时安排纳入到研究生阶段音乐分析课的参考内容里面。但关于早期音乐方面,目前尚无中文版作曲技术分析的教本,这是需要加以补充的。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面临着学位论文的写作,他们迫切需要得到一些实验性的分析指导,即以某一作品为例,在以它作为对象写一篇分析性论文的时候,应该如何着手。在这方面我以为德国作曲家、理论家迪特·德拉莫特(Diether de la Motte)的一本关于分析的书值得借鉴。这本书的名字是《音乐分析》(Musikalische Analyse),作者在该书中除了对音乐分析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都有充分的说明外,还列举了22条分析指导原则。随后,作者以11首从巴洛克到现代以来的经典作品为例,按特定的分析切入点,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学习者指出了非常多样化的分析途径。这11个分析切入点和分析举例分别是:1、分析的任务和危险——J.S.巴赫“赋格的艺术”BWV1080“对位1”;2、从宏观曲式到微观结构——莫扎特“g小调弦乐五重奏”KV516末乐章“柔板-快板”;3、以小节为单位的逐一顺次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03第二乐章“悲伤的广板”;4、词曲结合的音乐作品分析——舒伯特根据马太·冯·柯林的诗所谱“夜与梦”;5、类型分析——J.S.巴赫G大调大提琴独奏第一组曲“库朗特”;6、比较分析——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C大调KV296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以及e小调KV304/300c第一乐章“快板”;7、特殊分析——C.P.E.巴赫钢琴自由幻想曲;8、倾向性分析——马勒第七交响曲第四乐章“夜曲Ⅱ”1-55小节;9、统计分析——约斯堪·德普雷弥撒曲“Pange lingua”之“Agnus Ⅱ”;10、细节分析——门德尔松无词歌“威尼斯船歌”作品30611、无前提分析——贝尔格单簧管与钢琴四首小品作品51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整合,以构成一个一年半的音乐分析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