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民族声乐教材建设

                               作者:杨霖希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声乐教材发展缓慢及滞后的现状及声乐教材建设中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开发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声乐教材的必要性,并通过对《中国声乐曲选12》的研读、剖析和评介,总结了优秀民族声乐教材应有的规范性、体系性、教学适用性,从而呼吁关注民族声乐教材建设。

关键词:中国声乐曲选 声乐教材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规模变大,专业设置增多,声乐学习的队伍呈几何数字递增,这对我们现行的声乐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市场的实践需要,对音乐人才的需求更多元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对声乐教学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始终注重教育教学、演唱实践、作品创作和理论研究等诸方面的结合。这其中,教学实践及教材建设既是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先行军,也是提高民族声乐发展水平的基础,在民族声乐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前瞻作用和指导意义。

优秀的声乐教材,需要体现一定的教学内容与思想,同时满足教学和社会实践需要,既达到使学生声乐技巧循序渐进的目的,同时又具有审美高度,除了要使学生通过歌曲掌握歌唱的发声方法和技能,歌唱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要通过作品的学习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目前民族声乐教材的建设我国音乐院校在民族声乐教材的总体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许多教材在文化传承、审美价值、风格样式、唱演训练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声乐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专业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音乐系相继编撰了一定数量的民族声乐教材,但是,由于各院校教学目的不同、教学大纲标准不同、编写的教材内容也大相径庭。专业音乐院校,目的是为了培养民族声乐的表演人才,而高等师范院校则是为了培养输送到社会实践的声乐师资队伍,综合大学则更加注重全面音乐修养的普及型人才培养。笔者在对近年来的民族声乐教材进行系统输理中发现:教材种类有教学曲选、声乐理论教程、歌曲集、新歌新作等,这些教材使得民族声乐教材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教材有悖于民族声乐的教学、演唱、创作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发展,具体的问题在于:1、是完全适用于教育教学的声乐教材建设发展缓慢,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2、优秀民族声乐的新作品太少,民族声乐重唱领域几乎空白,中国现代歌剧、音乐剧教材缺乏,有很多优秀曲目尽管出版,但是仅是未经过编配的简谱或手抄谱,这些不正规的谱子,不便于演唱,尤其是有艺术研究价值的作品,长远之后,极易造成流失;3、教师遴选声乐教材因个人喜好、演唱特点及欣赏习惯而有所不同,新教材的使用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之声乐授课基本上是以一对一的单兵训练方式;教师对声乐教学作品有个人的取舍与偏爱,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在文化传承、审美价值、风格样式、演唱训练、唱法研究等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直接影响到民族声乐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演唱水平、创作水平整体提高和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声乐教材建设的现状、必要性和积极探索

中国民族声乐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创作、发表了大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声乐作品,从一般意义上说,在选编民族声乐教材时通常要兼收社会发展各时期的、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体现中国文化风韵的、有训练价值的作品。包括优秀中外传统民歌、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这些作品须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验证,表现出鲜明的专业特征和突出的教学价值,较充分地显示出艺术性、技术性统一的典范。

近几年来,声乐教材建设中不乏具有价值和创建性成果的,如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近几年开发的中国声乐教材,他们有专门为各个声部收集编写的声乐教学教材,同时也有一些新书,其中收入了很多最新编配的优秀曲目,这些曲目紧跟时代潮流,被不断地传唱,流传非常迅速,对于教学与表演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代表着中国声乐界也逐渐清醒地意识到了声乐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说,声乐教材的创编与开发上仍处于缓慢发展与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市面上的声乐教材尽管在数量上很可观,但是大多是新瓶装旧酒,真正创新的教材不多。民族声乐教材要能够体现民族声乐的民族性、文化性、社会性、历史性、时代性、多样性、基础性、规范性、示范性等特征和作用,体现循序渐进教学要求,所以,根据以上的标准,我们必须理性地、辨析地进行思考如何将声乐教材纳入科学性、实用性、体系性的建设轨道。

三、《中国声乐曲选》的出版与实践应用

20095月,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声乐曲选12》,这两本书的问世,给声乐界的同仁们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与鼓舞,为高师的声乐教材建设也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两本教材汇集了中国民族声乐各领域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各地民歌,经典作品新编,歌剧、音乐剧、戏曲作品,奥运会主题曲、青年歌手大奖赛热门作品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大部分是由编著者编配钢琴伴奏的声乐作品,有些是以创新思路和全新技法给予传统声乐作品全新的创编与改编,有些是从歌曲旋律、内容、节奏以及和声出发,在原伴奏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创编,从伴奏编配艺术上对拓展出一个新的角度和空间。而且这些作品都是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几经筛选,几经修改,再收入至声乐教材中,具有严谨性和实用性。

就笔者看来,《中国声乐曲选12》在曲目难易程度的安排上,体现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作为优秀的民族声乐教材具有四大教学亮点:

1、教材版块清晰、选曲精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达到教材编选和使用的规范。

《中国声乐曲选12》两册共72首歌曲,每本书均有三个版块,即1、民歌;2、创作和改编歌曲;3、歌剧与音乐剧(或戏曲);所选的曲目具有训练价值、文化价值,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均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代表性作品。既有初涉声乐的初学者曲目,篇幅为1-2页,音域与难度适中,也有中、高级程度,篇幅为9-10页,技巧高深,音域宽广的作品,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琅琅上口的老歌新编,如脍炙人口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草原之夜》、《敖包相会》、《阿瓦尔古丽》、《夕阳红》等,又有《千古绝唱》、《清明上河图》、《老鼠嫁女》、《玛依拉变奏曲》、《轻轻推开一扇窗》等去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热门歌曲;既有抒情女高音、男高音独唱曲目,又有花腔女高音、抒情男中音独唱曲目,还有女声重唱、男女声重唱等作品。

为了使教材具有可读、可听性和实用价值,同时为了达到对声音训练的教学要求和兼顾声乐爱好者的审美需求,编者挑选了16首具有浓郁风格的作品,精心演唱并录制,为广大师生及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示范,且配有钢琴伴奏带。为自学作品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另外附上了所有歌曲的演唱提示,其中就演唱的技术难点,如何理解作品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有利于学习者更好掌握和理解作品。这些设计符合教学实际需要,切合声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2、教材契合民族声乐教学大纲,达到教材编选和使用的规范,有整体性部署,并充分考虑基础性的训练及保证各声部曲目量

民族声乐教材是训练、培养民族声乐艺术人才尽快成长、不断提高演唱水平的依托。《中国声乐曲选》的曲目选择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包含民族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诸如音域、音色、气息、咬字、润腔、表演等问题。该教材,可以作为专业院校培养民族声乐表演人才的教学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为社会输送声乐师资的教育教学人才。当然,一个面面俱到的声乐教材也是绝无仅有,毕竟要考虑到教材的篇幅和适用范围,关键是能够在具体教学中合理运用,训练培养演唱者解决不同的重点、难点问题,学习掌握优秀民族音乐的内涵气质、风格特征的作品,以及学习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感情、内容,为提高民族声乐演唱水平奠定基础。

3、教材体现曲目风格、体裁、题材的多样性,老歌新作、编配精致、耳目一新

教材以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为历史划分,分别搜集整理了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各地民歌包括新疆民歌、十二木卡姆片段、内蒙民歌、陕北民歌、云南民歌、湖北民歌、青海民歌、江苏民歌等;创作和改编歌曲包括,艺术歌曲、声乐比赛的热门歌曲等,中国歌剧、音乐剧包括民族歌剧和现代的音乐剧歌曲片段,包罗万象、丰富可观。根据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审美品位及时代需求,编配者经过对作品风格分析,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赋予很多声乐经典老歌以新的编配手法,溶入多元化的作曲技法,切合作品的艺术特点而编配出简单易行但艺术性较高的声乐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尤其书中收入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较少出现的重唱作品,为中国声乐作品重唱领域的空白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4、教材收入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曲目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重点突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时代气息的作品,有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中国著名的“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改编的经典作品,本书收入的改编新作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扩展了音域及作品的篇幅,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我爱歌唱》是2006年春节联欢会时由佟铁鑫演唱的男声独唱歌曲,歌曲新颖时尚,动感的旋律加上琅琅上口的歌词,一改正统声乐作品的味道。杨霖希将它改编成了女声二重唱版本,演唱难度增加,尤其花腔和重唱和声的效果新颖、独特、时尚。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一首老少皆宜、风靡一时的歌曲,经过新疆作曲家努斯莱提·瓦吉丁和杨霖希的改编,第三段音乐转变为7/8拍的舞蹈节奏,旋律的色彩瞬间变成得欢快明朗,男女主人公优美的二重唱,仿佛让人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他们翩翩起舞的热情,塔吉克民族独有的热情展现无遗,其新颖独特的构思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千古绝唱》是2008年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热门比赛曲目,歌曲融入中国国粹京剧的唱腔和旋律,艺韵十足。教材中还收入了《大唐贵妃》选段《梨花颂》,并且将京剧唱腔与民歌完美地结合,这是中国当代民歌作曲领域的又一个伟大创新,在民歌作曲领域觅寻了一个新的方向,发掘了一个新的道路。

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在两本曲选的序中热情洋溢地写到:《中国声乐曲选》是一本融艺术性、民族性、实用性与大众性为一体的不可多得的声乐教材,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这两本曲集的问世,相信会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大大有益于艺术工作者、声乐表演专业的师生及广大声乐爱好者。

结语

中国民族声乐从延安时期开始,就一直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讴歌时代、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与时俱进的原则,创作演出了大量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大众、歌唱美好生活、赞美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播先进文化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作品。民族声乐教材的编选必须反映出中国民族声乐历史发展轨迹,体现民族声乐艺术特有的社会功能和历史责任,实现社会价值。

《中国声乐曲选12》集合了近年来优秀的新创民族声乐歌曲和中国经典民族声乐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同时应体现音乐教材应有的教学功能、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声音训练功能,在中国民歌、中国歌剧、音乐剧的探索和推广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它的推广使用有利于声乐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形成规范化的声乐教材奠定了基础,这对于中国声乐教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长远的影响。

真诚地希望《中国声乐曲选12》里的优秀曲目更多地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并得到了实践的磨练,同时这套教材也是一套系列教材,今后,它还将继续往下出版,相信它一定会带动中国声乐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期望以这样的既往开来,勇于创新的教材的出版为契机,涌现出更多具有编配创意,具有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声乐教材,为中国的声乐教材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