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巴扬的演绎:青年手风琴家夏罡的音乐智慧访谈》通过夏罡先生与作者的交谈,讲述了青年演奏家夏罡的学琴之路、留学之路和在音乐中的人生感悟,以及对手风 琴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对手风琴未来发展的展望,并附有论文两篇。随书附赠夏罡先生演奏的音乐CD,具有极大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马毅(曾用名:马易)女,1976年10月出生,1992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主修声乐,1995年就读本院声乐系,1999年毕业留校,现就职于四 川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研究方向: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美学。

学术专著:
 
《艺术院校大学生情商与思维的方法训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月,30万字

在研课题:
 
《艺术治疗中形象思维的运用对地震中受创儿童应激障碍的康复作用》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中小提琴教学艺术的理论体系研究》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艺术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功能作用》院级课题
 
 
目录:
 





附录(夏罡手风琴论文两篇)
 
 
文摘:
 
马毅:什么机缘让你走向音乐学习道路的?
夏罡:应该说是家庭的文化熏陶吧!我的父母亲都是四川音乐学院第一届音乐教育毕业生,母亲是学声乐的,父亲师从吴守智老师学习手风琴。
马毅:在最初决定你选择手风琴的道路上,
谁对你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夏罡:父亲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他具有很敏锐的捕捉能力和很长远的眼光。大学刚毕业,父亲被分配到成都四十九中学当音乐老师。有一天,他偶然听到一个小女孩 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声音很甜,音色很好,父亲觉得她是一棵很好的学音乐的苗子。父亲很激动,马上把她找来,手把手开始系统地教她唱歌,一直把她培养 到考上西南师范大学,这个小女孩就是李丹阳。
在培养我的这个问题上,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人格教育,处处都包含着父亲长远的智慧!
马毅:可以具体谈一谈吗?
夏罡:我四岁开始学琴,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第一台小手风琴是父亲从他自己看病的钱里省出来给我买的!当时我很小,对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感觉,现在想起来,还感叹不已。
我记得,学琴不久,父亲就希望送我到吴守智老师那里学琴。第一次与吴老师交涉,被拒绝了。因为那时是1984年,在那个年代,被老师和家长接受的学习音乐的最小年龄在七八岁,而我当时只有四岁。我记得吴老师当时说,从没有教过这么小的孩子,担心理解、交流、沟通跟不上。
后来,经过父亲多次求教,吴老师终于同意试一试。结果发现,他给我上课的效果特别好,我的理解、反应、接收都比大的孩子更好!印象中,每节课都上得很满意,从未因为上课不好挨过批评。
我是吴老师第一个年龄这么小的学生。从那以后,低龄儿童学习音乐逐渐拉开序幕。
马毅:刚才你还谈到了父亲“人格教育”的智慧?
夏罡:是的,父亲很注重在人格上塑造我。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是,在我四岁到六岁这接近三年的时间里,父亲每天用摩托车接送我上幼儿园。每天,当车子开到人少的空地时,他总是把我放下来,让我在后面跟着他的车子跑,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如此。
马毅:真是一个很特别的父亲!可以再多谈一点吗?
夏罡: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舞台的情景。当时,我特别紧张,上台后大脑一片空白,一个音符都回忆不起来,背在身上的琴也感觉特别陌生,我一个音也拉不出来,只好灰溜溜地下台。现在,我都还能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害怕!害怕挨打,我想一定是挨定了!
马毅:后来呢?
夏罡:让我很感动的是,父亲心平气和地问我:“愿意学琴吗?如果拉琴是一种负担,我们可以选择不学。”当时,我一下子就哭了,很伤心,我害怕没有机会学琴了。
马毅:这件事情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夏罡:首先,鞭策我更加珍惜学琴的机会;另外,影响到我后来做一个“客观”的老师。
马毅:怎么理解“客观”这个词语?
夏罡: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我首先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是快乐的,他们是否是在为追求内心的快乐而拉琴。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是老师,就必须强迫他们拉琴。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丛书名: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家访谈录系列
平装: 17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61449707
条形码: 9787561449707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3.8 x 1.6 cm ; 240 g
ASIN: B0049DFQIK
 
 
所属书库:
 
 
条形码
收藏库室
245461
教参阅览室(院本部)[馆内阅览]
245451
艺术图书外借室(院本部)
 
 
索书号:
 
J609.92/X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