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佛西 (1900-1965) 戏剧教育家,剧作家,我院创始人,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原名福禧,谱名金润,字化侬,笔名戏子,有时署名向君,江西省丰城市张巷乡瓘山村人。1914年就读于圣保罗中学。他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第一次看到“文明戏”《马槽》,受到启发,引起了对现代戏剧的憧憬。尔后转学到汉口辅德中学。1918年编写了一出关于水灾的剧本。1919年考入燕京大学,学习教育和文学,课余积极从事戏剧活动。1921年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13人组织民众戏剧社,合办《戏剧》月刊。宣告“当看戏是消遣”的时代已经过去,戏剧在现代生活中“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 192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戏剧、文学、获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主任,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1932年前后,曾在河北定县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农村戏剧实验,举办戏剧学习班,成立了十几个农民剧团。“七·七”事变后,率师生员工在长沙成立抗战剧团,巡回演出,宣传抗战。1938年在成都创办四川省立戏剧学校,任校长。1944年在桂林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组织了著名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历时90天,有22个进步戏剧团体参加,对推动进步戏剧运动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致力于戏剧教育事业。解放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校长、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常委委员、中国剧务常务理事、上海剧协主席、上海影协主席。同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 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有7种戏剧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