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文选《音乐学卷》和《作曲技术理论卷》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9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精装 开本: 16
条形码: 9787552303513
ASIN: B00GNRE3IO
索书号:J60-53/Y162
所在库室:教参阅览室(校本部)艺术图书外借室(校本部)
编辑推荐
武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文选(共2册)(精)》共分两卷分别是:《音乐学卷》和《作曲技术理论卷》,本套书包括杨匡明、史新民刘正维等一批知名教授。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是一个阵容强大、梯队整齐、实力雄厚、成果显著的教学、创作、科研与艺术实践集体。作曲系有着武汉音乐学院第一个院级重点学科,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第一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0多年来,作曲系涌现了大批优秀教师,特别是在作曲系长期任教的著名教育家王义平、谢功成、孟文涛、廖宝生、马国华、李红梅、曾理中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以及童忠良、钟信明、郑英烈、刘正维、方妙英、陈威、王民基、周振锡、陈国权、匡学飞、舒琛珍、陈景悟、高鸿祥、晏成佺、朱步熹、刘达、张友瑜、赵德义等一批知名教授。现职教授主要有:彭志敏、刘健、刘永平、黄汛舫、张燕等。作曲系历届毕业生中,有许多已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和学者,不少人还走上了各类、各级领导岗位,而所有的系友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录
《音乐卷》
湖北民歌三声腔及其组织结构
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区的划分
试论戏曲音乐的牌子音乐及板子音乐——戏曲音乐散论之一章
乐户·乐班——《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编辑劄记
斤求两——江汉锣鼓乐《斤求两》文化浅析
戏曲音乐发展的五个时期
四度三音列——传统音乐的“染色体”
论楚羽体系民歌的音乐思维
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
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30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
道乐渊源探析
永远的乡音——日本佛教黄檗宗仪式音乐的中国元素
当代道乐一正一与全真之比较研究
明代的乐舞生与《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的符号意义
中原弦索音乐的传承与变迁
抗战初期国统区的救亡歌咏运动
曾侯乙墓古乐器研究
秦王编钟的复原研究
唐宋宫廷礼乐之“中管调”的成因和学理
潮乐“二四谱”溯源——兼与《仁知要录》筝谱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调式音阶发隐——兼论中国乐学的雅、俗之争
古瑟调弦与旋宫法钩沉
关于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问题的两点思考
曾侯乙编钟宫调关系浅析
音乐历史观念及研究模式的求证
论音乐史学的学科体系构架
见存大晟钟的考古学研究(节选)
宋代音乐艺术实践中的黄钟标准音高
《乐学新说》“大司乐”之音乐形态研究
中国古代音乐史:你应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对学科性质兼及构建视野问题的思考
迦陵频伽的音乐属性阐释
《玉音法事》谱面结构试析
《放马滩简》与《周礼注疏》《礼记正义》中的“蕤宾重上法”——兼论十二律大阴阳说的早期形式
贝多芬钢琴小品的艺术特色
论巴赫《b小调弥撒曲》的体裁归属
论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我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和”的观念
同源三态桃花红——关于《桃花红杏花白》传唱与传承的分析及思考
萧友梅学术辨释
俄苏钢琴艺术成就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音乐传播学的学科理论及方法论——在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学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