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爱莲(1916—2006)出生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特立尼达岛。原名吴爱兰,英文名爱琳,祖籍广东新会县。10岁的爱莲进入当地舞蹈学校学习芭蕾,14岁那年,师从著名芭蕾舞蹈家玛格丽特·克拉斯克。1940年初,回到了香港,加入了宋庆龄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先后创作了《游击队的故事》、《东江》等一批反映中国抗日军民战斗风貌的舞蹈,在香港举行专场义演,她将炽热的爱国激情融入精湛的舞蹈艺术之中。1944年,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邀请戴爱莲到育才学校开办舞蹈组,她因材施教。她认为,中国的未来,不仅需要舞蹈演员,还需要舞蹈编导、舞台美术设计师,舞蹈艺术的工作很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新中国的成立后,出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1954年,她主持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前身),担任校长;不久,她主持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芭蕾舞团——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前身)并担任团长。她的舞蹈艺术凝集着东、西方文化精髓并因传承着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精神而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