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中央音乐学院5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下课程4门,线上课程1门。截止目前,我校共有9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居全国音乐学院获评数量之首!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课程类别

1

作曲

秦文琛

郭文景、叶小钢、贾国平、郝维亚

线下课程

2

世界民族音乐

安平

陈朝黎

线下课程

3

弹拨乐重奏与合奏

章红艳

刘音璇、刘小菁

线下课程

4

管弦乐演奏

童卫东

谢楠、张提、王绍武、温泉

线下课程

5

中国古代音乐史

陈荃有

 

线上课程(中国大学MOOC

   《作曲》课程以“一切为了培养优秀作曲家,一切为了提高学生创作能力”为建设目标,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实行创演结合,以创促演、以演带创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创造更多的作品演出平台。另一方面,借力中央音乐学院表演专业的教师与学生,通过他们高水平的演奏,把学生作品从纸面转为声音,从教室走向舞台。坚持国际化与深挖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创作出具有时代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世界民族音乐》是一门为音乐学系、音乐教育学院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世界五大洲最具影响力的民族民间音乐。涵盖东亚音乐、南亚音乐、东南亚音乐、西亚北非音乐、拉丁美洲音乐、北美洲和大洋洲九大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风格区。课程主讲教师为安平教授、陈朝黎副教授以及多国外教老师。课程使用的主要教材为安平编著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世界民族音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弹拨乐重奏与合奏》授课对象涵盖琵琶、阮、柳琴、三弦、筝、扬琴、箜篌等七个弹拨专业及作曲、指挥专业。课程注重教学理念、授课教材、教学模式的开创性、前瞻性及系统性,将教学、创作、实践、研究等多方面相结合。课程采用指挥与各专业指导教师共同推动排练的团队教学模式,以各类弹拨乐器为主体、不同乐器组合形式的重奏训练方法,通过实验性的演出实践及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鉴赏,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重奏与合奏能力。

   《管弦乐演奏》是集管弦乐教学、表演、乐器研究为一体的专业课教学课程。课程以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独奏、室内乐演奏、乐队演奏音乐人才为宗旨。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自主培养和联合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当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学生演奏特征和社会需求,培养不同类型的音乐人才,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协同育人。

   《中国古代音乐史》由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学院组织录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陈荃有编审讲授。课程围绕中国古代音乐史这门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共同课教学大纲,精心组织各类材料,通过十二讲五十六节的总体架构设置,从鸣响中州的远古乐器贾湖骨笛讲起,直至20世纪初叶学堂乐歌的唱响,跨越八千年历史进程,以音乐史知识要点的突出和史学材料的系统条理见长,对学生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知识的诸般关键问题富于实用性。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行动。

    近年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教育部“双万计划”的战略部署,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切实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此次入选,标志着我校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面再次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模式创新”推动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高等音乐教育发展。

原文链接: https://www.ccom.edu.cn/xwyhd/xsjd/2023s/202305/t20230522_9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