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20日,《中国音乐大典》编纂与出版工作研讨会暨《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出版样书签字仪式在西藏大厦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学校科研处、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乐派研究院、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共同承办。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及人民音乐出版社、学苑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及仪式。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首先致辞。李心草院长从文化交流与艺术实践角度肯定了《中国音乐大典》编纂的正确定位以及《中国音乐大典》出版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随着国际交往日渐增多,中国音乐作品在国际舞台频繁奏响华章,很有必要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资源尤其是乐谱作系统地整理与发掘。他强调,《中国音乐大典》是对中国音乐基于文化自觉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奏响中国声音的重要实施路径。发言最后,他向与会专家学者表达感谢并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中国音乐大典》编纂与出版工作。

        主旨发言阶段,《中国音乐大典》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樊祖荫从“塑造中国音乐立体形象”“挖掘中国音乐文化内涵”“探索典籍编辑出版新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音乐大典》出版的价值与启示。樊祖荫教授提到,新时代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部能够全面反映中国音乐发展成就的奠基性理论著作,《中国音乐大典》正是新时代中国音乐人全力打造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将在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音乐大典》主编、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黎光就“《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出版的未来规划及对外传播”作主旨发言。他阐述了《中国音乐大典》编纂之初的顶层设计理念,即致力于系统梳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脉络、建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为中国乐派建设提供学理支撑。针对中国音乐理论的发展,提出应该具备国家智库、指导中国音乐教育、服务中国教育体系与教材建设三方面的功能。

       《中国音乐大典》副主编、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萃教授围绕《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制度保障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王萃教授指出,《中国音乐大典》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四个核心建设方向之一,是中国音乐学院建设“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音乐大典》的顺利出版,离不开首席专家、审定委员、编辑团队和出版社每一位成员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编纂之初建立的组织保障机制。未来热切盼望与会各位专家在后续工作中建言献策。

        研讨会由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康瑞军教授主持。部分与会专家就“《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工程回顾与展望”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音乐大典·乐谱编》首席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振涛回顾了20世纪中国音乐乐谱发展史,论及了乐谱版本问题与印刷技术革新对乐谱发展的影响。《中国音乐大典·乐谱编》首席专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回顾了乐谱编的工作历程,谈到乐谱编元数据所具有的本土话语、本土概念和本土知识体系的架构,阐述了乐谱编所带来的学术生长点和人才培养价值。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张刚讲述了《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数据资料的三大来源,并介绍了音像数字化及元数据标准设定工程的情况。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教授陈艳回顾了《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的工作历程,探讨了图像收集范围及图像所具备的信息意义。中央音乐学院特聘研究员李延红博士对《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的资料来源、工作分期、工作程序、人员组织及分类体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细致总结

        在“多元视角下的《中国音乐大典》出版”议题研讨中,学苑出版社社长洪文雄回顾了《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出版工作历程,并对《中国音乐大典》的互联网出版、数字出版、融合出版、专项出版前景作了展望。

       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杜永寿回顾了《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出版历程,对出版过程中建立的师资互通、专家互聘、人才共享、专业院校与专业出版间产、学、研深入融合的联合出版机制作了全面总结。

       圆桌讨论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嵘教授、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院长毕明辉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团队成员李小平介绍了《中国音乐大典》复核出版工作的三个阶段、复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编纂与研究理念的转变;《中国音乐大典》课题制博士研究生石莹介绍了《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戏曲卷、曲艺卷)的编纂内容、编纂理念、编纂特点;《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团队成员何岭简要介绍了《中国音乐大典·乐谱编》中“提要”部分内容与复核工作中的问题。

       针对汇报发言内容,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音乐大典》审定委员会委员王耀华指出,《中国音乐大典》为中国音乐理论理论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为中国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薛艺兵讲到《中国音乐大典》不仅是对音乐资料的整理,更是开启了对资料研究的学术热潮;未来将数据库建设与出版工作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章华英以古琴琴谱角度,谈到了数字化时代元数据写法及乐谱版本的重要性。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宇琪针对未来即将出版的《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民歌部分)的分类问题作了发言,谈到建立按照不同民族和每个民族不同体裁进行两层分类的重要性。

此次研讨会还隆重举行了《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出版样书的签字仪式。《中国音乐大典》主编王黎光教授与学苑出版社社长洪文雄、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杜永寿共同在即将付梓出版的《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戏曲卷、曲艺卷)出版样书上签字。

此次出版发行的《中国音乐大典·音像编》戏曲卷和曲艺卷共计43册,是继2021年《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共计21册出版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出版活动。《中国音乐大典·图像编》《中国音乐大典·乐谱编》成稿现已交付出版社,也将陆续出版发行。

《中国音乐大典》是中国音乐学院“十四五”规划期间,推出的集权威性、集成性、学术性为一体的中国音乐文化建设方面的一部精品力作。《中国音乐大典》通过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带动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为未来海内外中国音乐学术理论研究提供支撑,为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的“中国乐派”输送动力,对弘扬中国音乐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作用。

原文链接https://www.ccmusic.edu.cn/gyxw/gyyw/768712c95f024da4848c04b7e83e7d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