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第五届“音中奖”国际作曲比赛成功举办并圆满收官。
首先,感谢通过线上或线下莅临本次比赛的各位评委,以及全球各大院校对我们的鼎力支持与良好协作。
音中奖,这一由我校自2013年创办的赛事品牌至今已历经至第五届。同时也是本校第一次主办的面向全球范围内青少年作曲比赛。学校把赛事举办作为枢纽,成功地将我校的理论学科与表演学科联动起来,它们的业务、教学彼此互动、磨合,同时在比赛中发挥作用,增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我们还通过与上海交响乐团携手,给予了参赛同学与世界职业乐团互动的锻炼机会。
此届音中奖在参赛作品数量、质量方面都创下了历届比赛记录,同时,此届比赛对我国民族音乐的音乐语汇也更加关注。参赛作品+现场写作的双轮驱动一直作为“音中奖”的一大赛制特点,它挖掘了许多优秀选手们新意、新颖、新奇的创作基因。我们会继续秉承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育理念,把培养青少年作曲人才作为我们终身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让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思想相互传递,共同努力,去继承、发展、开拓我们的音乐创作教育事业的“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党总支书记
吴学霆
徐孟东教授宣读获奖选手名单
获奖名单
作曲获奖名单
奏奖获奖名单
第五届“音中奖”国际作品比赛
评委名单
评委会主席:徐孟东
初复赛评委(按姓氏拼音排序):龚华华、黄永才、刘旭娜、钱仁平、芮雪、苏潇、田刚、吴基学、徐孟东、朱培宾、邹航
决赛评委(按姓氏拼音排序):陈牧声、高为杰、郭萌藜、郭鸣、郭文景、郝维亚、贾国平、刘灏、刘晖、钱仁平、唐建平、王建民、徐坚强、徐孟东、严冬、尹明五、于阳、赵曦、周湘林、Bright Sheng(美)、Chris Rozé(美)、Marjorie Merryman(美)、Peter Hamel(德)、Seong-Joon Moon(韩)、Tristan Murail(法)
专家点评
此次比赛作为这个年龄段的作曲家来讲,体现出的整体创作水平非常高,完成度也非常好。有相当部分的作品体现出作曲家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针对现场写作这个环节,我觉得非常有特色,同时我也想对选手们分享一下我的感受。首先,要做到把一个主题“用透”,穷尽主题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要敢于“重复与变化重复”;另外,在展开时,尽量不要过早的进入“音型化、情绪化“模式,如果在展开段落体现出更多的音高组织和技术手法,即对主题进行“模进、分裂与对比”等,将会更好;最后,就是记谱方面需更加规范,表情术语等需要更加合理的使用。当然,我看到有些选手在这些方面做得已经比较好了,总体而言,每位参赛的选手都体现出了非常高的学术水平,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
郝维亚
郝维亚教授点评
首先我要祝贺获奖的少年作曲家们!此次参赛的所有作品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具体来说,我认为每部作品都有比较不错的技术水平,但我更看重的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音乐性,以及那种难能可贵的音乐天性的自然流露。最后,我要再次祝贺选手们,并祝愿你们在音乐的天地中健康成长,前途无量!
高为杰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高为杰教授点评
首先,我对“音中奖”比赛的赛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无疑从各个层面考验着青少年作曲家的综合素质。长达6小时的现场写作让我回想起了当年我报考巴黎音乐学院的难忘经历。更让我惊艳的是决赛选手们的创作能力和五彩缤纷的想象力,命题写作虽然有着同样的主题,但不同的选手创造出了不同的音乐魅力。
中国是文明古国,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青少年作曲家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在作品中,不仅仅用五声调式等韵律来体现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而是挖掘更深层次地中国人文文化、哲学思想和理念,融合当代音乐技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再次祝贺“音中奖”的成功举办!祝贺获奖选手们!
法国作曲家
Tristan Murail
Tristan Murail教授点评
祝贺我们第五届“音中奖”国际作曲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我记忆中,每一届“音中奖”都会侧重一种乐器类别作为主题来征集参赛作品。譬如首届是以弦乐为主题,再后面是民乐、打击乐,这届是以室内乐为主题来进行。我认为这种赛制设计非常好,它不仅为各种不同编制的乐器组合储备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更可以来检验我们青少年创作对不同器乐语言特点的掌握。从这届参赛的诸多作品来看,我身为大学教授感到后继有人。因为通过比赛不仅能对我们优秀的青少年创作人才进行挖掘,它同时也为我们本科人才的储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到赛事本身,我们诸多评委都认为,此届“音中奖”无论是参赛选手对器乐语言的掌握、还是创作语汇的成熟度、包括对选手自身地域民族文化的理解,都是胜过往届的。并且,在赛制设计上既有选手预先准备的参赛作品,也设置了要求选手现场写作的比赛环节。其中现场写作可以说是“音中奖”赛制方面的一个首创,我甚至觉的它能更真实反映选手的水平。
最后我衷心的希望“音中奖”继续申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越办越大。因为它不仅增强了全国各大音乐学院附中在青少年创作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更可以立足于青少年创作这个舞台,为大学储备、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主任
周湘林
周湘林教授点评
“音中奖”从2013年首届举办至今,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里,我们不忘初心,围绕着如何挖掘原创力,培养青少年创作人才,不断在赛事机制上作出尝试与创新。如今,“音中奖”已经成为我校名副其实的品牌和名片。它的背后,体现的是我校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作曲学科悠扬的人文精神以及日益精进的教学水准。此届“音中奖”我们面向全球征集作品,邀请国内外一线的知名作曲家担任赛事评委,并为选手们创造和落实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音中奖”不仅对国内产生巨大影响,它的辐射已拓展到了国际范畴,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了我们的大家庭中间,共同抒写青少年创作浪潮的一笔一划。希望继续保持以“音中奖”作为支点,让世界音乐的多姿多彩在此汇集,让中国音乐的璀璨斑斓走向世界。
期待下一次在“音中奖”的相遇!
来源:上音附中
撰稿:高弘、彭荣鑫
图片:倪鸿飞
原文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04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