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音乐学院精心制作、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推出的2022波兰作曲家之秋”云端音乐会,将于2022114日晚8点通过“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官方微博进行直播。

  2022年,适逢波兰作曲家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逝世150周年、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诞辰140周年,同时也是举行第16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的一年。为庆祝如此特别的一年,波兰大使馆文化处邀请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演出波兰作曲家的作品。

  本场音乐会将演出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22)、希曼诺夫斯基《第二交响曲》和《十二首钢琴练习曲》(Op.33)中的第1-8首。

本场演出由著名指挥家、指挥系主任陈琳教授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齐一多、高二年级小提琴专业学生苏铭萱担任独奏。陈琳教授于2007年荣获波兰菲黛伯格国际指挥比赛第二名,并获得希曼诺夫斯基作品最佳指挥奖;苏铭萱于2021年荣获第14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二名。

波兰作曲家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和波兰两国有着很好的音乐文化交流合作,中央音乐学院曾主办过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在钢琴系设立肖邦音乐艺术研究中心。此次活动在展示中国音乐家精湛演奏技艺的同时,必将推动和深化中波音乐文化交流。

  乐团、指挥、演奏家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支国际化的职业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乐团由来自国内外优秀的职业演奏家组成,所有乐团演奏员都是通过多年全球范围招聘、严格考核取得的演奏席位。他们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并以热情洋溢、严肃认真的演奏态度,完美的阐释着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为实现建设国家“双一流”大学的目标,响应国家推动艺术水平发展、培养高精尖音乐人才的战略发展需要的号召,承担着人才培养、创作表演、国际交流、国内外音乐节及比赛等工作。

  作为一支国际化的职业交响乐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传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音乐之声。自交响乐团成立以来,已经举行了数百场音乐会。值得特书的是2017年“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乐团总监俞峰院长挥棒与乐团在开幕式音乐会上为各国来宾上演了《舍赫拉查达》经典之作。时年末又将当代中国作品“八音合奏·丝路回响”和《舍赫拉查达》的天籁之声在国家大剧院的穹顶奏响。《舍赫拉查达》巨作实况录音荣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器乐类最佳演奏奖。

  201810月中旬在俞峰院长的创意和指挥下,在中央音乐学院醇亲王府,成功地将意大利歌剧《图兰朵》演出搬上了实景舞台,在王府的大殿陪衬下,歌剧吸引了无数国内外观众的热情观赏,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各国使馆大使、文化参赞等的高度评价与赞扬,也震撼了国内外音乐界乐坛。

  在国内外音乐节或专场音乐会中与世界数十名著名演奏家、歌唱家合作演出。

  2018年初与年末“中国当代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新作品世界首演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两度上演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新创作的作品,赢得了世界音乐主流市场的高度赞扬。201912月又受邀赴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新作品音乐会,再次让中国优秀文化音乐作品之声传播在美洲大陆。

  201910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上,作为“千人交响乐团”中主要的交响乐团受国庆指挥部邀请亮相天安门广场,充分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重视与厚望,并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演奏实力和艺术风貌。

  作为一支高校中唯一的职业交响乐团,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部署,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主题,为普及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与修养,开展并举行曲目内容丰富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交响音乐会,覆盖全国几十余所高校,受到几十万师生们的欢迎与赞赏。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音乐会每次都会引起业界内的巨大反响,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交响乐团,乐团的高质量演奏及辉煌成就,向国内外音乐爱好者展示了一个国际化交响乐团的崭新魅力及国内交响乐演奏的引领力。

指挥:陈琳

  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专业教授、中国指挥学会副会长。

  作为新一代中国指挥,陈琳活跃在全国的各个重要舞台上,与中国领先的乐团及歌剧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中国爱乐乐团、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湖南交响乐团等;同时与国际众多音乐团体有过成功合作,其出色的音乐才能受到诸多国际著名音乐团体及音乐节的青睐,其中包括日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法国广播爱乐乐团、波兰西里西亚爱乐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具有悠久历史的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称其为“不可多得的优秀音乐家”。

  1996年,陈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在学期间便以优秀的才能得到广泛关注。2000年受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推荐,免试进入美国顶尖的坦格伍德音乐节学习,并取得了伯恩斯坦奖学金。1999年至2003年间三次入围法国贝藏松指挥比赛决赛。2007,在波兰卡托维茨举行的第八届菲黛尔伯格国际指挥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取得“银指挥棒奖”,以及“波兰著名作曲家希曼诺夫斯基作品最佳指挥奖”两个奖项,被当地媒体盛赞“指挥技术精湛,指挥风格挥洒自如,将成为国际乐坛的一颗新星”。

  2003年起,陈琳担任小泽征尔音乐塾助理指挥,参与了多部歌剧的排演,并担任2005年音乐塾中国巡演指挥,大获成功。2006年作为客席指挥被邀请参加日本著名的松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指挥了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及多场音乐会。2011年受邀于中央歌剧院,排演小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中文版(中国首演),成为她指挥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同年小泽先生由于健康问题取消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陈琳接替小泽先生,成功指挥了其中部分音乐会。2013年,陈琳再度受小泽先生之邀指挥日本斋藤秀雄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其炉火纯青的音乐表达与干净利落的指挥风格获得大量好评。2015年再次受邀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2014年至2016年,受台湾创世歌剧团的邀请,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其对戏剧结构的纯熟把握与丰富的歌剧工作经验受到了业内外一致赞赏。

  陈琳不仅艺术造诣深厚,且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丰富的舞台经验,以推广中国当代音乐为己任,多次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祖国发声。20181月,陈琳受茱莉亚音乐学院指挥兼音乐史教授乔尔·萨克斯(Joel Sachs)之邀赴美参加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聚焦”音乐节闭幕式,于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执棒茱莉亚学院管弦乐团演奏了郭文景、陈其钢、朱践耳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其深厚的音乐素养、纯熟的指挥技术以及对中国风格的准确把握受到了一致好评;同年10月再度赴美,在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斯特恩厅举办的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中担任指挥,再次将中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介绍给美国听众,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2019年又与哥本哈根爱乐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了 “熊猫组曲”《玺徙喜》世界首演音乐会,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将作品中生动的中国风格、复杂的作曲技法以及中西方乐器的巧妙结合演绎出独特的东方底蕴,赢得海外华人及专业人士的一致赞赏。2017年陈琳参与了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创办,该乐团现已成为一支高质量、国际化的职业乐团。2020年为了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携乐团录制了贝多芬音乐的专辑。

作为乐队指挥专业教授,陈琳也致力于青年音乐家的培养。自2004年留校任教以来成绩突出,培养的指挥专业学生屡次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2016年创办青年音乐家培养计划,并担任艺术总监。

苏铭萱,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傅成贤纪念奖学金”获得者。2005年出生,4岁起师从河南省小提琴教育家苏达教授。2014年开始跟随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童卫东教授学习,目前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高二年级。

  获奖经历:

  2021年入选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20206月获得“傅成贤纪念奖学金”;

  20198月获得第1届韩国SCC国际青年音乐家大赛B组第一名;

  20195月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第六届奖学金制比赛一等奖;

  20189月获得第14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二名;

  20178月获得第17届德国“Kloster Sch?ntal”国际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三名;

  20177月获得2017HMC敏茨国际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二名及中国作品奖;

  201612月获得“吕思清.深圳福田国际弦乐艺术周”——“福田杯”青少年小提琴精英赛少年组一等奖。

  演出经历:

 202112月参演庆祝澳门回归二十二周年“明日之星庆回归音乐会”。

钢琴:齐一多

  2016年以第一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韦丹文教授

  2019年被学校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2020年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暨BOB计划)

  ?雅马哈亚洲钢琴奖学金获得者

  2021年被深圳市福田区聘为福田区钢琴形象大使。

  他曾在星海杯、学院杯、德国贝多芬钢琴国际比赛、意大利伊莫拉国际钢琴比赛、美国博纳斯国际音乐节钢琴比赛、BIMFA北京钢琴国际音乐节、金钟奖比赛等重大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多次代表学院参加钢琴艺术节和国际钢琴大师班,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师的认可与好评。

  近年曾在北京、天津、沈阳、郑州、烟台、宜昌、成都、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台北等多地音乐厅演出并与指挥家陈琳、朱其元、陈燮阳执棒的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多次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

作曲家、曲目简介

亨利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年)

  波兰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他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创建者,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从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8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在巴黎期间,维尼亚夫斯基在母亲举办的沙龙中结识了波兰知识分子和艺术精英,其中包括作曲家肖邦和诗人密支凯维茨。1848年,他以金奖身份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和他的兄弟、钢琴家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巡回演出。1847年,维尼亚夫斯基完成并出版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大幻想随想曲》。1860年维尼亚夫斯基接受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的邀请,移居圣彼得堡。维尼亚夫斯基在圣彼得堡指挥俄罗斯音乐院的交响乐团,并教授小提琴演奏。1872年至1874年间,维尼亚夫斯基和鲁宾斯坦在美国巡回演出。1874年秋,维尼亚夫斯基成为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并在此后出现健康问题。18794月维尼亚夫斯基在奥德萨举行告别音乐会后返回莫斯科,在纳德兹达·冯·梅克夫人家中疗养。1880331日,维尼亚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莫斯科和华沙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他被葬于华沙波瓦兹基墓园。身为杰出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家,维尼亚夫斯基创制了独特的小提琴持弓法,称为“维尼亚夫斯基持弓法”。维尼亚夫斯基教学生运用这种持弓法轻松演奏“魔鬼的跳弓”。作为作曲家,他创作的代表作品包括: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随想圆舞曲》《俄罗斯狂欢节》《莫斯科的回忆》《萨尔塔雷洛》等。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22)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22)创作始于1856年,但直到18621127日才在圣彼得堡正式公演,由作曲家亲自担任独奏,安东·鲁宾斯坦作为指挥。这首协奏曲共分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采用d小调,变化奏鸣曲式。乐章包括两个主要主题。它们被自由地予以陈述,受到小提琴独奏纷繁复杂的修饰。这个乐章包含了各种高难的演奏技巧,包括上弓断奏、半音滑音、双停音、琶音、六度、八度、三度、半音音阶,以及各种运弓技巧。主奏小提琴以第一主题再现为起点,随后插入合奏段,并在对第一主题的简单回顾后衔接到第二乐章。第二乐章浪漫曲采用不太慢的行板和降B大调,按照三部曲式写就。它的主题与伴奏声部上行的三连音及下行的四连音优美、抒情,中间部分则趋向热情。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采用D小调和回旋曲式,带有“吉卜赛风格”提示。在两小节八分音符音型的铺陈之后,主奏小提琴快速演奏第一主题。当合奏段交替完成之后,独奏小提琴将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拿来当作此乐章的第二主题,调性转向G大调。此后这个第二主题又以D大调呈现,具有吉普赛人欢聚舞蹈的意象。全章末尾返回第一主题,以D大调结束。

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1882-1937年)

  希曼诺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蒂莫肖夫卡,是波兰1920世纪之交的杰出作曲家。他自幼受音乐教育,很早表现出音乐天赋。1901年,他前往华沙跟随诺斯科夫斯基学习作曲、随扎维尔斯基学和声。1905年他前往柏林,受到理查·施特劳斯及其他作曲家影响,创作了《第一交响曲》。后来他又同其他波兰作曲家组成“波兰青年音乐协会”,通过音乐出版和组织演出宣传波兰的新音乐。1908年,希曼诺夫斯基离开柏林回到故乡。他的音乐受到一些波兰音乐家的推崇,并在波兰大提琴师科汉斯基的鼓励下,创作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20年,他定居华沙,也曾前往巴黎、伦敦和纽约短暂访问,致力于传播和发展波兰民族风格音乐。1926年起,希曼诺夫斯基担任华沙音乐院教授,后来成为院长。1930年,他因患肺结核辞去院长职务,并在1933年完成《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他在晚年以钢琴家身份到欧洲各地巡回演出。由于身体日渐虚弱,他不得不边作曲边治疗,最终在1937329日病逝于瑞士洛桑。希曼诺夫斯基晚年的创作直接采用波兰民间曲调,把现代作曲技法同民族音乐融为一体,创作出《第四交响曲》、《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舞剧《山盗》等作品。他在管弦乐和室内乐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享有“波兰现代音乐之父”的赞誉。

  希曼诺夫斯基《第二交响曲》(Op.19

  1909年,27岁的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完成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Op.19)。他的这部作品在音乐上深受德国文化的影响,同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克斯·雷格尔有许多相似之处。191147日,这部作品在华沙首演后成为作曲家享誉欧洲的成名作,并在柏林、莱比锡和维也纳举行演出。这部交响曲包括两个乐章,以典型的希曼诺夫斯基风格开始,突出独奏小提琴。作品的第一乐章采用降B大调和奏鸣曲式,音乐充满激情和炫技特征。作曲家有效地将协奏曲气质同传统交响曲融合,使其呈现出具有现代精神的音响意境。第二乐章受到了雷格尔复调音乐的影响。它几乎自成一曲,包括一个独立的引子。乐章由一个主题和五个变奏段组成,具有典型的节日舞蹈的氛围特征。中间部分则像一首三部曲式的谐谑曲,其中不仅采用变奏主题,还基于第一乐章的小提琴独奏主题。该乐章以第六变奏段之后的赋格曲作为结束,其基本形态同贝多芬、勃拉姆斯、雷格尔的音乐创作都存在着一定渊源关系,显示出作曲家卓越的复调创作才华。

  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OP.33)

希曼诺夫斯基的《十二首钢琴练习曲》(OP.33)创作于1916年。这套练习曲本着对音乐艺术性的强调,将古典主义简洁明快的曲式、印象主义的色彩性和声、波兰的民族浪漫主义强烈的主观性情感同各种演奏技术融为一体,用现代音乐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音画。整套作品成为20世纪重要的钢琴独奏与练习经典。

原文链接:http://www.ccom.edu.cn/xwyhd/xsjd/2022f/202211/t20221104_9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