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耘教授,应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携武汉音乐学院五位研究生赴天门,协助该中心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天门民歌国家级传承人周兰仙专题纪录教学片”的拍摄工作,受到摄制组导演和省非遗保护中心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于2015年正式启动的国家记忆工程,旨在通过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历史、艺术实践、传承教学的全方位音频视频数字记录,建立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的专门资源库,记录成果以纪录片的样式呈现,做博物馆式永久保存。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作为学术咨询和验收机构,对完成的纪录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项目给予表彰嘉奖。工程主体内容的纪录片拍摄由各省“非遗”保护中心具体实施。

由于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活动对湖北省的音乐类“非遗”多有交集,此前策划举办的“琴学暨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卿云烂兮弦歌飞扬——琴瑟和鸣音乐会”“江声浩荡——长江流域音乐非遗展演”的非遗相关艺术与学术活动广受好评,特别是中心主任周耘教授此前协助江苏完成的常州天宁寺梵呗的传承人记录荣获国家优秀非物质遗产纪录片称号,今次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遂特邀他出任天门民歌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纪录片拍摄的学术专员。

       4月21日上午,以湖北电视台导演领衔的摄制组驱车来到天门市“非遗”保护中心。上午,周耘教授先后访谈天门民歌国家级传承人周兰仙的弟子和地方“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完成了两个口述史短片的前期拍摄。下午,天门民歌国家级传承人周兰仙的传承教学片开拍,武汉音乐学院的五位研究生随传承人学习了《幸福歌》《小女婿》《薅黄瓜》三首代表性的天门民歌,同学们一字一音一招一式学得十分认真,还不时向传承人提出方言和润腔等方面的问题,传承人一声一腔细致讲解示范,场景生动活泼,氛围其乐融融。教学片拍摄在《幸福歌》欢快的歌腔中圆满结束。

       据悉,天门民歌国家级传承人的纪录片已大体完成前期拍摄,经后期剪辑制作编定后将报送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验收并参加优秀纪录片评审,武汉音乐学院“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今后亦将继续协力这项意义重大的文化工程建设。

原文链接:https://news.whcm.edu.cn/info/1022/8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