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2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刘德海音乐艺术研讨会”在学校国音堂召开。中国音乐学院副校长黄虎教授出席研讨会并主持相关环节。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职业乐团,首都师范大学、台南艺术大学等高校,以及来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刘德海先生的音乐理论、演奏、创作、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追忆、缅怀与探讨。研讨会前还举行了刘德海先生遗作《琴海游思》赠书仪式。

       研讨会第一单元以“缅怀”为主题,由中国音乐学院齐琨教授主持。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以《忆德海》为题,追忆了他与刘德海先生相识五十余载的深厚情谊,让与会者感受到刘德海先生在教学、创作上的付出与成就;中央音乐学院梁茂春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刘德海晚期琵琶创作初探》,以“三个阶段、六个特点、三个建议”为主线高度概括了刘德海先生的创作内容与创作特点;上海音乐学院萧梅教授以《穿行十字路口的表演者——琵琶尊者刘德海的启示》为题,再述了刘德海先生琵琶创作、琵琶教学的观点,分析了刘德海先生的琵琶创作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展现了刘德海先生研究可以存在的空间与视角。

著名琵琶、戏曲理论家庄永平在《论刘德海在琵琶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琵琶发展的三次历史高潮,从刘德海先生创新指法的角度,归纳了刘德海先生在中国琵琶史上的崇高地位;中国音乐学院杨靖教授的发言《<琴海游思>的启示——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的学术思考》,从刘德海先生的受教者、琵琶表演者以及整个“刘德海音乐艺术周”活动策划人的角度,再述了本次活动的策划思路,通过学习先生具有深刻艺术思考的文章,由此探寻艺术周内容策划的学术定位与起点,追忆了刘德海先生对琵琶演奏在哲学层面的思考以及在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的学术贡献,展现了刘德海先生的创作之丰富、求真之恳切、眼光之高远;中央音乐学院于红梅教授因活动时间冲突,特请中央音乐学院樊薇教授代为宣读文章《寻唤精神故乡——刘德海先生之于当代民乐人的省思》,从当代民乐人的角度,分析了刘德海先生对于民乐同行人的助力,对民乐后辈们的帮助。

        研讨会第二单元由上海音乐学院刘红教授主持。他以《刘德海琵琶艺术成就之时代背景及其对当下民乐表演艺术的启迪》为题进行了发言,认为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贫瘠时期,刘德海先生创造了丰富的艺术人生,在物质生活十分发达时期,先生还在冷静地思考。要在这样的反差中去感悟刘德海先生的艺术精神,对比先生艺术成就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反思当下民乐(国乐)表演艺术之路。著名作曲家顾冠仁以《刘德海先生创作理念对我们的启迪》为题,充分肯定了刘德海先生“技”“情”“理”三者统一的创作观所具有的指导、启迪作用,并分享了三点学习体会。中国音乐学院高为杰教授的发言《德高望重琵琶泰斗 海纳百川经典传承——作为作曲家的刘德海》从作曲专业角度,评述了刘德海先生作为作曲家所达到的艺术成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杨青教授的发言《刘德海先生与我的音乐情缘——三部作品的创作记事》从三部音乐作品再现了与刘德海先生的音乐情缘,表现了先生超高的艺术造诣,也表达了对先生深深的怀念;著名作曲家蒋婉求的《琵琶音乐艺术中的哲学思辨——读刘德海<哲学笔记断想>有感》,通过阅读刘德海先生的《哲学笔记断想》,分享了“寻人、守根、固本、铸魂、塑神、达真”六点学习感悟,认为刘德海先生在作曲、演奏、教学及理论研究方面丰富的思想与智慧是综合立体多维的宝贵财富,应不失时机地去研究、去传承、去弘扬。

       研讨会第三单元由中央音乐学院张伯瑜教授主持。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孙维熙教授以《回顾与感想——忆刘德海先生》为题,回顾了他所了解的刘德海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包括先生的音乐创作、乐器上的改革以及演奏技法上的革新,让与会者对刘德海先生的成长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国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汤良兴以《向刘德海先生致敬——记六十年中的二三事》为题,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回顾了刘德海先生的一生,展现了先生从青年到老年的艺术追求,在继承传统和发扬创新之间为我们树立的榜样;中国艺术研究院吴玉霞研究员的发言《情怀永驻心间——追忆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从先生的音乐创作、音乐教学、审美追求、演奏技法的革新等,对刘德海先生的艺术人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琵琶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陈音的发言《创新、求变、开辟新道路——从演奏谈刘德海大师琵琶艺术》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刘德海先生在演奏方面为琵琶艺术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研讨会第四单元由中国音乐学院副校长黄虎教授主持。著名二胡演奏家王国潼的发言题目为《忆德海兄——写在刘德海先生逝世一周年》,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张尊连教授代为宣读,通过回忆与刘德海先生的诸多往事,表达了对刘德海先生深切的缅怀与无尽的哀思。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馆长、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法人会长杨刚以《回归江南文化摇篮——刘德海先生十年江南行历程记事》为题,回顾了刘德海先生自2010年以来在“回归江南文化摇篮”行动中的历程;中国音乐家协会刘天华研究会秘书长方立平以《回归江南文化摇篮——当代琵琶与民乐的再启蒙》为题,对刘德海先生提出的“回归江南文化摇篮”这一文化事件进行了史学意义上的探索,并呼吁继承刘德海先生遗志将“回归江南文化摇篮”活动继续推进下去;文学家朱玉学以文章《“虚怀清竹气若兰”——论刘德海<人生篇>的审美情韵》表达了对刘德海先生深深的敬意和无尽的追思。

       第五单元为自由发言环节,由中国音乐学院沈诚教授主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书伟,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的音乐总监刘顺教授,中国音乐学院杨通八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刘青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杨宝元教授,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编审侯钧,中央音乐学院章红艳教授,四川音乐学院梁云江教授(由四川音乐学院宋梓滢老师代为宣读),《人民音乐》前副主编于庆新(由中国音乐学院副校长黄虎教授代为宣读)在本单元进行了发言,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刘德海先生的艺术人生,让我们感受到刘德海先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虔诚与热爱,充分体现了先生的艺术才华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

研讨会最后,中国音乐学院副校长黄虎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谈到,“刘德海音乐艺术周”开幕以来,举办了六场讲座、三场音乐会、一场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艺术院校、高等院校、职业乐团、室内乐团以及非遗传承机构等63个参会单位、892位琵琶界同仁和校友代表等,共同缅怀、追忆和纪念我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刘德海先生,深入研讨,多元汇流,薪火相传,影响深远。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将继承刘德海先生,以及国乐艺术大师们的艺术成果与音乐精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琵琶艺术、为中国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斯人已去,经典永存。“刘德海音乐艺术研讨会”从音乐理论、演奏、创作、教学等维度,全面总结了刘德海先生辉煌的一生。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与刘德海先生的亲人、生前好友、同事、学生齐聚一堂,共同追忆刘德海先生的德、学、才、识,这是对刘德海先生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贡献的铭记,更是对无数琵琶与中国音乐后继者们的鞭策与激励,对更好地推进中国音乐教育,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ccmusic.edu.cn/gyxw/gyyw/6cd770913b7d4ccb97743d093f7da29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