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具有百年的音乐传承历史,不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名城,更是亚洲唯一获得联合国授予的“音乐之都”称号的城市。早在1921年,哈尔滨就有了由俄罗斯侨民创办的全国首个高等音乐院校。据统计,到1962年,外侨在哈建立的音乐学校有近30所,这也是全国第一批西洋音乐院校。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院校(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等),以及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都诞生在哈尔滨。“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为中国三大音乐节)是中国举办时间跨度最长的国家级音乐节。
学院依托中俄战略合作背景和哈尔滨音乐文化传统,秉持高起点办学优势,明确精英式人才培养办学定位,打造国际化办学尤其是对俄合作办学特色,正在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中国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新摇篮,以及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艺术交流新载体。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市松北区丁香大道延长段东侧、学子路北侧,与哈尔滨文化新地标——哈尔滨大剧院遥相呼应。学院占地面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4万平方米。校园内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良,主教学楼、音乐厅、图书馆、实训楼等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兼具美感与实用功能,与音乐学院的文化特质相得益彰。
为确保高起点建设优势,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哈尔滨音乐学院将以团队整体划拨的方式,设置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艺术硕士(MFA)专业硕士点,从而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音乐院校。在此学科体系下,学院设置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3个本科专业,下设37个培养方向;设置音乐学系、作曲系、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管弦系、民乐系、钢琴系7个本科教学单位;重点建设音乐与舞蹈学省级重点学科和音乐表演省级重点专业、省领军人才梯队,全面促进学科专业发展。
为实现精英式人才培养目标,哈尔滨音乐学院按照结构优化、素质一流、中俄合璧的要求,本着“优选、引进、共享”的原则,组建一支德艺双馨、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95人,其中,俄籍教师15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1人,教授26人(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27人,博士19人、硕士54人。学院从精英培养、国际化办学需求出发,大力支持各专业以柔性人才引进方式,集聚国内外顶级人才,到目前为止,已聘任了元杰、姜克美、刘和刚和傅海静为学院特聘教授,同时担任系主任职务。教师中有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2名,黑龙江省“六个一批”人才3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教师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金奖、业余组二等奖、意大利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决赛大奖、意大利卡萨格兰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美国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决赛奖、维尔维耶国际声乐比赛特别奖、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金奖和钢琴比赛金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百余项。随着后续教师选聘,配满教师编制,生师比控制在6:1以内。
学院用于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后勤设施、网络建设等硬件建设的投入,均达到音乐院校先进水平,尤其在乐器购置上,哈尔滨音乐学院将成为中国第三个全施坦威学校。学院规划建设可容纳近800人的音乐厅1间、使用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录音棚1间、琴房290多间、钢琴教室90多间,以及交响乐演奏厅、学术报告厅、歌剧排演厅、专家演奏厅、学生演奏厅、交响乐排练室、民乐团排练室、音乐剧排练室、形体训练室共9间,可以全口径满足师生各项教学、排练、演出需求。学院图书资料总值570万元,藏书总量将达到10万册。图书馆内将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黑龙江省音乐博物馆,实现资源共享。学院还将实现学生生活区免费网络全覆盖。
为凸显国际化办学尤其是全方位对俄合作办学特色,哈尔滨音乐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等高水平院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确定了过渡性招生培养期间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为合作主体,推进建立中俄联合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教学计划等教学合作机制,力求在联合开展教学、科研、创作、演出等方面,逐步实施有深度、宽领域的中俄合作。目前,学院已选聘圣彼得堡音乐学院2名高水平专家任钢琴系、管弦系主任,共选聘8名俄方专家来学院任教,学院正式设置时选聘俄方专家人数将达到20人左右。未来,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快系统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步伐,加强高质量招贤引智,发展短期留学生和进修生教育,推进教师赴俄培训进修,开展学生海外游学和实习,建立本科毕业生赴俄攻读研究生合作机制,建立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中俄联合培养机制,以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中俄合作与交流体系,提高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音乐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始终被赋予特殊的时代意义,《礼记·乐记》曰:“致乐治心”,《易经·象传》曰:“作乐崇德”,意为教化人深刻地感知音乐以陶冶内心,积极地传播音乐以弘扬道德。这亦可以看作是向当下怀揣音乐梦想的莘莘学子提出的艰巨责任,更是向今天传习音乐文化的为人师者赋予的崇高使命。作为一所肩负文化责任与使命的新兴院校,未来,哈尔滨音乐学院将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高水平音乐人才、探求音乐艺术新知、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为宗旨,坚持高位起步、精英培养、特色发展,研习技艺、积淀内涵、砥砺德行,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成为“音乐之都”哈尔滨的代表符号,成为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合作的纽带和国家高水平音乐人才培养的基地。
哈尔滨音乐学院依据国家关于艺术学科门类独立设置后学科专业划分的规定和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3个本科专业。 [4]
1.艺术学理论(代码为1301)
艺术学理论学科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是我省文科类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群中的牵头学科,并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主要研究各门类艺术现象,探寻艺术普遍规律,涵盖艺术原理、艺术史论、艺术教育、艺术管理、艺术跨学科研究等。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理论知识扎实、具备较强学术能力,从事艺术教育、管理、交流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2.音乐与舞蹈学(代码为1302)
音乐与舞蹈学是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学科以黑龙江流域传统音乐文化、跨界族群音乐文化、中俄音乐交流、作曲理论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以龙江地域文化研究和中俄音乐交流与合作为特色,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理论、教学、创作、表演体系,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产出高水平研究创作成果。
1.音乐表演(代码为130201)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演唱、演奏以及独立研习和分析音乐作品等方面的能力,可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单位从事表演及研究工作的高水平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该专业下设美声、民歌、西洋管弦、民族管弦、钢琴、手风琴等6个方向。
各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于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管弦系、民乐系、钢琴系。
2.音乐学(代码为130202)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可在艺术院校、社会文艺团体、文艺科研机构和文化机关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并未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该专业下设音乐学理论方向。
该专业设置于音乐学系。
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代码为130203)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曲和作曲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作曲和作曲技术、音乐分析方法、音乐创作以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讲授的基本能力,可在艺术院校、文艺团体、文艺科研机构等单位相关岗位工作的创作与研究人才。
该专业下设作曲、合唱指挥2个方向。
该专业设置于作曲系。
哈尔滨音乐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的艺术类高等学校, 哈尔滨音乐学院初步预计在校生规模为800人,其中本科生为650人、研究生100人、博士生30人、留学生20人。
2017年哈尔滨音乐学院面向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四省招生,共招收140名学生。
党委书记:关健
院长:杨燕迪 [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徐长勇
党委委员、副院长:陶亚兵
名誉院长、管弦系主任:冈特瓦尔格·米哈伊尔·哈诺诺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