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主办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线上举行,共约900位云上听众参会。会议分为四个发言单元(九场),共有36位正式代表发言,并设提问与讨论环节。音乐学系汪申申教授受邀担任第四场发言的学术主持人,冯欣欣副教授、袁利军副教授作为正式代表受邀参会并发表演讲。

      在23日上午的第二场发言中,冯欣欣副教授发表了题为《论西方现代音乐史著作的撰写方法——对两本西方现代音乐断代史的比较》的宣讲。她以两本有关西方现代与当代音乐的新著罗伯特·摩根的《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年中译本)和奥纳的《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音乐》(诺顿出版社,2013年英文版)为比较对象,从章节安排、谱例引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两本著作的内容和特色,并从音乐历史研究与叙述方法的视角对两本专著进行比较,探讨音乐史著作的撰写问题。冯欣欣还对音乐史著作撰写过程中如何把握好音乐作品例证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提问环节,冯欣欣就周晓静教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和讨论。

在23日下午的第三场发言中,袁利军副教授发表了题为《从王晡老师新著<西方音乐史>看当前音乐史写作的几点趋向》的宣讲。袁利军副教授首先分享了王晡新著《西方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年)的几大特色,包括其内容的全面及对以往许多音乐史内容的补充、音乐史各时期内容比重的变化、叙述口吻的适读性及诸多独具特色的论述方式,以及跨时空的图片穿插特色等几个方面。随后,袁利军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如塔拉斯金、达努泽、杨燕迪、姚亚平等)在最新研究论著中所体现出的写作方法,指出当前音乐史写作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最新趋向:主观个性化诠释和批判性思维;人文内涵的写作目标,以及多维度、多视角、多元化的的开放写作姿态等。

       在提问和讨论环节,袁利军还就两位学者提出的有关“音乐人性表达的标准问题”和“主观个性化阐释著史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和讨论。

      在23日下午的第四场发言中,汪申申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人,对四位正式代表的宣讲论文进行评述,并组织了本场的提问与讨论环节。

       本次研讨会是一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精英式学术盛宴,展现了当前国内西方音乐史研究方面的一些最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成果。我校诸位教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和点评受到与会学者的强烈关注和讨论。(图片来源: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学会)

语文链接:https://yyxx.whcm.edu.cn/info/1119/2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