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主办、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协办的“一带一路音乐图像学研究”研讨会于2020年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西藏大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音乐学院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高精尖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分为“音乐舞蹈图像研究与实践”“古代乐舞复原及重建研究与实践”“一带一路的乐器与乐舞图像研究”“历史学与考古学中的图像”和“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音乐图像研究”共五个单元。

音乐、舞蹈、美术多学科就同一研究对象进行对话是本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会议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响应,也吸引了校内外师生自发前来听会。

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四十余位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以音乐图像为主题,从乐舞、乐器、形象描述和文化探索等维度;从美术学、音乐舞蹈学、民族音乐学、历史学、考古学、音乐形态学等视野,由具象到抽象、微观至宏观地对音乐图像研究进行了学术对话。发言学者领域多元,议题由广至深,将音乐图像研究置于艺术人类学的大环境下进行探讨,激发了音、舞、美各学科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展现了中国音乐学院在树立建设中国乐派,建设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方面的努力与实践。

10月10日上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刘嵘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她首先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转达了中国音乐学院校领导对研讨会的祝贺和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欢迎,对研讨会的前沿性、必要性、跨学科等特点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期许。她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在推进科学研究方面的系列举措和成效,如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和“中国声乐艺术研究”的立项,以及在校长王黎光教授带领下“中国乐派研究”课题开展的情况,并简要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与中国音乐研究基地近年来开展的项目和工作。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杨春薇副教授担任本次研讨会学术召集人和策划人。她首先就音乐图像学的理论概念、学科板块、会议内容等做了介绍,使与会者对会议有全面的认识。她认为以刘建教授为领军的舞蹈界的参与是本次会议的亮点,并对杨红教授及其“海上丝绸之路”议题的带入、任方冰副教授对史学板块的支持、青年学者力量的加入表示感谢。最后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多学科碰撞与交流,促进古代乐舞的复原与重建。

会议第一板块由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杨民康博士主持。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刘建教授以《观念的冒险与实践的探索》作为主旨发言拉开了专题研讨的序幕,提出乐舞重建的“本真性与复原性”“乐舞一体的探索空间”的观点,并引发了多次热烈讨论;中国音乐学院林大雄副教授将敦煌乐舞文化与儒释之学相结合,探索二者独特的表意方式,阐释了敦煌多元、独特的历史风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练春海教授提出“图像学研究中‘处处有陷阱’”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者普遍的认同并引起了学者们的反思;张素琴、赵青、高众、黄婉蓄、吴晓璇等学者还就汉画舞蹈的重建与研究进行了阐释。

“一带一路的乐器与乐舞图像研究”单元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杨曦帆教授主持。杨民康、赵维平、孟凡玉、陈文革、李成秀等学者紧扣“一带一路”的会议主题,以鼓乐、横笛、连鼓、箍形双面鼓乐器为切入点,横跨南亚与东南亚诸国、丝绸之路的敦煌石窟、河西走廊等地,就图像考辨、乐器历史、发声结构等展开了阐述。

在上海音乐学院赵维平教授主持的“历史学与考古学中的图像”单元中,刘晓伟、师立军和汪雪等学者为大家展示了经田野调查搜集的大量音乐图像。李淼、史凯敏就《韩熙载夜宴图》中曲破舞蹈的图像、汉代律度量衡制度源流进行考证。扎实、丰富的音乐图像以及“小题大做”的严谨学术态度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刘建、杨民康、赵维平等专家更是对青年学者们提出“图像应重视本土的源头关系,研究应与历史交接、与民间交接”的研究建议。

10月11日上午,“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音乐图像研究”单元由中国音乐学院杨红教授主持。主旨发言人、贵州大学杨志强教授从宏观的研究视角提出云贵高原“多元一体”格局与苗疆走廊研究意义,即汉传文化与民族内部的文化多样性研究需统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张应华教授基于图像视角,对“苗疆走廊”的汉传音乐文化叙事提出方法论的建议;湖南师范大学赵书峰教授的议题从“流域·走廊·通道”切入,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思考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青年学子杨声军、刘芳则以湘南勾蓝瑶水龙祠壁画、沅水中上游地区汉侗音乐图像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随后的讨论环节,杨红教授、杨志强教授、刘建教授和各发言人的热烈探讨掀起本次会议的高潮。

上午第二单元是由音研所任方冰副教授主持的“一带一路的乐器与乐舞图像研究(二)”。王金旋、林立策、张颖、贾嫚、李曼霞五位学者分别就古代竖笛、南音琵琶、拖布秀尔(冬不拉)、箜篌、反弹琵琶乐舞等问题予以详述。单元小结时,任方冰副教授、刘建教授认为本次会议的价值在于关注艺术是一个整体,应加强交流与融合,即杨红教授会中提出的“科际合作”的观念。

10月11日下午的两个学术单元是由杨春薇副教授主持的“古代乐舞复原及重建研究与实践(二)”、刘建教授主持的“音乐舞蹈图像学研究与实践(二)”。北京舞蹈学院杜乐及其团队、田丽萍、张峻珲、黎明东、吴雪梅、王泳舸、张铭、眭美琳、郑靖潇等九位学者则围绕古代乐舞展开发言,他们分别就《頖宫礼乐疏》舞谱、响堂山伎乐天、《乐律全书》的舞学观念、敦煌舞、汉乐舞、五方狮子舞、克孜尔石窟壁画舞容图像、龟兹乐舞、南越王墓玉舞人、汉画舞蹈等展开了舞理、实践方面的研究与复现。


本次研讨会是一场“音·舞·美”的学术盛宴。杨春薇副教授在闭幕致辞中认为“本次会议从美术史学、音乐学、舞蹈学三个方面勾勒出音乐图像学发展的新趋势”,并再次呼吁“艺术学界内打破学科壁垒,学科间互动性必须加强”。

“一带一路音乐图像学研究”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各学科专家、青年学者敏锐的学术视角、独到的学术观点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展示了中国音乐学院的理论研究底蕴,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学院国家一流学科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

原文链接http://www.ccmusic.edu.cn/gyzx/gysx/1cfd053380c343cc82751ea4fa658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