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日-21日,我校副校长于红梅教授一行赴云南采风,考察调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此次采风活动以实地考察为主,对大理、丽江等地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音乐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深入了解了数个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现状,为创作和研究积累了素材和资料;同时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加强了与当地政府、文旅单位、我校对口帮扶高校(大理大学)和少数民族传承人的联系,拓展了我校民族音乐和传承基地未来创新发展的资源、平台和思路。同行调研考察组成员还有:音乐学系和云峰研究员、民乐系党总支副书记王磊副教授、民乐系副主任胡瑜副教授、音乐学系青年教师钱亿松等师生。

      8月14日于红梅副校长率考察组到大理大学调研。大理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韶春、国内合作办、艺术学院党政领导陪同调研。于红梅副校 长一行参观了大理大学校园建设,并深入考察了大理大学民族艺术馆。参观了白族民间艺术展示厅及5个传承工作室(滇西少数民族服饰设计制作工作室、滇西少数民族乐器制作工作室、白族木雕工作室、茶马古道艺术工作室、滇西少数民族音乐工作室“云峰书屋”)。

  “中央音乐学院帮扶大理大学艺术学科建设”座谈会当天傍晚在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召开。座谈会上,杨韶春副书记向于红梅副校长一行介绍学校相关情况,回顾中央音乐学院对大理大学艺术学科帮扶的历程,对中央音乐学院真帮实扶、用心用情、鼎力支持大理大学艺术学科建设表示感谢,并就下一步帮扶工作的重点与于红梅副校长进行了交流。艺术学院院长赵全胜、国内合作办主任罗雁龙分别汇报了对口帮扶的具体情况,以及今年对口帮扶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列席座谈会的大理文旅局副局长杨益琨女士表示,大理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中央音乐学院在大理开展的帮扶活动,同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大理的民族音乐文化品牌和基地。于红梅副校长表示,在教育部的领导和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央音乐学院对口帮扶大理大学艺术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央音乐学院将在继续推进帮扶计划同时,进一步在大理乃至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高水平民族音乐创作与表演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助力大理大学艺术学科特色化建设。

 (二)  考察采风

  采风小组对云南多个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其中包括:白族大本曲北腔传习所(作邑村),白族“绕三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的白族大本曲表演艺人赵丕鼎及家人;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族小三弦艺人张叔先;白依唢呐州级传承人字辉田;玉龙县长水乡白沙细乐研习馆国家级非遗项目“白沙细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凛毅先生及家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花音村纳西族民歌传习基地以及丽江宏文村观摩洞经古乐谈演仪式。

  采风小组还走访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村、东巴文化研究院、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等多个和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博物馆和研究所。观摩了《丽江千古情》《印象丽江》《丽水金沙》等久演不衰的文旅项目。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在当今的发展有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三)  交流互动

  此次采风之行,我校师生也带着自己的音乐,和各地的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人、高校师生进行了互动,演绎了精彩热情的音乐文化交流与共进。

  8月16日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与大理大学交流,活动由大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全胜主持。我校师生、大理大学艺术学院师生、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以及大理白剧团分别展示了自己的音乐,现场氛围融洽和谐,精彩的演奏震撼人心。

  于红梅副校长在交流活动的最后作总结发言:她从自身经历出发,对民族音乐传承、创作与表演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中央音乐学院正在进行的民族音乐传承实践行了介绍。她希望让更多的人听到民间艺人真挚纯朴震撼灵魂的演奏;希望中国民族音乐不断汲取民间艺术的养分和精粹,结合时代的审美和高精尖的技术,充实作品数量和质量;希望通过传承基地的努力,携手所有中国民族音乐界同仁一起携手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8月20日采风小组与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进行交流。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精心策划了此次活动。非遗中心的传承人们表演了东巴颂唱,丽江洞经音乐,纳西族口弦、童谣、古歌、舞蹈,白沙细乐序曲等节目。我校师生在采风途中改编的云南民歌《猜调》《迎客调》《月亮升起来》《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等曲目获得热烈反响。交流活动在欢歌笑语的纳西族打跳《多唠丽蹉》中圆满结束。

原文链接:http://www.ccom.edu.cn/xwyhd/xsjd/2020s/202008/t20200826_7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