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病毒让全球经济放缓、众多产业的发展面临“更新换代”。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字电影(包括全新观看/社交方式)充分发挥功能的背景下,什么才是电影的“正确观看方式”?

论题一:影院史/放映史:电影观看的历史与未来

一部影院史就是一部电影史。去影院观影是一种集体仪式,一种在黑暗空间“半沉浸式”梦境体验,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而从电影宫到多厅影院,电影的观赏方式也在趋向更多元化、灵活化和小规模化。

而与之并行的还有另一条电影放映(exhibition)方式的脉络,电影或曰活动影像作为“艺术作品”(Fine Arts),或者装置艺术(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美术馆、博物馆等空间内的展出。用电影作为材料的艺术家们不断地用自己的创作定义着电影的边界。

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就应该在影院?这并不是一个流媒体时代随着个人电脑、平板设备、智能手机泛滥而生发的“新道德问题”,电视、录像带、影碟早就依次改造了我们的观影方式。另一方面是VR技术带来的“沉浸体验”从一开始就彻底扬弃了实体影院。而且,“体验式”电影在整个影史上也是一支从未间断过的“暗流”,不仅是城郊常见的5D动感影院,更是影城游乐场必备的“特效动感电影”(如飞翔电影、虚拟过山车),它的源头可追溯到1900年之前和1904年赫赫有名的实体模拟式体验电影“黑尔旅行”。

于是“影院史/放映史”这个题目,首先就涉及到一系列有关电影本体的理论问题;从历史角度可以追溯至电影的诞生,并涉及各种有关“电影是什么”的问题;从艺术形式的角度,可以考察放映形式与电影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美术馆等非影院空间,以及电视、手机等小屏幕带来的一系列改变;从社会机构的角度,包括了对电影放映进行不同历史时段的地方志式的研究,同时也可以纳入对不少国家诸如电影大篷车/放映队、露天电影、汽车影院、工厂军队学校的礼堂放映等等文化工程与放映方式的考察,以及对电影资料馆、文化中心或艺术影院的机构的微观研究,和对作为电影放映重要形式的电影节展的考察。此外,这个题目同时还包括了技术与经济的视角,相信与会的青年学者们会在这个话题下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我们欢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的来稿:

1)影院史与电影放映史

2)电影的放映空间与艺术形式

3)电影与观者体验

4)VR与虚拟影院

5)电影与互联网

6)观影的社交属性与观众研究

……

同时,我们也欢迎来稿者的独到见解。

 

近几年,国内电影市场上陆续出现了《战狼》、《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哪吒》等高票房类型电影。国内市场的良好反响,也让中国故事“走出国门”再次被提上议程。这里有一个“悖论”,无论李沧东,还是是枝裕和、阿彼察邦,文化语境和国族身份给导演和影片带来的特质一直都是外销“良方”,但如何避免西方中心主义思维下,本土文化议题的奇观化呈现,又是创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论题二 中国故事:理论与实践

讲好中国故事,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主体性确认的问题。所谓“中国故事”,除了一些表面的符号、浮华的标签和一些早已被过度开发的历史及视觉元素外,如何更有效地吸引观众?在故事层面,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故事”?是否存在源自地域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内容范式和母体来源?是否能够在其中传递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精神,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又应该如何被有效的结构和表达?这些问题都值得被思考和讨论的议题。

把视野扩大,我们会发现:随着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实现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是中国电影(无论商业还是文化)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第五代、第六代的导演作品不同的是,这次中国电影的输出,对象不仅是海外电影节和批评家,而更多应面向海外商业市场和普通影院观众。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市场和观众,我们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出真正有中国味的故事,呈现出文化上的差异性、多元性和吸引力?在这个问题听到各位年轻学者们的观点和思考。

我们欢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的来稿:

1)“中国故事”的内核及理论辨析;

2)跨学科视域下的“中国故事”研究;

3)“中国故事”的影像美学;

4)“中国故事”与国际语境;

5)“中国故事”与国别(民族)叙事的比较研究;

同时,我们也欢迎来稿者的独到见解

为了保证论坛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同时促进与会学者参会期间更优互动,请各位青年学者选择上述命题之一展开写作。

投稿及参会须知:

我们诚邀全国45岁以下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电影学青年学者、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踊跃参会,投稿者请按要求填写一份参会回执,同时必须提交800左右的学术思路(格式详见回执表),截止日期为2020630

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计划于715日前遴选出优秀的论文思路,并向入选者发出论文邀约。入选学者人数暂定为40人,入选学者须在202095日前提交完整的学术论文稿,字数不低于8000。后经评委会遴选,每个命题将产生主题论文与讨论论文,遴选结果将及时通知与会者。

评奖

本论坛设立电影学青年学者学术论文奖,由评委会专家匿名投票选出,奖状为镌刻铭牌,论坛结束十个月后,我们会将上年已授权的入选论文结集出版。

投稿方式

我们真诚地向全国研究电影学相关内容的青年学者朋友发出邀请,殷切期盼赐稿,如您有意向参与本届论坛,敬请您将填好的《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报名回执表》在2020630日前发至movieforum@163.com(在电子邮件标题中,请注明“第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投稿”字样)。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院 100088

联系邮箱:movieforum@163.com

联系电话:010-82047891

联系人:高老师、沈老师

 

附件: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报名回执表

 

研究生院

20205

撰稿:MQ

审核:WHZ

原文链接:http://www.bfa.edu.cn/yx/yjsb/2020-05/22/content_123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