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读者协会主办,彧言影视文化工作室协办的胡超纪录片作品反映交流会在三教120第二放映厅举行。本次活动除了读者协会会员的积极参与,更有其他院系的同学慕名而来。

             


本次放映的影片如下:

《剃头》


导演:胡超

制片:张鸽/胡超

类型:纪录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重庆方言/普通话

片长: 15分钟

故事梗概:该片讲述了,客居成都街头的一位剃头匠邹爷爷和他的客人们因为剃头而开展的一系列有趣的对话。反映了在国家的命运面前,个人命运的不幸和悲惨,透过剃头这个职业的经历和生活折射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获得荣誉:传媒学院视频大赛纪录片类一等奖

《老杨》

导演:胡超

制片:张鸽/李昊儒/胡超

类型:长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重庆方言/普通话

片长: 82分钟


故事梗概:杨进华是一名乡村教师,他坚守重庆省西南部大山深处的木巧小学已经三十五年,如今那里只留下他一位老师和两名学生。经过半年的间断拍摄,我们决定以春节前后他的生活为切入点,展现他与两个孩子的关系以及他与家人的关系。从而从侧面切入,致敬伟大的乡村教师。


获得荣誉:入围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长纪录片单元;入围温哥华华语电影节长纪录片单元;四川大学生原创影像大赛二等奖;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盛典纪录片优秀作品。

         

映后交流

      胡超一直都有他的风格。我个人最喜欢的他《剃头》这部作品,《剃头》好比是妈妈做的一道家常菜,普通的小人物题材,因为“当剃头人谈论起了政治”,使得看似平淡的菜却因为特地加进的新颖食材,吃的人留有余味。而胡超他的厉害所在,是挖掘别人忽略的点,不断挖掘、寻思,渐渐抓住观者的味蕾,尝尽他故事里的人间冷暖。不论是《剃头》,还是《老杨》,都值得想要学习拍摄纪录片的人学习和借鉴。

   ——传媒“AnnaSuiY

 作为胡超的处女作,《老杨》是一部制作过程中遗憾多于完满的作品,纪录片的质量难免因此有些瑕疵,但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人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老杨有几次说过“这(砍木材、种树)是他的责任,是应当背负的担子”,这个比喻可以说是贯穿了他的行动线,以至于他一切的牺牲通过他人之口诉说变得更加立体,更加有了“大义”的凛然感,这是整部影片中胡超提炼的宝贵财富。《剃头》的诞生也很波折,素材丢失过,从头剪辑过,实际上最后有两个版本,都是二十分钟左右。很明显这两部更着眼于有趣的人,透过有趣的市侩说些稀松而不平常的:谋生、政治、生辰八字,这些游离于人们日常的语境是否真正地离开过我们的生活?我觉得这又是胡超进一步探讨的话题。当然回首这位年轻导演的处女作们,很粗糙但诚意十足,有足够的表达欲望也能基本运用镜头语言表达出来让观者感受到,那可以说他的空间无可限量。

                            ——传媒“陆之遥”


 他是一个懂得探索的人,用最朴实的镜头展现了两段同样精彩的人生。就像即便用最简单的手法烹制食材,但最后依旧呈现出了一场惊艳味蕾的盛宴。

                                                     ——国演“LINJQ

世态炎凉,本就如此。如果你想在他的片子当中看到那些刻意描摹的温暖,抱歉,他做不到也不可能去做。他追求的就是那种本味,那种随性洒脱,用尽乎苛刻的镜头去展现人物本身的温情。依旧记得胡导当时给我讲述他去拍摄《老杨》时,天气状况很差,他们中途骑车过程中摔进了大坑,大家一度以为拍不下去了,但是最后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住了。在说到这段经历时,他嘴角上扬,坏笑着说他是拿生命去拍片。他笑,我却笑不出来,甚至鼻头有点酸楚。有人说,胡超的片子技术层面问题很多。我只希望他们也能够寒冬腊月在离家千里的地方坦诚拍片,认真的品味和咀嚼,真正热爱电影事业。

                                                    ——国演“文白”


他给我讲了两个故事,却让我看见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他说:拍纪录片就是和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剃头》也好,《老杨》也罢,对此我都深信不疑。当褪下华丽的包装,摘下精致的面具,那种神秘的真实往往最具有吸引力。当他真诚的站在我们面前时,我看见了他周身涌动着的温柔。

             ——戏文“小欧”

   很意外,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共情,作为新人导演去尝试纪录片是一件大胆的事情,纪录片最为贴近生活,要在情感上的完全克制,又要在内容上的保存相对真实,这本身是很冒险的,而选择对象又是边缘人物,而且受到过很多外界因素影响,他能慢慢融入人物真实生活,去白描,不刻意褒奖,煽情,也刻意描述人物生活不易,导演做到最大化还原现实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全片的节奏松弛有度,虽然开头老杨砍柴和砍竹子做国旗杆占了大篇幅,不过后面老杨和他妻子,儿子的生活,还有老杨去看望学生这里的节奏是比较稳定紧凑的,整体很不错,包括拍摄手法也有很大的进步(全片都是导演一个人完成的,大冬天,没有回去过年留在外面拍片,还是蛮有毅力的)。新锐导演时代到了,期待导演新作。——锦江校区“芯竹”


                                                                                                      


   

                                关于导演                                                                                                                       

                                                                                                            

       胡超,笔名“蒙克”。1995年生于陕西安康。现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2016年成立彧言影视文化工作室。现任川音读者协会会长。诗歌作品曾入选《2016中国诗歌选》《中国90先锋诗选》等,有诗集《离别车站》。纪录片有《剃头》《老杨》等。 

四川音乐学院读者协会 ?                                                                                        

      四川音乐学院读者协会(以下简称川音读协)是由图书馆主管的全院性大学生社团组织。其设立依据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及《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川音读协宗旨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校园,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不断提升读者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

      川音读协一切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及四川音乐学院的各项规定。

 四川音乐学院读者协会现状 ?

      四川音乐学院读者协会(以下简称川音读协)现任会长胡超,成员一百余人,组织活动有电影放映会,读书月等,参与你好,陌生人高校联谊书信活动,大凉山支教活动等。

      川音读协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建了自己的活动场地,提供给会员大家交流学习的场所。而同学们也在这一次次的交流和互动中,增进友谊,使社团活动开展的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