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冬季,笔者认真拜读了沈阳音乐学院张宇辉教授的著作《音乐批评学概论》一书(出版于2010年10月文化艺术出版社)。翻开《音乐批评学概论》我甚为欣喜,它带来了关于音乐批评新的灵感与顿悟。笔者从多元化的阐释视角,方便实用具有广泛实用性,在人文性与时代性中构建学科这几方面对全书做出评价并结合当前音乐批评文化现象做出一些探讨。
一、方便实用,适合专业音乐工作者与普通音乐爱好者阅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全书涉及音乐批评学的方方面面,作者在借鉴前人的研究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研究进而构筑出音乐批评学学科。作为一位文化学者,作者不懈追求,为真理大胆探索。全书语言平实,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作者没有将音乐批评学凌驾在过于深奥与专业的学理研究之下,而是进行开门见山似的描摹,字字珠玑,恰有一言点醒梦中人之绝妙。作者像一位领读者站立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带领读者去感受音乐批评的奥秘,即使是没有经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读者在阅读此书后也能大致认识音乐批评学学科。全书一共十章二十六小节,论述了从音乐批评的内部结构到外部关系,但整体章节的安排又打破了原有理论著述的一般格式,让人赏心悦目,且全书各个部分每一章节相互独立,无论读者是从那一小节进入书本进行阅读都能感受到音乐批评学的魅力。
全书论述了音乐批评学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系,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回归现象研究现象,音乐批评学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来回穿梭的学科,它凌驾在音乐理论之上,是一门高于音乐理论构筑的学科,它不仅是为艺术而诞生的,因为它又属于批评学范畴,所以必须生长在社会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音乐批评家是音乐家、音乐欣赏者之间的纽带,又具有协调音乐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所以音乐批评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从远古时期开始音乐与人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究竟是为人自身服务创造的还是本身就存在并以自己特有的规律生存,也就是音乐究竟是自律的还是他律的,至今还是有待争议的问题。不少解读评价古代音乐艺术的诗词也可以算作是音乐批评,这在乐府诗集与唐宋诗词中尤为多见,在欧洲音乐批评的确立是在18世纪呼吁人性自由启蒙运动的复杂背景中诞生。所以从古自今音乐批评是复杂的,而今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知识运动,音乐批评学在各路专家学者为之云集之下发展创新,论述音乐批评学的论文如雨后春笋一篇又一篇地诞生在各大艺术类学术期刊,使其不仅适合专业音乐工作者,而且也能满足普通音乐爱好者阅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早在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由明言教授撰写的音乐批评学的经典之作——《音乐批评学》,这一部著作是了解、学习与研究音乐批评学学科的必读教材。明言教授的《音乐批评学》结构方整、语言严谨、论证详实、论据充分,参考了上百部文献、评述了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文献与演奏作品,是一部呕心沥血的经典之作。张宇辉教授的《音乐批评学概论》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它引进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潮。如今电子媒介的普遍使用使得音乐的承载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从作品演奏音频、视频到各种音乐赛事的举办无一离不开电子媒介,近日新浪微博正在举办具有公益性文化性主题为“微言深意微乐评”征文活动,得到音乐界人士的纷纷好评,这为推广音乐批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使得音乐批评有了“微博”这个时尚新颖的承载方式。
二、多元化的阐释视角,客观公正地构建音乐批评学学科
18-20世纪是批评的世纪,世界格局在发生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革,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由于参与者的政治立场不同而产生了为各自立场服务的流派,当然作为音乐批评也不例外。音乐批评是建构在音乐本体理论之上,它又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不仅是音乐的批评而且也是时代的批评。从19世纪变革时期中的西学东渐时起,欧洲社会的众多新思想新观念纷纷引入中国,中国的音乐批评不再是古时候形散神聚的状态,它逐渐形成从原理到形态这样一套具有系统化、科学化并在当下力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科。《音乐批评学概论》正是站在古今中外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立场客观公正地阐释在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与立场中的音乐批评,因此它具有了多元化的阐释视角。著作并不是单纯的汲取某种艺术视角或流派中的一家之言,音乐批评在本质上的多元性体现在音乐活动音乐事项的理论分析,音乐欣赏的科学认识,音乐鉴赏的审美判断。作者从音乐批评的美学视角多元化(自律的批评、他律的批评与互律的批评)分别进行阐释;在音乐批评的作用上体现出的多元化功能性,论及缘由是因为音乐批评者游移的社会身份导致的必然结果,他既是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拥有较高音乐造诣的音乐人士同时还是音乐欣赏中的欣赏者,既要与从事专业创作的音乐家对话又要与广大普通音乐爱好者进行欣赏互动;音乐批评的方法论上体现了百花齐放的研究方法:逻辑思辨研究方法、一般自然学科研究方法、边缘学科研究法。
全书最具有典型多元意义的是音乐批评流派论,(p.217)音乐批评流派试图构建在人类社会中对全球政治文化等领域影响较大应用较广的经典流派环境中,有如百家争鸣。全书涉及的流派有:社会历史、表现主义、格式塔心理美学、精神分析学、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与接受、后殖民主义,在各个流派中孕育出的音乐批评相互独立各具特色。作者这样的构建思路开阔了音乐批评学的视野,虽然每一个流派只是一个简述并未深入论述,但这为音乐批评的多元构建与发展打开了崭新的窗户,迎接了更加灿烂的阳光。在“音乐批评流派论的音乐批评流派的产生与发展”一节的论述中,(p.218)作者对流派的形成与时代更替的关系做出这样论述“音乐史上某种风格或某种形式的音乐艺术,总会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受到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占据主导地位,可谓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1]
明言教授完成《音乐批评学》时隔了8年,新思想新思维新思潮冲击着我们的思维,网络流行语背离了传统用语习惯正在与传统话语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信息的承载方式发生了巨变,文化一体化的表现越来越明显,我们对西方世界的话语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许多崭新的学科在国内应运而生并为广大的学习与爱好者接受。两本书籍在内容上有所交织,同时也有所差异,各具优点。张宇辉教授的音乐批评流派论填补了明言教授《音乐批评学》一书中的一些空缺,在明言教授所著的《音乐批评学》中的第十三章西方音乐批评史纲(p.390)同样也构建了多元化的音乐批评:马克思批评的勾勒、自律论批评的考察、现象学理论的影响、解释学批评的解读、符号学批评的解析、心理学批评的关照、社会学批评的梳理。明言教授站在不同的思想与学科立场构建多元化多视角音乐批评,而张宇辉教授撰写的《音乐批评学概论》则站在不同流派的立场上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批评学流派,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批评流派形式,同时艺术流派的形成又与不同时代的不同政治立场、文化背景、美学与思想观念密不可分。两本著作构建的音乐批评学的多元化视角不相一致各具异彩。
三、在社会与文化环境中构建学科,体现出音乐批评学的人文性与时代性
音乐批评是社会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世纪30年代出现了社会学这个概念,20世纪一批学者将音乐与社会学融合在一起构成了音乐社会学这个独立又崭新的学科,旨在研究音乐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及音乐在某种社会制度下的具体位置,以及音乐在各种社会体制下的不同社会功能。“20世纪的音乐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发展是出现了音乐与社会和历史相结合的复杂理论。这样的探究是由个人主观至少是由社会形成的框架和实践习惯所构成的一部分。”[2] 全书论及音乐批评主体的社会责任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p.42)作者是基于这样的思想理念进行撰写:音乐批评家在进行音乐批评的过程中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代言人和传播者,音乐批评活动(对音乐对象的研究、分析、评价,其研究成果以各种传播媒介及传播方式面向社会,使音乐批评成为一种社会舆论)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判断而更重要的是具有阐释文化观念及思想意识的功能,所以音乐批评是必要肩负起文化与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成为世界一体化的渠道,音乐批评在这样光彩夺目的社会环境中展现它的用武之地之余也暴露出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全书论及到音乐批评家的思想道德品质时这样写道“音乐批评家实际掌握着一般音乐家和一般观众不具有的话语‘霸权’,这种话语霸权的影响又有着一定的广泛性和深刻性,音乐批评家也就背负着其批评是否公允的社会责任。”(p.53)某些批评家受到金钱或利益的诱惑将社会赋予自己的这种“霸权”滥用,随意的将作品捧之上天或打之入地以使自己得到暂时性的物质或精神满足。
作者认为文艺政策决定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方针和社会文化环境,文艺政策的确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变革时社会发展总趋势所决定的,音乐批评产生于社会文化环境中。(p.67) 19世纪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场论”的理论,其中运用了“生活空间”的概念,即“‘个体及其环境的所有方面影响着他在特定时间内的行为’,‘场论’有助于解释甚至预测人的行为。”[3] 社会文化环境是音乐批评生存与发展的沃土,作者站在鲜明的立场强调国家的文艺政策决定着社会文化环境,文艺政策是一个国家宏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根本要旨,文艺政策属于国家的政治范畴。(p.66)在201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主要任务之一是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4] 文艺政策与文艺的理论构建及具体实践总是相辅相成的为社会文化生活的良好运作服务,音乐批评也不例外。对于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者保持的态度是“努力促进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推动音乐艺术不断繁荣,是音乐批评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p.46)笔者也十分赞同这样的音乐文化发展态度,只是笔者再提出一点点意见,近两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发展之余也应适度,要避免不必要物质和精神的泛滥与浪费,量体裁衣才是根本,无节制的文化创造只会制造出一些文化垃圾。“在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前,尤其要警惕文化大浪费,文化发展的措施不得当导致了伪文化的发展”。[5]
在明言教授撰写的《音乐批评学》论及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时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对音乐与社会关系的全面把握,从政治、哲学与科学的角度考察音乐批评实用于任何一个时代与社会制度,这是在从宏观层面的理性分析,同样也论及了批评家的社会定位,音乐批评家是一个具有复杂社会身份的人,是个体人、文化人与社会人三位一体的身份,(p.63) 他从理性层面论及了音乐批评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音乐批评家对音乐现象的艺术及道德层面具有发言特权,同时又制约于社会的政治势力,还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劳累,所以音乐批评家是一个存在广泛社会争议的角色就不难理解了。张宇辉教授的《音乐批评学概论》是在当前具体而现实的我国社会文化环境中酝酿出来的,全书中音乐批评与社会的关系让读者感觉并不陌生,就像是在阅读近段时间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一样,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与时效性,让读者感觉参与其中身临其境,能良好地与音乐批评对话沟通,十分亲切自然,能现实具体地为今日的音乐批评具体工作提供方向。
四、结语
音乐批评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音乐批评学概论》是一本了解、学习、研究音乐批评学的好书,以音乐本体及与音乐相关的事项为中心,站在不同的学术观点、研究视角与方法,囊括了与音乐批评学相关的许多学科,全面系统科学地构筑了音乐批评学。为音乐批评学的发展打下了厚厚的基石,是音乐批评学走向光明未来服务社会的又一力作。
全书内容详实语言流畅,只是每一章节针对音乐批评的论述少了一些关于音乐批评的实例,让读者感觉不够生动直观,在音乐批评写作论中作者例举了论文体、论著体、随笔体、书信体、对话体、序跛体,如果作者再将每一种写作体裁形式和与之相对应的音乐批评应用实例对应编著,一定会为当前规范音乐批评体裁样式起到良好的效果。再者,作者在全书附录选登了两篇音乐批评文章,笔者认为在全书的各个章节中根据论述的不同侧重点可以多选一些近年来优秀的在业界广受好评的音乐批评文章实例,以供学习者参考学习。
原文链接:http://musicology.cn/reviews/reviews_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