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验的传统“迷信”现在成了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的延续[1],中国宗教音乐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从曹本冶教授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的仪式音乐[2]研究踏上了系统化、模式化的进程。从对仪式研究中Sound Scape的“音乐景观”之翻译,到“中国化”了的“音声”概念的提出,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仪式音乐研究进入了其本土化、理论化的过程。而这十多年以及之前更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基奠,正为我国宗教音乐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2007年由云南艺术学院 张兴荣 教授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云南卷》(后简称《云南卷》)的成书与问世,更为我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领域增添了一支奇葩,在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宝库中发掘出了一批“灵验的遗产”。
《云南卷》是中央音乐学院田联韬教授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计划(2004年4月立项)的一个重要的子课题,课题选择由张兴荣教授主持的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基地”的教师与研究生们来完成,内容涉及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50余个宗教音乐研究个案,文字逾百万,令人欣喜其工程之浩大。该著作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建立在踏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内容独特、个案丰富,图、声、影、文并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阅读之余,笔者有些许感受,愿与所有读者一同分享。本文在对《云南卷》进行介绍的同时,亦希望能够代替读者针对书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发问,以期待引起更多人对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的兴趣与重视。
一、关于体例:宗教音乐民族志的“大辞典”
初读此书,异彩纷呈的云南少数民族仪式场景让人目不暇接,“猎奇”也好,兴趣也罢,总之是“吸引”。云南民族的宗教文化堪称一所文化博物馆,而《云南卷》即将这“无形”的财富付诸于文字,铸造了一本少数民族宗教音乐民族志的“大辞典”,每一个个案都是一款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力图呈现事实、内容细致的词条。每一款词条都讲述了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宗教因素,以及宗教音乐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书中将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信仰来调适现实生活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寻求精神的寄托和安慰;第二,宗教信仰自始至终伴随着各民族的人生礼仪,人的生命行程,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演绎着一段段多姿多彩的人生礼仪;第三,宗教信仰体现出朴素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第四,功用性的宗教仪式活动中“祭师”、“法师”、“传道师”等,往往是“人神两界的沟通者”。[3]《云南卷》中的个案就是这些社会功能的具体缩影,读者可在每一款词条中窥探出人们的疾病、灾难是怎样得以“灵验”的消除,宗教为何为人所“迷信”,信仰何以给人们以恩惠。深入其中,不难发现宗教的力量,以及信仰的历史厚度。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灵验”的大辞典。
二、关于内容:三大类型、六种宗教
云南民族众多,由于其民族历史渊源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因而传承并保留了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从原始的到现代的各种宗教信仰形式都可以在云南找到。云南少数民族大多并不奉行某种单一的宗教,主要呈现出了多元并存、多形混融的表现特征。因此,在《云南卷》中,将云南民族宗教的主要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六种:一是云南本土产生的,与云南各民族的原初生存状态密切相连的自然(原始)宗教;二是从中原或国外传入云南,在云南各民族中流传,并产生深刻影响的人为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三是多形混融的“中间型”宗教。[4]其中,“中间型”宗教,是由施惟达、段炳昌在其编著的《云南民族文化概说》[5]中提出的概念,在此运用主要为了说明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多形混融的文化格局。如“东巴教”,是纳西族信仰的原始宗教,演变中受到藏族苯教、藏传佛教的影响,已形成天堂和地狱的观念。起源于道教的“谈洞经”,演变中受到儒、释教及民间习俗等的较大影响。[6]
按照上述分类方法,《云南卷》全书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述,由 张兴荣 教授执笔,对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历史、现状、特征等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到第七部分共六篇,分别对云南少数民族所拥有的六种宗教文化类型进行了论述。第一篇为佛教音乐,其中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各为一章,包含了香格里拉藏传佛教松赞林寺格东《羌姆》跳神法会,云南傣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南传佛教音乐,白族阿阇梨佛教音乐调查个案等;第二篇为道教音乐,对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丽江纳西族道教音乐、瑶族受戒音乐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三篇为基督教音乐,其中包括了怒江州独龙族、怒族,富民县小水井苗族和楚雄州苗族,拉祜族、景颇族、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多个基督教音乐调查个案;第四篇为伊斯兰教音乐,其中对嵩明县大营村、昆明、巍山等地区的回族伊斯兰教音乐进行了调查研究;第五篇为中间型宗教,文中对丽江纳西族、大理白族的洞经音乐文化,以及丽江县、香格里拉县纳西族东巴音乐、宁蒗县永宁镇摩梭人的达巴教音乐、白族本主教祭祀活动中的音乐文化等进行了比较翔实的记录与分析;第六篇为自然宗教音乐,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的自然宗教文化丰富、庞杂,因此书中按照各民族隶属的语系、语族,将此部分分为了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诸民族、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诸民族、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诸民族自然宗教音乐等几章,其中包含了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景颇族、阿昌族、白族、普米族、独龙族、傣族、壮族、布依族、苗族、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等十多个民族的自然宗教音乐文化研究个案。
三、关于研究方法:“信仰、行为、音声”三元理论模式分析方法
在《云南卷》中,研究者将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A.P.Merriam)三元里论模式分析方法——信仰、行为、音声,引申为宗教音乐文化的研究,即为:宗教观念、仪式活动、音声行为。其构成要素包含:神灵系统、经典、教义、教规、神职人员、信众、特定仪式行为、音声(包括宗教仪式主持者的“心诵”、“默咒”等听似无声的音声)、特定活动场合、特定时间、节庆等。[7]其中,“音声”一词的应用,使得《云南卷》在对宗教音乐进行研究的时候考虑的更为全面。上述在民族音乐学界已被普遍认同的研究方法,其优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涉及到信仰体系的各个层级,调查研究者在局内-局外身份转换的过程中,对信仰的表层、中间、核心等层次的音声均能给予观照;第二,涉及到各种文化身份的人的行为对仪式的影响,以及其与整个信仰体系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诠释出各种行为、音声的符号功能与意义。在此种方法指导下完成的《云南卷》,其中大部分个案都细致入微,如 杨民康 教授执笔的云南傣族南传佛教课诵仪式音乐和节庆仪式音乐个案, 张兴荣 教授执笔的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文化个案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四、代读者发问
在欣赏这炫焕异彩的他者文化之余,也不禁感叹这浩大之作的不足之处。正如 吴卫民 先生为《云南卷》所作的序中提到的“水平参差,体例失衡,口径杂多”等问题,笔者也深有感触。
第一,著作提名为“宗教音乐研究”,而文中涉及的范畴是更为广泛的“音声”概念。另外,“宗教音乐”是否可与“仪式音乐”划上等号,文中并没有对二者的异同加以说明就同时应用,如此必将导致课题研究的定位与研究范畴的模糊化。另外,既然用了“研究”一词,就应该有更多的文化阐释,包括历时与共时多维度的思考,而在许多个案中我们只能看到“调查”的影子,而却很少见到真正的“研究”。
第二,研究学者为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参与的梯队组合,完成如此浩大的学术著作实属不易,但是研究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是一目了然的,有些个案细致入微,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充数之作。
第三,指导观念及理论构想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该著作中并没有针对云南宗教文化做出“本土化”、有针对性的课题理论规划与指导,而是沿用以往的宗教仪式音乐研究的方法,虽然如此无可厚非,但却没能更好的突出云南宗教文化的研究特色。
结语
瑕不掩瑜,《云南卷》的学术价值及其研究团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是值得进一步肯定的。在品味云南25个少数民族宗教音乐文化盛宴之时,我们体会着他者文化的绚烂多彩,当然也不难发现其中的联系与混融。虽然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都拥有各自的“灵验”之道,但同时却拥有相对统一的“灵验”之效。笔者不禁反思一个问题:不同的民族虽拥有不同的外表、语言、文字,但却在其懵懂的时代,共同拥有了宗教信仰,并始终相信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他们的命运。也许正是一次又一次的“灵验”的轮回,使得宗教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也许正是这信仰所承载的厚重,使得这传统的“迷信”现在成为了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的延续。也许从这一角度来讲,“灵验”才能诠释宗教音乐文化研究的真正意图。无论怎样,《云南卷》已经记录下了不同的“灵验”,而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显然还有更多的期待……
参考文献
[1]张兴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云南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2]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施惟达,段炳昌等编著:《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 王铭铭:“灵验的‘遗产’——围绕一个村神及其仪式的考察”,《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焕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6页。
[2] 笔者认为,仪式音乐与宗教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一切传统仪式音乐最初都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仪式音乐的研究与宗教音乐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交且难以分离的。因此,此处“仪式音乐”的范畴大于并包含了“宗教音乐”。在此处做以说明,旨在更为清晰的阐述宗教音乐研究的学术背景。
[3] 张兴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云南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8-10页。
[4] 同上,内容提要第1页。
[5] 施惟达,段炳昌等编著:《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132页。
[6] 张兴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云南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总述第1页。
[7] 张兴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云南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总述第1-2页。
附:本文完成于2008年7月,荣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二届“学会杯”论文评选三等奖(2008年)。
原文链接:http://musicology.cn/reviews/reviews_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