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音乐考古文论
[1]项阳. 山西商以前及商代特磬的调查与测音
分析[J]. 考古,2000,(11).
[2]项阳,杨应鱣,宋少华. 五弦筑研究──西汉长沙王后墓出土乐器研究之一[J]. 中国音乐学,1994,(3).
[3]项阳. 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再辨析[J]. 乐器,1994,(3).
[4]项阳,
张振涛. 辨古今 谈编撰 谋方略──《中国音乐年鉴》第五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中国音乐学,1995,(1).
[5]项阳,宋少华. 五弦筑的码子、弓子及其它相关问题[J]. 音乐研究,1996,(4).
[6]
韩宝强,项阳. 建立“中国民族乐器音色库”的构想[J]. 中国音乐学,1993,(2).
[7]项阳,韩宝强. 《中国乐器音色库》计划实施与少数民族乐器改革问题[J]. 中国音乐学,1993,(3).
[8]唐健垣 ,项阳,
蔡良玉. 商代的弦乐器及木制乐器[J]. 中国音乐学,1993,(4).
[9]项阳. 筑及相关乐器析辨[J]. 音乐探索.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2,(3).
二、乐籍制度
(一)书评
[1]项阳,柏互玖. 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的编纂说起[J]. 人民音乐,2011,(7).
[2]项阳. 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范本──从《草根的力量》谈起[J]. 民族艺术,2002,(1).
[3]项阳. 一本元代乐籍佼佼者的传书——关于夏庭芝的《青楼集》[J]. 音乐研究,2010,(2).
[4]项阳. 一把解读雅乐本体的钥匙——关于邱之稑的《丁祭礼乐备考》[J]. 中国音乐学,2010,(3).
[5]项阳. 以《太常续考》为个案的吉礼雅乐解读[J]. 黄钟(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3).
(二)乐户
[1]项阳. 乐户与宗教音乐的关系[J]. 音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2).
[2]项阳. 乐户与鼓吹乐[J]. 文艺研究,2001,(5).
[3]项阳. 亲缘关系与音乐礼俗的承继,第二届中非音乐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8.
[4]项阳. 堕民,在底边社会中创造和承继中国传统音乐文化,2006年5月台北世新大学“底边阶级学术研讨两岸三地工作坊”论文
(三)乐籍制度
[1]项阳. 词牌、曲牌与文人、乐人之关系[J]. 文艺研究,2012,(1).
[2]项阳. 从官养到民养:腔种间的博弈——乐籍制度解体后戏曲的区域、地方性选择[J]. 艺术百家,2012,(1).
[3]项阳. 地方官府用乐机构和在籍官属乐人承载的意义[J]. 音乐研究,2011,(1).
[4]项阳. 功能性·制度·礼俗·两条脉——对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认知[J]. 中国音乐,2007,(2).
[5]项阳,张咏春. 从《朝天子》管窥礼乐传统的一致性存在[J]. 中国音乐,2008,(1).
[6]项阳. 关注明代王府的音乐文化[J]. 音乐研究,2008,(2).
[7]项阳. 轮值轮训制──中国传统音乐主脉传承之所在[J]. 中国音乐学,2001,(2).
[8]项阳. 乐籍制度的畸变期考述[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4).
(四)理论对实践的诠释
[1]项阳. 原生态民歌的界定与认知[J]. 音乐探索,2011,(3).
[2]项阳. 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J]. 音乐研究,2006,(1).
[3]项阳. 当下传统音乐与民间礼俗的依附与共生现象[J]. 音乐研究,2005,(4).
[4]项阳,留钕铜. 当下非主流化生存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形式——以鲁西南和冀中为例[J]. 文艺研究,2005,(3).
[5]项阳. 中国音乐民间传承变与不变的思考[J]. 中国音乐学,2003,(4).
[6]项阳.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J]. 中国音乐,2008,(3).
[7]项阳. 传统的回归与“旧调重弹”[J]. 人民音乐,2003,(8).
[8]项阳. 男唱女声:乐籍制度解体之后的特殊现象——由榆林小曲引发的相关思考[J]. 戏曲研究,2006,(3).
[9]项阳. 传统音乐文化视野中的“胜芳现象”[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
[10]项阳. “武音”辨[J]. 中国音乐,2009,(2).
[11]项阳. 对“活化石”乐种的思考[J]. 中国音乐,2003,(2).
[12]项阳. 对先秦“金石之乐”兴衰的现代解读[J]. 中国音乐,2007,(1).
[13]项阳. “六代樂舞”為《樂經》說[J]. 中国文化.第31辑2010年春季
[14]项阳.
“合制之举”与“礼俗兼用”李幼平主编:《钟鸣寰宇——纪念曾侯乙墓编钟出土30周年文集》,武汉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160-170页。“纪念曾侯乙墓编钟出土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五)鼓吹乐
[1]项阳. 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
[2]项阳. 关于“吹歌”的思考[J].艺术评论,2012,(3).
[3]项阳. 拓展“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的一点思考[J]. 交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3).
[4]项阳. 重器功能,合礼演化——从金石乐悬到本品鼓吹[J]. 中国音乐,2011,(3).
[5]项阳. 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3).(4)
[6]项阳. 明代国家吉礼中祀教坊乐类型的相关问题[J]. 音乐研究,2012,(2).
[7]项阳.
河北安新圈头药王会祭祀仪式与用乐传统.2008年5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社会学系主办的“中国地方社会仪式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三、学科建设纲要
[1]项阳. 音乐史学与民族音乐学论域的交叉[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1).
[2]项阳,张欢. 大曲的原生态遗存论纲[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2).
[3]项阳. 论制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兼论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J]. 音乐研究,2004,(1).
[4]项阳,吕其玮. 采风观念的异化[J]. 中国音乐,2005,(3).
[5]项阳. 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沟通问题[J]. 人民音乐,2010,(3).
[6]项阳. 由音乐历史分期引发的相关思考[J]. 音乐研究,2009,(4).
[7]项阳. 接通的意义——传统·田野·历史[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
[8]项阳. 中国音乐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1).
[9]项阳. 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关于“历史的民族音乐学”[J]. 中国音乐,2008,(4).
[10]项阳. 中国礼乐制度四阶段论纲[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
[11]项阳,张准,留钕铜. 试论齐鲁在中国东周时期音乐文化上的领先地位[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4).
四、评述
[1]项阳. 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上——黎锦晖的探索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启示[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4).
[2]项阳. 感动自我,为祖国讴歌[J]. 艺术评论,2011,(5).
[3]项阳. 黎锦晖:时代弄潮与世纪悲情[J]. 中国音乐,2007,(4).
[5]
廖家骅,
王次炤,
赵晓生,
魏廷格,王哺,
周吉,王纯炎,寒溪,方萌,丁鸣,黄腾鹏,倪瑞霖,
高为杰,薛布
,罗念一,项阳,金建民. 对改版后
《人民音乐》的反映[J]. 人民音乐,1986,(9).
五、佛教音乐研究
[1]项阳. “释俗交响”之初阶——中国早期佛教音乐浅识[J]. 文艺研究,2003,(5).
[2]项阳. 北周灭佛“后遗症”——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J]. 文艺研究,2007,(10).
[3]项阳. 永乐钦赐寺庙歌曲的划时代意义[J]. 中国音乐,2009,(1).
[4]项阳. 关于佛教、道教与民间乐社用乐相通性的思考[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1).
[5]项阳. 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J]. 中国音乐,2006,(4).
[6]项阳. “改梵为秦”中的“学者之宗”曹植[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1).
[7]项阳. 假如智化寺音声佛事依然存在.世界佛教论坛参会文稿.2009,3
[8]项阳. 五台山传承世俗音声的启示[J]. 佛教文化,2008,(4).
原文链接:http://musicology.cn/data/data_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