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古典音乐,有时要仰赖某种机缘。当生活的样式越来越趋于一致,精神生活特别是音乐生活遭遇最大值娱乐化时,人在电影院里接受到的音乐共鸣,竟一下子显得格外珍贵。音乐的力量有时候也需要特定场景、特定情绪的推动,自电影诞生以来,常常会出现一部电影因一段令观众心灵为之震动的经典旋律配乐,而从此脍炙人口、一跃成为流行的例子。许多电影导演都喜欢在电影中用古典音乐的片段制造情感高潮,或渲染特殊气氛,最近上映的《听风者》、《太极》等用到了贝利尼和德沃夏克的音乐,影院效果非常震撼。导演王家卫也喜欢以古典音乐入乐,比如《2046》中用了和《听风者》一样的作品,而正上映的《一代宗师》中传出的歌剧咏叹调却相对生僻,至今无人说出它来自哪部作品。DECCA唱片公司发行的《电影中的“柔板”》可谓毕其功于一役,无论是音乐迷还是电影迷,都可从这播放时间超过150分钟的专辑中获得多种满足。我再强调一点,从这两张唱片进入古典音乐世界,亦是所谓“入门”的极佳选择。
先说莫扎特最动人的旋律——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本来就被誉为莫扎特最凄美的音乐,在电影《走出非洲》中处处如点睛之笔一般浮现时,它已经和这部电影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了。唱片选取的是我最喜欢的布雷默奏单簧管、科林·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这原本属于Philips的录音,与EMI的比彻姆指挥版各有所长、不可或缺。歌剧《费加罗婚礼》名气很大,但完整听过的人很少,如果不是《肖申克的救赎》中那令绝望的女高音二重唱,有几人会关注这个选段?迪·卡娜娃和波普演唱由索尔蒂指挥伦敦爱乐乐团伴奏,是比电影的声音还要美上数倍的享受。同样的效果还有《血色星期天》,采用的是歌剧《女人心》中的三重唱,这里由女高音波普、女中音法丝宾德和男低音克劳斯演唱,克尔泰斯指挥维也纳海顿乐团。瑞典电影《埃尔维拉·玛迪根》曾经风靡欧洲,也因此大面积普及了第21钢琴协奏曲,有的唱片公司在出版这部作品时干脆用电影剧照做封面。电影《阿玛迪乌斯》更是采用莫扎特的音乐串起全剧剧情,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降B大调小夜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和《安魂曲》选段(科林·戴维斯指挥BBC交响乐团)。
我一直认为巴伯的《弦乐队柔板》是最好的音乐入门曲,而所有看过电影《野战排》的人便都忘不了它的主题配乐。由大卫·津曼指挥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版本虽非最著名,却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演奏,所有的情愫应有尽有,录音也是发烧级。可以和巴伯这段伟大的旋律媲美的是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它在《美丽人生》中的运用催人泪下。还有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它出现在《美国往事》、《教父3》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当中,成为因电影而流传最广的歌剧选段。普契尼的歌剧《贾尼·斯契基》也是因其中的女高音咏叹调“慈祥的父亲,我是多么爱他”被用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而广为人知,泰芭尔迪的演唱是我所听到的最美丽感人的声音。卡塔拉尼的《拉·瓦利》同样不是热门歌剧,但女主人公咏叹调在电影《歌剧女伶》中出现,就一下子燃烧起激情的火焰,该版本选自弗莱明演唱、麦克拉斯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的咏叹调专辑,非常新,也非常优秀。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晴朗的一天”也来自该专辑,谁会想到它被用在电影《致命诱惑》中呢?
再说几个著名电影里的著名音乐片段,《短暂遭遇》中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钢琴家是高贵儒雅的蒂博代,他的演奏音色纯净、色彩华丽。《牛虻》本来就是肖斯塔科维奇作曲,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浪漫曲》来自夏伊指挥的萧氏电影配乐专辑。《死亡诗社》中的贝多芬《皇帝协奏曲》由阿什肯纳吉独奏并指挥克利夫兰乐团。维斯康蒂的《魂断威尼斯》绝对音乐比电影著名,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小柔板”因此风靡,进而使马勒作品广为传唱,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带来的版本是一个标准演绎。《平凡的人》配上巴洛克经典——帕赫贝尔的《卡农》相得益彰,明欣格尔指挥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的版本无懈可击,他们演奏的巴赫《乐队组曲》第三号“G弦上的咏叹调”,可以在《七宗罪》里听到。《卡林顿》的电影我没看过,但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第二乐章可谓“人类最伟大的音乐”之一,会产生什么样的起义效果呢?《弗兰吉与约翰尼》采用了德彪西《月光》的乐队版,《危险的月光》却让阿丁赛尔的《华沙协奏曲》成为经典名曲。
《闪亮》是关于钢琴家的电影,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是主线,多次出现的《升C小调前奏曲》在这里选的是阿什肯纳吉版,当然权威。《不朽的爱人》是关于贝多芬的爱情故事的,《月光奏鸣曲》是点睛之笔,同样是阿什肯纳吉独奏。《希拉丽与杰基》(她比烟花寂寞)写的是杰奎琳·杜普雷的悲剧故事,只可惜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并非他本人演奏,朱利安·劳埃德-韦伯和梅纽因指挥皇家爱乐乐团算是Decca能够拿出的不错版本。
巴利、莫里克尼和尼曼是职业电影作曲家,他们某些经典旋律也可以作为古典音乐来听,比如巴里的《与狼共舞》中“约翰·顿巴尔主题”和《女王的神秘侍从》中“我们所有的好时光”、莫里科尼的《使命》中的“加布里埃尔的双簧管”和《天堂影院》、尼曼的《钢琴课》中的“心祈初欢”等,都是令人极其熟悉的旋律。
原文链接:http://musicology.cn/reviews/reviews_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