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16年6月24日-2016年6月26日  
会议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演奏厅  
会议主题:多维视角下的琴学研究  
记录人:彭程、谭婧慧  
与会人员: 全国各兄弟院校及学术界的各位同仁  
会务组:周建明、马艳等  
会议宗旨:我国的古琴艺术以其存有3000多首琴谱、丰富的琴学理论、珍贵的琴器文物、几千年未间断的传统、以及内含着丰富的哲学文化意蕴,成为中国 艺术文化中的一个特别景观,也是长期以来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中心所在。2003年古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又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不仅弹琴和琴学研究人数剧增,成果丰硕,琴乐的创作表演也更加多样。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她惊醒理论考察,总结取得的经验,检讨存在的问题。在历史上,南京市我国明清以来琴学发展的重镇之一,琴派众多,名家辈出,影响深远。在南京艺术学院,也有许多琴家接续传统,传播琴艺,探索琴乐发展的新道路。我们筹办此次会议,邀集全国琴学专家,展示和交流当下琴学研究成果,梳理琴学未来发展的思路,并回忆、纪念已故琴家成公亮先生。愿此次会议能成为各位亲家、学者交流思想、增进团结的契机,推动我国琴学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会议内容:  
2016年6月24日至2016年6月26日,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多维视角下的琴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
开幕式   
时间:2016年6月24日 19:15~19: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演奏厅  
开幕式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周建明教授主持。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教授致开幕词, 并向吴文光教授颁发音乐学院古琴研究客座教授聘书。  
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兄弟院校、全国学术界的各位同仁共50余人参加,以学术报告和古琴音乐会的形式进行了沟通交流。
古琴音乐会(一)
时间:2016年6月24日 19:30  
地点:音乐学院演奏厅  
1、《梅花三弄》(据《琴谱谐声》)  
打谱:吴景略  
演奏:徐君跃 浙江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会长  
2、《文王操》(据《西麓堂琴统》)  
打谱:张子盛  
演奏:张子盛 天津七弦琴院院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3、《忆故人》(据《今虞琴刊》)  
张子谦传授 成公亮记谱  
演奏:魏圩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4、《天风环佩》  
打谱:张子谦  
演奏:戴微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场休息  
5、《泛沧浪》(据《神奇秘谱》)  
打谱:吴文光  
演奏:黄梅 中国音乐学院教师  
6、《沉思的旋律》  
作曲:成公亮  
演奏:林蔚丽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7、《古风操》(据《神奇秘谱》)  
打谱:吴文光  
演奏:杨春薇 中国音乐学院雅乐研究中心副主任  
9、《潇湘水云》(据《五知斋琴谱》)  
打谱:吴景略  
演奏:赵家珍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
大会发言环节  
会议时间:2016年6月25日 8:30~12:15  
会议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演奏厅  
议题一:琴学的历史与现状  
主持人:秦序  
记录人:谭婧慧  
与会人员: 全国各兄弟院校、学术界的各位同仁以及琴界各位琴家  
   
发言人:吴文光  
题目:《古琴音乐述作及其相关》  
介绍其自身的求学经历与古琴的结缘。关于古琴的起源与历史,在某些领域有一些提议,琴器学。对于西汉以前古琴的演奏技法等提出了一定的质疑,研究先秦的历史即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对于古琴历史的研究非常重要。对西汉时期有没有“徽”提出了问号。古琴作为一种文化,从秦朝末年开始介绍到上世纪, 而且现在也没有很新的发现, 个人认为琴谱的发现工作遇到了一些瓶颈。  
   
发言人:管建华  
题目:《<溪山琴况>与“品味论”的文化哲学美学解读》  
从文艺学、哲学、中西的比较来谈古琴的价值与其独特性。简述《溪山琴况》中的二十四况是根据古代二十四诗品的体系演变而来,并提出了一个“品味论”,对于中国人来说品味其实就是审美,即主观对客观。“味”在西方哲学当中是感性的,不是物质的,这就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出入。  
   
发言人:戴薇  
题目:《梅庵琴风之古谱探微——以<梅庵琴谱>与<龙吟琴馆琴谱>所收同曲谱本之比较为视角》  
梅庵琴谱之古谱探微——以《梅庵琴谱》与《龙吟馆琴谱》所收同曲目谱本之比较为视角。简要介绍了二谱曲目编排的比较,二谱共有曲目的谱本中的大同小异。最终通过比较二谱共有曲目的谱本,使听众对这两本相隔130多年的同源琴谱有了初步的认识。轮指、撮等右手特色指法的加强,使民国时期由山东聊城至江苏南京等地发展嬗变的梅庵派,赋予其曲更加浓郁的山东地方风味。二谱之间8首共有曲目在谱本上锁体现的大同小异,为这些琴曲自清代中后期至民国中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稳态变化,提供了不容忽视的历史文本证明。  
魏圩发言:介绍了古琴形制、记谱方式等因素的演变,参照断代史体例将古琴艺术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以此为汉代以前、汉至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至清代、民国至今。在古琴艺术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古琴艺术在不同阶段内呈现出不同特征。通过归纳不同阶段内古琴艺术发展特征,归纳出古琴艺术发展轮廓。  
   
发言人:魏圩  
题目:《古琴艺术发展史阶段划分构想》  
介绍了古琴形制、记谱方式等因素的演变,参照断代史体例将古琴艺术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以此为汉代以前、汉至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至清代、民国至今。在古琴艺术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古琴艺术在不同阶段内呈现出不同特征。通过归纳不同阶段内古琴艺术发展特征,归纳出古琴艺术发展轮廓。  
   
发言人:林蔚丽  
题目:《纪念成公亮先生短文》  
介绍了与成公亮先生交往的二三事以及学琴的渊源和感受。讲述了成公亮先生在艺术上、生活上、人品上一些具体而真实的事情,让我们充分了解到成公亮先生不仅在艺术上拥有高超的成就,而且在个人生活中也依然具有大师风范——勤俭节约、品德高尚。以此来悼念心中敬爱的古琴艺术家。  
   
发言人:吴炯  
题目:《虞山吴派古琴艺术的传统性、艺术性及其学术贡献》  
简单介绍了虞山吴派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从音乐传统、文化背景、人文素养和学术成就几个方面,探讨了虞山吴派的超流派价值和意义,并初步梳理了虞山吴派古琴艺术的艺术贡献和理论贡献,及其丰富而广泛的价值。  
茶歇  
主持人:赵家珍
发言人:王姿妮  
题目:《从中日社会文化背景看东皋心越东渡及其琴乐传承》  
从中日社会文化背景看东皋心越东渡及其琴乐传承。介绍了东皋心越东渡前的浙江社会文化。  
   
发言人:蔡丽红  
题目:《中国钢琴音乐借鉴古琴文化元素创作的回顾与反思》  
对中国钢琴音乐鉴赏古琴文化元素创作进行了回顾与反思。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百年历史视觉出发,勾勒出以古琴艺术元素创作钢琴曲的三个阶段特征:提出钢琴作品的创作借用古琴艺术元素,不但是作曲家潜意识中力图摆脱对西方艺术音乐风格的模仿与复制,也是现代作曲家彰显“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是中西音乐对话的一个中介煤质与交流平台,其创作可以看作是中国百年来钢琴音乐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百年来追求中国风格的一个典型代表。对以古琴元素创作的钢琴音乐的传播现状的缺失提出了反思,并对其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发言人:王爱国  
题目:《颜元<四存编 性理评>琴学理念阐释》  
阐释了颜元《四存编 性理评》琴学理念。首先简单介绍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并以古琴为例阐明了颜元琴学理念中的“习琴”观,将古琴的修习归结为“学琴”、“习琴”、“能琴”三个相互关联、渐次升华的不同阶段,为研究他的琴学观念留下了重要的资料。颜元以其精薇简明的美学见解,将古琴演奏艺术导入一个新的境界。他所秉持的琴学理念,是以“习行”的哲学观薇理论基础,将“学琴”、“习琴”与“能琴”的理念建构薇一个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演奏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对现代器乐演奏艺术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发言人:张婷婷  
题目:《“琴者禁也”观念下古琴的雅俗观》  
阐释了“琴者禁也”观念下古琴的雅俗观。去欲归雅、正与欲。“欲”是俗的根本特征,“以德为雅”、“以欲为俗”的雅俗观念。将“禁”作为“琴”的本性规定,`详细说明了“琴”是正音雅器,“琴乐”是禁止淫邪欲望的,以“虚实相生”表现,获得大音希声的境界。  
   
发言人:薛冬艳  
题目:《由<琴书大全>管窥“调子”音乐》  
简单介绍了“调子”音乐。把《琴书大全》调子曲目与其他琴谱曲目记载做了比较,并且列出了调子曲目在宋代琴书、明代琴书的收录状况。详细介绍了明代琴谱中调子曲体的变化以及《琴书大全》调子与操弄的对比。最后总结出北宋古琴体裁“调子”至今犹有余响。调子作为小型琴乐体裁,兼具小操、琴哥双重属性。调子曲目在流传过程中,曲体、调属、曲名、曲调、风格不断变化。  
   
发言人:尚建科  
题目:《成己与达人——古琴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古琴作为一件古代的乐器,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琴乐以“中正平和”、“清澈淡远”的大雅本色,成为文人雅士阶层修身立己的基本追求。时至今日,古琴以其独特的人文旨趣,依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码。古琴承载的独特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代表性乐器,其文化意义是不可代替的。古琴艺术透露出来的独特人文精神,随着时间的延续,在当代依然播撒出深厚的底蕴和魅力。在当代社会,古琴的文化精神依然是有效的,需要我们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去发扬。  
   
发言人:秦序  
题目:《古琴保护重中之重——从古琴遗产申报书谈起》  
对古琴文化空间和文化表现形式做了说明。琴谱的传承,历来是在“口传心授”的基础上,一旦离开具体琴人,流派的“口传”、就将变为“天书”、出现传曲的变形或遗失。尤其近代以来社会剧变,琴乐主要依托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消失,琴乐急速衰退,面临了消亡的危机。一部琴乐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音乐文化史。数以千计的琴曲,充分反映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历程,故其文化历史价值不可低估。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与联系方面,没有任何一件中国乐器可以与它相比;它是一种浓缩着高度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和精致的艺术。  
古琴音乐会(二)  
时间:2016年6月25日 19: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演奏厅  
1、《栖霞钟声》  
作曲:马杰  
演奏:马杰 南京幽兰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副会长  
2、《潇湘水云》  
打谱:吴文光  
演奏:赵烨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3、《欸乃》(据《琴谱正传》)  
打谱:管平湖  
演奏:魏玗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4、《碣石调 幽兰》(《古逸丛书》)  
打谱:吴文光  
演奏:吴炯 无锡古琴研究会会长  
中场休息  
5、《长门怨》(据《梅庵琴谱》)  
打谱:刘景韶  
演奏:刘善教 镇江梦溪琴社社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副会长  
6、《平沙落雁》(据《梅庵琴谱》)  
王永昌传授  
演奏:倪诗韵 江苏省海门市雷音琴坊总监  
7、《忆故人》(据《令虞琴刊》)  
张子谦传授 成公亮记谱  
演奏:马维衡 扬州市汉风古琴之作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副会长  
8、《流水》(据《天闻阁琴谱》)  
打谱:管平湖  
演奏:朱晞 常熟博物馆馆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大会发言环节  
会议时间:2016年6月25日 14:30~18:15  
会议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演奏厅  
议题二:地域文化与琴派风格  
主持人:施咏  
记录人:彭程  
与会人员: 全国各兄弟院校、学术界的各位同仁以及琴界各位琴家  
   
发言人:朱晞  
题目:《虞山琴派的渊源与流变考略》  
朱晞先生指出,历来论及古琴,虞山派是必谈的话题,然纵观当今琴坛,虞山派的曲目已少有人演奏,至于对虞山派的渊源及流变研究,除许健先生等少数几位前辈提纲式的论述外,几乎无人详细研究,因此他对虞山琴派的渊源与流变进行研究。虞山琴派发源地常熟也是吴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其地域文化渊源较为深厚,曾出过483个进士,2万多个举人。然琴界对虞山派的认识是略有模糊的,认为其都是“清微淡远”的风格特征,古文献曾记载虞山派的创始人徐青山的琴声可以震动窗户纸,如此的穿透力应该不是“清微淡远”这简单的四个字可以涵盖的。此外,现在的古琴演奏多是以模仿为主,个性的发展不够。  
   
发言者人:丁晔  
题目:《卧龙岗上的剑胆琴心—论诸葛亮的琴乐思想》  
丁烨对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诸葛亮如此喜爱吟唱这首琴歌不仅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也有其对这首乐曲的旋律、歌词等本体的喜欢;对诸葛亮“自比管乐”的原因进行解释,认为其自比管仲、乐毅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身份相似,都颇具音乐修养,在音乐治国方面也有相似的观念;对空城计中的琴乐思想进行解读;对三国时期蜀派古琴进行论述。她认为诸葛亮的琴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道、法家为支撑,古琴对于诸葛亮在生活军事上都很重要。  
   
发言人:李小戈  
题目:《影响清代琴学思想的因素探析》  
清代琴学思想是在明代琴学思想基础上的传承和发展,随在思想界,清代较之明代有着明显差异,但是琴学思想领域传承更为鲜明,其发展受到清代学术思想影响也不可忽视,另清代琴学的历史性演变也需要得到琴界的重视。李小戈先生认为,清代的政治、学术思想、以及明代的琴学是影响清代琴学思想的主要因素。其中政权的更替、朝廷主要编修的琴学文献是清代政治上对其琴学的影响,崇尚实学,倡导实际操作是清代学术思想上对其琴学的影响,明代的崇雅黜俗是明代琴学对清代琴学的影响。  
   
发言人:黄数志  
题目:《<古冈蔗湖遗谱>初探》  
《古冈遗谱》《悟雪山房琴谱》是岭南派公认的两部祖谱,但由于资料稀缺,有令人印象模糊之感,2010年《古冈蔗湖琴谱》出版,为贫乏的岭南琴史增添了不少史料。但出版几年并没有引起琴界的广泛关注,黄数志先生通过对其来源、内容、特点、谱主及相关琴人、年代、出处以及其和《悟雪山房琴谱》的关系的探讨,希望抛砖引玉,有跟更多琴友学者进一步探讨与完善岭南琴学历史。  
   
发言人:王乒乒  
题目:《试论宋代永嘉古琴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名仕叶适为视角》  
由于目前音乐学界对宋代永嘉地区琴人区域性研究的稀缺以及对永嘉地区个体琴人的知之甚少,王乒乒通过对宋代永嘉琴人史料考证、兴于仕之宋代永嘉琴人现象的考辨、名仕效应——宋代永嘉琴人成因考证,论述宋代永嘉古琴的文化生态环境。  
   
发言人:张俊荣  
题目:《岭南琴派“按谱鼓琴”特征只考察与分析——以琴曲<碧涧流泉>为例》  
《碧涧流泉》是岭南琴派最有代表性的一首琴曲,通过对《碧涧流泉》《石上流泉》的对比,分析岭南琴曲在传承过程中加入的地方性的文化,并发现两首是同源不同派的琴曲。张俊荣从岭南琴派的风格(岭南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岭南琴派风格多寄情山水)、岭南琴派的指法谱字、富有地域性的音乐特点的乐思拓展,解析按谱鼓琴的文化意义,管窥岭南琴派的风格渊源。  
   
发言人:倪诗韵  
题目:《从文人音乐到梅庵琴派》  
从古琴音乐的社会地位、古琴音乐作为文人音乐所具备的特征、古琴音乐作为文人音乐的审美学剖析、古琴音乐作为文人音乐在文人阶层消逝后依然存在并发展的理由四方面来阐述古琴文人音乐的属性,并论述梅庵琴派的产生发展及其艺术风格,从而得出对现代琴的启示意义。  
茶歇  
主持人:朱晞  
发言人:赵烨  
题目:《古琴家刘少椿—我的曾外祖父文化身份探究》  
用文化身份这样一个后现代的焦点议题来叙述古琴家刘少椿,并通过家人的身份之便,获得大量口述信息,从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古琴音乐的影响,出发,并指出刘少椿的特殊性就在于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还能保持文化的纯洁性。  
   
发言人:李卓阳  
题目:《明清时期甘肃琴人群体考述与相关问题探究》  
对明清时期甘肃琴人群体的生平、籍贯、身份阶层、琴学著作等情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通过对其社会构成状况、时空分布、琴学流派与风格从中揭示出明清时期甘肃等琴人群体在不同发展时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社会和文化特征。并指出,甘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希望得到琴界更多的关注。  
   
发言人:邓晴南  
题目:《当地浙地古琴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思考》  
浙地古琴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浙派古琴悠久的历史传统、大量的琴人和丰厚的琴学史料成为中国琴史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琴派之一。浙地琴人琴家的文化认同体系是多层次的多样化的,从传统琴乐文化传承中的文化认同和琴乐文化传承中的文化选择两个方面,展开对浙地古琴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的探讨。  
   
发言人:脱凡  
题目:《文化地域分布中岭南琴派的渊源》  
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保持着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色彩,从岭南地域条件和文化状貌、古琴在岭南地区的流变、岭南琴人及琴曲、岭南琴曲风格的地域性特征四个方面,探寻岭南自身独特审美艺术风格背后的地域渊源。  
   
发言人:魏伶旭  
题目:《文化地理学视域下广州秦观的生存背景探析》  
从广州市区域文化地理、文化扩散、古琴文化的载体—琴人三个方面入手,借助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探讨广州市琴馆的生存、发展的深层缘由。  
   
发言人:郭艺璇  
题目:《古代琴论中声音张力的形态探讨》  
结合中国古代琴乐理论中的具体论证,引用物理学“张力”这一概念,从声音张力的概念解析、琴乐演奏中的声音张力形态两个方面,分析古代琴论中对古琴演奏时声音张力的营构问题。  
大会发言环节  
会议时间:2016年6月26日 8:30~12:15  
会议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演奏厅  
议题三:成公亮先生琴艺生涯与琴学理念  
主持人:马达  
记录人:彭程  
与会人员:全国各兄弟院校、学术界的各位同仁以及琴界各位琴家  
发言人:赵家珍  
题目:《忆故人》  
追忆与成公亮老师研讨琴学的美好时光,老师对音乐的追求、对艺术的领悟,是我辈的楷模,并提出自己对于琴学艺术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够对琴学这门艺术负责到底,给其注入新的声音,如今在成公亮先生这样的琴家的努力下,学琴人数不断增加,这个伟大的事业应该继续开展下去。  
   
发言人:徐兴无  
题目:《声声可作后人师——成公亮和他的琴》  
作为一个从专业上来讲的局外人,徐兴无作为为成公亮撰写过琴谱说明书的成先生的一位故交,对成公亮先生给出很高的评价,徐兴无提到,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阶段,当大家都开始“崇洋”的时候,成公亮却在坚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徐兴无说道:成公亮的琴声即使我这样的外行人都大大地拓展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孤独中坚持的精神是他留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其实这也是成公亮先生留给后辈们的最好的礼物,正所谓“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声。”  
   
发言人:刘善教  
题目:《我所了解的成公亮先生》  
刘善教先生向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成公亮先生,成公亮曾跟随刘善教的父亲也就是刘景韶学习梅庵派古琴,相识多年的刘善教先生从身边小事来说明成先生的良好生活作风,尽量回避对待社会舆论的态度,同时也将成公亮先生的琴学生涯做了简要的介绍,并提出一定要把古琴事业发展下去。  
   
发言人:马维衡  
题目:《甘苦同受、自然相知——回忆和成公亮先生相交的往事》  
通过与成公亮先生相识的亲身经历和交往的几则往事,有力地说明成公亮先生德艺双馨的人品,他是琴家中最清贫的一位,并带病完成很多著作,不仅善于演奏,还精于作曲和打谱,是一位继承传统和发展古琴艺术较为全面的古琴艺术家。  
   
发言人:曾河  
题目:《我眼中的成公亮先生》  
作为青年学者,曾河仅与成公亮有过三面之缘,他认为成公亮先生在创作中完成了他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其作品《沉思的旋律》对曾河在古琴音乐形态上有很大的启发。曾河把自己对节奏上的处理分为三类:规律型节奏、衰减型节奏和自由型节奏。并在现场作古琴演奏这三种节奏型的示范。最后曾河提出,琴谱写作局限性需要得到琴界的正面关注。  
   
发言人:施咏  
题目:《古琴亦作时代曲——古琴音乐的当代创作》  
从古琴音乐是否需要当代创作、当代古琴创作的音乐特征概括、即兴演奏创作的探索与思考三个方面论述,总结了当代音乐创作的概况及其多元化的态势特点,并对琴家李祥霆、成公亮的古琴即兴创作的探索历程及意义进行介绍。  
   
发言人:杨春薇  
题目:《从成公亮先生的<袍修罗兰>散论琴曲创作》  
杨春薇对当年访谈成公亮先生的事件进行回顾,当时的访谈从成先生的求学、习琴聊到他的音乐,杨春薇表示对成先生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再生精神十分敬佩。并从《袍修罗兰》以及成先生的其他创作中总结了其创作的两个特点,一是腔韵,二是延展的发展手法。杨春薇提到,成先生曾说,古琴的成曲方式主要是延展。  
   
发言人:刘承华  
题目:《对琴艺之道的潜心追求——成公亮的古琴演奏艺术及其美学理路》  
成公亮先生通过多年对琴乐演奏的潜心追求,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美学理念,刘承华先生将其梳理为三个环节:第一,以“语气”为“抓手”,第二,在语气的基础上精心打磨技法,第三,强调琴乐演奏的根本在于所表现的内容和音乐形象。这三个环节互相作用,形成琴乐演奏上以音乐性为中心的完整美学理路。这一理路是对琴学传统的接续,是对演奏之“道”的手持。成公亮先生的琴学演奏艺术、精神与理念,可为当前琴界提供良好的借鉴。  
茶歇  
闭幕式  
时间:2016年6月26日11:00~11:30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演奏厅  
闭幕式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杨曦帆教授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秦序教授为本次会议做最后总结,认为本次会议的举办非常成功,来自四面八方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这些学者不管是从年龄、地域、还是专业、职业上都很多样化,从人类学、文化学、地域学等多种学科视角对琴学的研究进行探讨,既有宏观的研究,也不乏以小见大的微观研究,可谓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是“江山代有专家出,各领风骚三两篇。”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马艳教授致闭幕词,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马艳代表音乐学院的领导班子宣布本次会议圆满结束,并祝愿各位专家学者返程一路顺风。  

此次会议圆满结束!

原文链接:http://musicology.cn/institutes/institutes_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