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乐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的“宋代怀古音乐”(Musical Echoes and Reminiscences from Southern Song Dynasty)专场学术音乐会于2017年4月8日(美国时间,中国时间4月9日)晚7时在美国密歇根大学Lydia Mendelssohn Theater演出,由20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大晟新钟在这里和谐鸣响。本场音乐会是武汉音乐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两校音乐学家、作曲家、演奏家和青年歌唱家长达三年倾力合作的杰作。音乐会曲目由《怀古之声》,南宋雅乐《迎神》、《送神》,朱熹《十二风雅诗谱》四首,姜夔词乐三首,笛乐《清明上河图》,古筝曲《崖山哀》和合唱曲《古怨》、器乐曲《空城》等组成。这组曲目有宋代译谱的演绎,也有今人致敬宋人的怀想,在这里古乐与今乐交相辉映。

“宋代怀古音乐”是武汉音乐学院2017年重大对外交流项目,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宋代怀古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成果体现形式。早在2015年6月,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就举办了“怀古音乐理论与实践探索——宋代音乐工作坊”系列活动。密歇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林萃青教授在“怀古音乐——中国古代音乐的21世纪解读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发言中提出了怀古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原则,他指出“通过怀古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应用,中国古代音乐可以以贯通古今、融合历史事实与艺术创作的乐音,重现于21世纪的中国。”其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黄汛舫教授就以作曲家的眼光开始了长达一年多时间面对中国古代音乐——“我是谁”的思考及其“不类今曲”的改编和创作历程。黄汛舫教授将理解和改编南宋古乐作为自己音乐“习作”的延展体验——即将今人的文化观念的理解和阐述不断重铸古乐并赋予古乐新的意义。

经过三年的酝酿和筹备,以及音乐史学家与作曲系之间不断的对话和思想碰撞,黄汛舫教授的一组以宋代译谱为原型的创编曲目终于于2016年底跃出水面,并于2017年春节定稿。就在音乐创编的同时,受美国方面的委托,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考古学家、“宋代怀古音乐”中方负责人李幼平教授根据他多年来对北宋大晟钟跟踪研究的成果并结合演奏的需要,设计并监制铸造了20件大晟新钟。其后2017年2月至3月,以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声乐系和钢琴系为主要演职人员组成的排演团队在湖北音乐博物馆一楼青铜乐钟馆进行了紧张有序的排练,并于3月28日晚举行了赴美前的预演。这场预演得到武汉音乐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胡志平院长、李幼平副院长亲自到场审查节目。

2017年4月5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黄汛舫教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举行了《冥想宋乐——宋代怀古音乐的创编过程及其感想》的讲座,畅谈自己对宋代古谱“不类今曲”的创编感想和团队排演过程,并从朱熹“理依气而生物”的动静观理解今人“此音响”与宋人“彼乐谱”文化符号之间的哲学关联。讲座由林萃青教授主持。林教授高度认可黄汛舫教授对古谱结构相对“自由”的创编尺度及其身体力行的审美探索。

   2017年4月8日晚7时在美国密歇根大学Lydia Mendelssohn Theater的两层座位早已在网上全部被预订,剧院当晚座无虚席。在红色、蓝色、紫色等舞台背景的映照下,大晟新钟金碧辉煌,熠熠生光!

  音乐会前有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孔子学院院长林萃青教授用英文进行20分钟学术导聆。他全面介绍了三年来与武汉音乐学院的理论工作者、音乐创作者、表演者之间的互动合作,特别感谢以胡志平院长为代表的院领导和每位课题参与人员和演职人员的倾情努力!“宋代怀古音乐”专场音乐会,是当今中国人注重自身“文化身份”的音乐自觉行为,旨在重新审视宋代乐谱解译成果的基础之上,为宋代音乐的现代演绎即“怀古音乐”提供理论依据,并探索付诸音响化的艺术实践。正值美国密歇根大学举办“中国宋代艺术史国际研讨会”(The Art Historical Art of Song China),来自全球参会学者亲临现场,本场音乐会也是对宋代艺术研究的音乐奉献。

音乐会在庄严肃穆的器乐合奏序曲《怀古之声》中拉开序幕。编钟由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教师谢丽丽、刘洋、王韵銘、华卉执锤演奏,大鼓由解骏击奏促节。钢琴则由密歇根大学青年演奏家Oliver Jia和Grace Zhang演奏。作曲家黄汛舫亲自指挥。

接着是乐队与人声演绎南宋祭天乐《迎神》、《送神》二首。这是林萃青教授据南宋《中兴礼书》记载的祭祀乐《迎神》、《送神》译谱而成,黄汛舫编配。南宋淳熙年间(1174一1189)太常寺编修的《中兴礼书》三百卷,另有《中兴礼书续编》八十卷,共收录了428篇雅乐歌曲和器乐演奏曲谱,是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用律吕谱记载雅乐的古籍。《迎神》、《送神》出自南宋绍兴年间宫廷雅乐圜丘由宫悬与登歌乐队盛大威仪举行的祭祀乐歌,是瑞曲联唱套曲体制系列中的两首。

源出于南宋朱熹《风雅十二诗谱》的男声合唱《鹿鸣》、《南山有台》、《鱼丽》、《南有嘉鱼》四首《诗》乐,是一组周代燕飧宾客之宴饮乐歌,融娱乐、祝愿、歌颂、庆贺、颂德、举贤之美意为一体,回环往复,盛赞宴享时酒肴甘美、宾主同欢的绸缪之情。南宋朱熹《风雅十二诗谱》译谱者是哈佛大学音乐学家赵如兰先生(Rulan Chao Pian)(1922-2013),她据宋南朱熹所撰《仪礼经传通解》卷十四载“风雅十二诗谱”律吕谱译谱。据称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有关《诗经》的乐谱,相传为宋代赵彦肃所传唐开元时(713-741)“乡饮酒”礼所用《诗经》的乐谱《风雅十二诗谱》。译谱见赵如兰的Song Danasty Musical Source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宋代音乐文献及其诠释》(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版)。

整场音乐会历时约90分钟。音乐会后,观众聚集在大晟新钟前体验敲击,流连忘返,久久不愿散去。林萃青教授百感交集,感叹在美国听到这场深深打上“中国历史文化烙印”的宋代怀古音乐会实属不易,并感叹如果导师赵如兰先生还在世的话,能听到这场音乐会该有多欣慰!这种学术性的音乐会正是对杨荫浏、赵如兰等古乐探索前贤的纪念!

这是一场关于建立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意基础上的宋代音乐的实验创作的学术音乐会,尝试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的主观理解和积极介入来怀念和致敬宋代音乐文化。本场学术音乐会探索了一种诠释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的新概念和新途径,其在高度历史意识指导下综合古乐研究、创编作曲和演奏为一体的“视域融合”的宝贵经验还将继续深化并产生持续影响。(摄影/张云山)

原文链接:http://news.whcm.edu.cn/info/1021/4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