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由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举办的“琴道神韵”系列——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专场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这场音乐会以“传统、戏曲和地方风格”为核心,囊括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民族风格的15首二胡经典作品,并将当代顶尖的二胡演奏家汇聚一堂共同完成了这场二胡艺术的盛宴。
回归传统 展现特色
本场音乐会紧紧抓住“传统”这一关键词,通过多元纷呈的曲目展示了二胡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带领听众经历了一场寻根之旅。
近代二胡的“传统”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以刘天华为代表的专业音乐传统;另一条是以阿炳、孙文明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传统,在音乐会上,刘天华的《月夜》和孙文明的《弹乐》再次奏响。1924年定稿的《月夜》是刘天华十大名曲中意境最为典雅、格调最为清新的作品,在著名二胡演奏家周维的演奏中,娴熟的运弓、恰到好处的速度和强弱处理营造出了月白风轻、繁星点点的深远意境。《弹乐》意在模拟江南丝竹和评弹中琵琶、三弦的音型和音韵,不用千斤是该曲最为独到之处,这首作品由演奏家汝艺和浙江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张咏音合作完成,通过大量切分音和跨小节连弓、弹弓的使用,将颗粒性单音和优美的旋律线进行了完美结合。
多样的“地方风格”是本场音乐会回归传统的重要体现,曲目涵盖了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如河南地方韵味的《豫乡行》、潮州筝乐移植曲《寒鸦戏水》、秦地风格《秦风》、海南风格《椰岛风情》、山东风格《山村小景》、江南风情《梁祝》与《扬州小调》。吸收越剧曲调创作而成的《梁祝》可谓家喻户晓,由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和《茉莉花》改编的《扬州小调》也是极其亲切,当演奏家朱昌耀细腻地将装饰音内敛于旋律中,奏出这段熟悉的曲调时,观众共鸣分外强烈,这真切体现出传统、经典和地方风格的魅力。除了不同地域风格的作品,音乐会还囊括了不同民族风格的佳作,《阿美族舞曲》、《葡萄熟了》和《塞外情思》分别带领听众感受了台湾阿美人、维吾尔族和蒙古族风格。
“戏曲”风格是本场音乐会的突出亮点。《秦腔主题随想曲》以秦腔曲牌为素材创作,被誉为秦派音乐的代表作。《宝玉哭灵》则是对浙江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越剧音乐的移植,《宝玉哭灵》这段唱腔集中了越剧徐派小生最富特色的哭头、甩腔和拖腔,在许奕的演奏中深度滑音、哭腔等演奏技法的运用形象体现了语言所无法传递的内心情感,尤其是宝玉和紫鹃的问答充满了生旦音色对比、流派唱腔特色以及二人复杂的内心情绪,这些极为细腻的戏剧情节都在许奕的演奏中得到了新的呈现,使听众领略到了“问紫鹃”这一生动的戏剧场景,《宝玉哭灵》的演奏也直接体现了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回归传统、传承特色的思想路径。
名家荟萃 原汁原味
整场音乐会汇聚了来自东西南北的众多二胡演奏家,而且不少作品是由作曲家亲自进行本真演绎,可谓真正的原汁原味。演出中浙江音乐学院的三位青年教师分外引人注目,张咏音、何娜和汪淼在开场激情的演奏《豫乡行》和《阿美族舞曲》,带领听众进入了今晚美妙的二胡世界。浙江音乐学院著名二胡演奏家许奕的《宝玉哭灵》用二胡来表达充满戏剧张力的内心情感,充分体现了二胡艺术声腔化、戏剧化的探索。当代二胡演奏家陈耀星、刘长福、朱昌耀、周伟、金伟、陈军亲自演奏自己的成名作品,实属难得一见的盛景。音乐会在陈耀星和陈军父子激情四射的《战马奔腾》中结束,全场沸腾一片。
本场音乐会以精彩的演奏彰显了二胡艺术的传统回归、地方特色和原汁原味,在听众掌声雷动的要求下,“二胡艺术研究中心”有意选取极富浙江地方音乐特色的《采茶舞曲》作为加演曲目,这首作品由周大风根据越剧音乐素材创作并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当十一位演奏家齐奏出柔美婉转的《采茶舞曲》时,观众反响分外强烈,《采茶舞曲》的加演更加体现了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立足于浙江地方传统音乐特色,回归和发扬地方音乐风格的寻根之旅。整场音乐会在欢腾热烈的《赛马》齐奏声中推向最高潮,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