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正式挂牌


     5月6日上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挂牌仪式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并正式启动2013年度的博士后招聘工作。至此,中国音乐学院成为我国第三所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专业高等音乐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率团访问日内瓦和汉堡音乐学院并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为了加强中央音乐学院与国际著名音乐学院的友好联系,增进相互了解,进一步开展教学和学术交流,加快我院国际化进程,应瑞士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和德国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大学的邀请,王次炤院长率领中央音乐学院代表团一行6人赴瑞士和德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分别与两院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

  4月26日下午,两院在日内瓦著名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老证劵交易大厅(Salle de la Bourse)正式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王次炤院长和丁克尔院长分别代表两院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中国常驻日内瓦大使刘振民、日内瓦州议会主席乌戈尔(Pierre Francois Unger)先生、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赵秀荣女士以及瑞士华人华侨联合总会荣誉会长赵元先生等在日内瓦工作和学习的华人及中国留学生代表出席了签字仪式。华裔著名青年钢琴家赵梅笛在签约仪式上为来宾表演了李斯特、吴祖强和杜鸣心等人的作品。 

    4月28日上午,王次炤院长一行离开日内瓦来到德国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大学访问,与兰普森(Lampson)校长举行了工作会谈。随后在校长的陪同下,王院长一行参观了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大学,并出席该校专门为了欢迎王院长一行在门德尔松音乐厅举行的专场音乐会,该校优秀的学生为来宾演出了丰富多彩和高水平的节目。在管风琴教学厅,王院长一行还出席了由该校管风琴教授Wolfgang Zerer先生举行的演奏会,欣赏了巴赫和梅西安等作曲家的管风琴作品。音乐家精彩的演奏给来宾留下深刻印象。下午,王院长和兰普森校长签署了中央音乐学院和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大学合作交流协议书和项目协议。签约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员与市长合影留念。


皮博迪音乐学院(Peabody Conservatory)

    皮博迪(Peabody)音乐学院是全美创建最早的音乐学院,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不仅拥有一批非常杰出的专业教师,还拥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吸引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在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学院人才辈出,声誉卓著,成为与茱莉亚和伊斯曼齐名的美国三大音乐学院之一。

过去150年以来,皮博迪音乐学院在培养重要演奏家、作曲家取得了重要成功。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课程,以确保今天的毕业生能掌握足够技巧帮助他们在他们从事的音乐行业中取得成功。

    皮博迪学生在全球占据音乐行业的高层。然而,由于他们参与更广泛的人文课程,他们也能够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只是在音乐会的舞台。

学院鼓励学生发挥他们作为艺术家和作为人类的最大潜能。旨在把尊重音乐作为思想和精神的原则,作为对生活的肯定,作为一个理想的充满热情的承诺。在这种伟大传统氛围下培养出来的的学生,皮博迪给了他们钥匙来开启未来。皮博迪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世界上创建自己的专业和艺术的机会。


    肯特州立大学的艺术教育使命


    肯特州立大学的艺术教育是围绕某个主题或某一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通过跨学科的课程和不同的文化主题研究将工作室实践、艺术史和美学等学科联系起来,促进对知识的探索和教学讨论。

    肯特州立大学艺术教育者的关注:

    教学的相关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所有形式的艺术视觉创意表达,包括美术,设计,工艺,民间艺术,视觉文化,视觉传达,和数字媒体;社会责任,经济增长,和全球社会中的教育环境;头脑风暴和基于问题式教学法。


    中外合作大学会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鲶鱼吗

    教育部网站最新资料显示: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快速发展,2012年,教育部先后批准正式或筹备设立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

    这是中外合作办大学在停滞了六七年之后,重新开启大门。之前,我国有三所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

    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办“洋大学”,一方面是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是许多教育界人士所看重的:能够给中国本土的高等教育带来什么。

招生尝试自主 能否跨越高考门槛

    “目前,多办一两所大学无关大局,所以我们要办一所有突破的。”上海纽约大学俞立中校长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前来调研时,首先强调了这一点,“应该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试验田’,是中美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会是一个多语言、多种族、多元文化汇聚的平台。”

    上海纽约大学定位是小规模的精英学校。当筹备者向教育部申请招生时,他们的问题与其他办学者截然相反:“允许学校最小可招多少学生?”

    最后确定前两年每年招收300名本科生,第三年500名,最终学校规模是3000~4000名学生。

    随后他们所进行的自主招生面试也犹如“春雷”:一场没有试卷的考查。学校依据报名者的中学学业情况,从国内挑选了500名学生,分成6批,每批24小时住在校园,“表现真实的自我”。每组有10位考评老师,在定量打分的同时还有描述性的评价。

    不过,此前中外合作大学一直未迈过高考这道门槛,宁波诺丁汉、西浦和UIC都是按照高考成绩录取。

    不过,好消息传来,经教育部批准,西浦决定2013年在广东省实行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建立学生“高考成绩、平时学业成绩和高校自主能力测试成绩”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考生最终成绩按高考成绩占60%,学校自主测试成绩占30%,高中成绩占10%的构成进行综合评价。

    教授治校,能否让大学重拾学术自由

    于昊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学数理中心物理教师,很受学生追捧。教学、科研让于昊非常忙碌,但他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原因是“这里学术是独立的,我们在学术上是自由的”。

    他说,“在西浦,教师有话语权。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都是由教师代表组成,所有教师都可以参与到学校管理、教学决策,老师们在这个环境中,研究很开心。”

    “在我们学校,行政部门永远是服务部门。”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介绍说,学校设立学生事务中心、学术事务中心、行政事务中心和信息中心四个机构,各个部门责权利明确,保持了权力的平衡。

    UIC提出,要把学校交回教授、交回教师、交回学生、交回家长以及交回整个社会。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每一项工作应该是以学生的利益作为大前提。

   当国内大学纷纷提出建设“研究性综合大学”的目标时,已经步入正轨的三所中外合作大学,无一例外都把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在西交利物浦大学,讲师与高级研究员的薪酬是相同的。

    改革教学方式,能否与世界名校同台竞争

    从当年只招了160名学生,到现在马上进行的第七届招生,西交利物浦大学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状态,目前注册学生7500人,其中1500名学生在国外学习。

    学生的毕业去向也越来越集中。到世界名校读研究生的同学已经占到毕业生的90%以上,2012年帝国理工大学录取了西浦的60名学生,牛津、剑桥录取了20多人。

    “网络环境下,社会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也必须思考什么是大学的2.0时代。”席酉民认为,过去传统学习方式是一种规范化学习,教材、大纲,给学生设计了一套东西,网络使学习行为改变,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会是“非正式学习”。

    因此教育者要重新思考教与学、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关系。“学生在中间,学生是主体,在友好的环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等他们遇到问题时,老师再给学生帮助。在我们学校,学习后教学,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席酉民说。

    不只是西浦,宁波诺丁汉、UIC,都是采用全英文授课、大班和小班化结合教学,同时实行导师制,老师给学生很多开放式问题,通过研究性教学,帮助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或者探索性学习。

    能够与世界名校学生同台竞争,是三所中外合作大学展现出来的成果。

    在宁波诺丁汉大学,65%的毕业生会继续深造,其中10%的学生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录取,其余大部分进入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墨尔本大学、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


    2013地平线报告 信息技术挑战催生高等教育变革

     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简称NMC)每年定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已经成为反映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风向标。2012年,北京开放大学经美国新媒体联盟授权,成为其年度报告中文版的唯一官方发布机构。《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显示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在今后5年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及新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该项目中方负责人、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张铁道博士。——编者

     近期: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与平板电脑盛行

    记者:张校长,您好!您亲自参与并组织了《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文版的编译工作。根据您的了解,近期会有哪些技术将冲击高等教育? 

     张铁道:美国新媒体联盟依托来自世界各国300多个高校、跨国企业、研究机构,对于全球范围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追踪和预测研究,每年都定期发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地平线报告。北京开放大学受新媒体联盟委托于2012年首次翻译并发布中文版地平线报告,以为国内远程教育同行传递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动态。《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显示,在未来12个月内,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和平板电脑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以其免费、高质量等诸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在线学习最流行的课程选择,而平板电脑业已被证明是对当今处于互联网状态中的大学生最为便捷的媒体。

    记者:确实如此,很多国际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等都开通了网络课程,我国许多知名高校也免费开通了优质课程,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习惯拿着平板电脑做笔记。您能否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张铁道: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2012年已经在高等教育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并在未来一年内还将继续增长并产生影响。该课程最吸引人的是它们能够提供持续的、高端的学习而不需要任何费用。当然,也有学者警告称,这些新的课程提供方式仍然需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

    平板电脑由于其便于携带、联网快捷、便于普及应用等特点,迅速获得了在教育中的地位。很多大学已经为教育者和学生专门设计了平板电脑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学生和学校将有可能借助这些小巧的设备发展出更丰富的教学功能。

     中期:“游戏和游戏化”及学习分析技术将广泛应用

    记者:在未来2到3年内,又有哪些新技术影响我们的学习?

     张铁道:今后2到3年内,“游戏和游戏化”将成为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此外,学习分析技术也将逐步进入教学过程。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游戏和游戏化”及学习分析技术好吗?

    张铁道:所谓“游戏化”就是将游戏的基本元素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学习来积累成功点数或者其他奖励。在游戏过程中,他们通常有更多的自由来选择作业类型。

    学习分析是从教育的大数据,或者与学生相关的海量数据中辨别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模式,以此建立富有个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数据初始阶段的应用更关注那些面临学习困难和辍学危险的学生。学习和课程管理系统可以借助学习分析的结果,将能够更准确地来开展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的相关数据如今能够用来作为开发个性化网络课程平台的基本依据。

    远期:“3D打印”和“可穿戴技术”将闪亮登场

    记者:根据《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在未来4到5年内,还会有哪些技术将登上高等教育的舞台?

    张铁道:报告解释,“3D打印”和“可穿戴技术”将闪亮登场。其中,可穿戴技术首次出现在地平线报告之中,也就是说具有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功能的设备和电子器件将会被集成到衣服和配饰中。

    记者:这两种新技术都给人一种魔幻的感觉,您可否对之进行详细解读?

     张铁道:地平线报告预测,3D打印技术凭借名为“MakerBot”的业界公司等的努力,近年来已经开始走进普通民众用户的生活。在未来4到5年,3D打印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艺术、科学等领域,而且还可以用来创建3D模型,解释复杂概念,或者说明创新思想、设计,乃至化学和有机分子。

    可穿戴技术的出现将为一些关键技术,例如“增强现实”、“薄膜显示”等,增加影响力。也许最让人期待的可穿戴技术是谷歌公司推出的增强现实眼镜项目。它可以利用声音指令来操控眼镜,让佩戴者能够观察到与周围环境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尽管可穿戴技术目前还没有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在消费者群体中显示出的这些具有强大功能的衣服和配饰将具有很大的高等教育应用潜力。

    趋势:教育者角色和作用在持续改变

    记者:在这些新技术的影响下,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将会出现怎样的趋势? 

    张铁道:第一,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应用,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技术创新意味着更为广泛的开放。内容开放、数据开放、资源开放等概念以及数据和信息的透明性与易获取性的理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而且,开放意味着可以免费、无障碍地获取,可复制,可重组,还可以相互交流分享。

    第二,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由于世界一流教育机构(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的成功试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等学校学生拓展自身课程内容,开展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平台,并被看作基于学分教学的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替代形式。

    第三,随之而来的是非正式学习的流行。雇主和用人单位希望新入职员工具备有效的人际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实践表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往往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或提升的。网络或其他教学环境除了给学生提供传统作业要求(例如阅读教科书和撰写论文等)之外,还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灵活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一定主题的实验、游戏,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将学校统一提供的正式学习和学习者个人从事的非正式学习有机整合。

    第四,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个性化学习。教学管理者采用用户面板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信息,并及时进行监控。随着学习分析这个领域的成熟,有希望利用过程信息来持续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第五,面临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的角色转变势在必行。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活动,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设备浏览网页、下载应用程序、阅读文章,教育机构也将面临至关重要的转变。教育者角色和作用日益转变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

    第六,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新时期的教学形式。未来的学校教学势必兼容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与协作学习。未来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能让学生到校园参加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能够有机会利用网络拓展和实践学校所学,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互补优势。

    问题:六大挑战考验高等教育智慧

    记者:根据《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高等教育在应对新技术更新教学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张铁道: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于各国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6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数字媒介素养必将成为未来高校教师和行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然而,目前,教师教育中很少关注信息技术相关技能培训,在职前师范教育课程中很不充分,而且将信息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业务标准尚需时日。

    二是写作、出版和研究等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活动与呈现形式,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可量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学术评价方法(例如基于引文数量的学术评价)很难被用来开展对于社交媒体开展研究的成效评价。同行评价的新形式,例如读者评价,被有影响力的博客、标签、外部链接和微博所引用,正在被世界范围教育工作者逐渐认可,形成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趣的相关成果。这些形式的学术讨论成果至今还没有得到主流教师群体与学术决策者的充分认同,从而造成了“能够实现的”与“能够接受的”之间的显著差距。

    三是现行教育与教学的固有理念与实践模式成为新技术得到广泛采用的阻碍。很多人对变化采取抗拒态度,只是想安于现状,而且在晋升和终身教职的评审中,对技术进行试验或创新应用,并没有受到鼓励。

    四是当前的信息技术及其实践还没有为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供应有的支持。技术应能有助于学生个人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和专业知识、内容数量和学习类型以及学习的方法,但其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学习分析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实施和采纳仍然缺乏实践。

    五是新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模式正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平台的涌现,有必要客观地评估这种模式,以研究如何更为有效地支持基于网络的规模化课程学习的协作、交互以及评价。

六是很多研究者本身还没有接受过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基本技能培训。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时间、缺少对自己学习技术的信心等。很多人认为,在未来普及新技术之前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消除误解。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使用新技术感到十分忧虑,他们担心技术工具和设备如果把握不当,或许会引导人们忽视学习本身。

     建议:主动探索应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记者:新技术及其应用正在日益走进我们的校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高等教育应当未雨绸缪,做好迎接和拥抱的准备。为此,您认为中国高等院校需要做什么?

    张铁道: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日益昭示,一切教育变革的根本都在于唤起学习者自主而有成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就体验。方兴未艾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与人类学习、交往、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当然,全球范围的信息化发展为我们变革教育教学,增强教育能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还要顺势而为结合国家和社会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需要开展应用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性实践探索。由衷期待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实践业绩和研究成果面向国内外发布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地平线报告。这不仅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国际社会教育同行的期待。

借此机会,我希望感谢北京开放大学对于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全力支持。感谢莱瑞博士及其代表的新媒体联盟对北京开放大学的信任,也感谢我的同事殷丙山、白晓晶、殷蕾为中文版做出的专业贡献。